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4,(2):F0004-F0004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47-47
“中国历代钱币陈列”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于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展出。分为“中国古代钱币陈列”和“中国近代钱币陈列”两部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货币四千年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3.
舍利瘗埋伴出钱币为历史上常见,但法门寺地宫出土钱币无论数量、材质还是位置,都超出传统范畴,从一个侧面体现舍利瘗埋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传统舍利瘗埋来自印度地区,将钱币与其他材质舍入物并置容器之中,共同组成"财富供养"。到了唐代,地宫的出现导致空间扩大,直接影响到供养形式的变化。法门寺地宫中多处位置出现布于地面之上的大量钱币,这种特殊形式需要解释。佛传故事中,佛陀居住的"祇洹精舍",由供养人以"黄金铺地"购得。"金钱布地"因此成为佛之居所的视觉特征。法门寺地宫同样为佛(佛骨舍利)之居所,因此,钱币布地有庄严佛之居所这一涵义。13枚特制的玳瑁"开元通宝"盛于银香炉中以为供养,以雕刻工艺将南海宝物玳瑁制成盛唐货币,这种精心设计的供养品,寄托了供养人唐懿宗的心愿—八荒来服,四海无波。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钱币收藏指南》、《台湾千印选》二书在杭受欢迎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钱币收款指南》等二书,很适合当前读者需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启动,钱币市场也出现了。目前杭州市就有数百人收藏钱币和收售钱币,有的纪念钱币卖出二千余枚,因此这方...  相似文献   

5.
《海南档案》2004,(4):12-16
对于一名收藏家,中国钱币是稀奇和有趣的;但是总的来说它本身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根据我的经验,所有这种铜钱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孔,即使是日本、朝鲜、印度的这种铜钱也都统称为中国钱币。我承认那些钱币没有像我们所拥有的希腊和罗马钱币设计的这样漂亮,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它们是十分有趣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的文明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2011年的工作,推动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主办、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承办的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5月17日至19日在深圳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近8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钱币(银行)博物馆与文化传承”的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议增补王纪洁和杨君为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7.
出版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制作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责任编辑:费世平王熙俊内容简介:本光盘内容丰富,图、文、声、动画并茂。它汇集了近6000幅中国历代钱币的彩色图片,30多万说明文字,10分钟的配乐解说。每种钱币皆真彩显示,并附有文字说明,标明了钱币的名称、朝代、具体年代、珍贵级别以及当前市场参考价,且对珍稀钱币进行重点赏析,对各个朝代、发展进行了配乐解说。本光盘是中国第一张多媒体钱币光盘,集欣赏性、知识性、研究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使用、收藏价值。本光盘所有界面都别具匠心,富于创意,图片画面和背景达…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4,(11):F0004-F0004
从文化的意义上讲,两宋,尤其是北宋,是中国古钱发展的巅峰时期。铸造工艺技术的成熟和规范,既保证了宋钱的大量铸造和发行,也保障了宋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铸一种新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见。  相似文献   

9.
业余时间,我喜欢收集、观赏邮票、钱币和火花。那一张张精美的邮票,一枚枚凝重的钱币,带给我无限的欢乐和遐想。为展现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风光,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至2005年发行了三组5枚"中国宝岛台湾系列"流通  相似文献   

10.
<正>从文化的意义上讲,两宋,尤其是北宋,是中国古钱发展的巅峰时期。铸造工艺技术的成熟和规范,既保证了宋钱的大量铸造和发行,也保障了宋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铸一种新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中国钱币博物馆为代表的钱币金融类博物馆迅速发展壮大,但由于钱币类文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多的特点,对钱币类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尚未形成完善的理念。中国钱币博物馆在馆藏钱币类文物科学分析、数据库建设、库房建设、学术研究、举办展览、开发服务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外其他博物馆在钱币类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也各具特色。通过分析发现,以中国钱币博物馆为代表的钱币金融类博物馆需要加强与文博系统博物馆的合作,共同推动钱币类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古至今都比较注重货币的设计,故货币上的文字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秦汉钱币的文字乃李斯所书,其玉箸篆笔书法纤细而富有气韵,潇洒有力。唐朝钱币“开元通宝”,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洵的手笔,这四个字写得劲险峭拔,令人称绝。北宋的钱币“崇宁”和“大观”,是宋徽宗赵估用  相似文献   

13.
汉代墓葬内铺放钱币现象发现不多,较明确者有六座,包括江苏四座西汉晚期墓葬、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及河南陕县刘家渠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就位置而言,有棺内底尸身之下、尸身之上及椁挡板与墓壁结合处三种形式,并有平铺与竖铺两种铺放方式。与陪葬钱币不同,铺放钱币主要用于墓主敛葬或葬具装饰,可达到满足敛葬需求、保护尸身、实现墓主升仙及辟邪等目的。铺放钱币是相关人员对一些丧葬礼俗借鉴和模仿基础上的发展,替代品为钱币或其组合,王朝晚期地方地主或官吏对高等级人员丧葬礼俗的借鉴与模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形式。这一现象虽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丧葬礼俗的多样性和发展中的吸收与创新特征,同时亦折射出与之对应的墓主身份地位、社会状况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钱币铸造从总体上来说是以保证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如何从铸造钱币上获利这一层面作为出发点,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本文从文献学角度梳理唐代钱币的改造,并且分析钱币频繁改造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汉代墓葬内铺放钱币现象发现不多,较明确者有六座,包括江苏四座西汉晚期墓葬、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及河南陕县刘家渠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就位置而言,有棺内底尸身之下、尸身之上及椁挡板与墓壁结合处三种形式,并有平铺与竖铺两种铺放方式。与陪葬钱币不同,铺放钱币主要用于墓主敛葬或葬具装饰,可达到满足敛葬需求、保护尸身、实现墓主升仙及辟邪等目的。铺放钱币是相关人员对一些丧葬礼俗借鉴和模仿基础上的发展,替代品为钱币或其组合,王朝晚期地方地主或官吏对高等级人员丧葬礼俗的借鉴与模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形式。这一现象虽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丧葬礼俗的多样性和发展中的吸收与创新特征,同时亦折射出与之对应的墓主身份地位、社会状况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述而不作"与"斐然有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述而不作”之说,对中国的文人影响甚深。梁启超先生在《国故学讨论集》中就说过这样的话:“先辈每教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但梁氏接着又说道,青年学子的“斐然有述作之誉”,其实也是鞭策读书和做学问的一种妙用。他举了个例子,同是读《文献通考》中的《钱币考》各史以及《食贸志》中的钱币下各文,泛泛读去,很可能一天所获,但如果是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者的文章,其读后所得则会大不一样,很可能是“加倍受用”。梁氏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金属钱币材质的研究,对于研究当时某一地区的冶金水平、社会繁荣程度等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特别在遗址内发现的金属钱币的材质的研究,国内外还比较薄弱。为了探究一批发现于苏巴什佛寺遗址的金属钱币材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金属钱币进行无损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金属钱币的材质主要有红铜和锡铅青铜两种。同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金属钱币的形制类别以及来源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有关曾国藩之遗折,以往《曾文正公全集》等有关书刊均未见刊录,故有人认为曾氏由于在两江任所病逝突然,并无遗折上奏。近于我国著名钱币收藏家、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徐枫先生家藏之历史文献中。见到一件曾国藩遗折的抄件,该文件为墨笔小楷行书,正页签注有“曾中堂遗折稿,壬申二月晦日抄”字样,从文件的纸张、文笔及内容看,系曾国藩之幕僚于同治十一年二月末(1872年3月)抄存的。为了座实曾氏是否确有遗折,编选者遂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其中载:“同治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梅启照折,总督曾国藩因病出缺。旨:另有旨。五百里,二月初五日江宁发,马递发。”另注有“曾国藩遗折”五字。可见,曾国藩死时确有遗折上奏朝廷。因奏折正件目前尚未见到,现将此抄件刊录于此,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博物馆在整理馆藏钱币时,意外地发现一枚战国时期曾属魏国的钱币。(图一)。此钱币为青铜质地,范铸,直径2.5厘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文物古迹集萃》介绍:"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钱币属江苏省江阴的咸丰通宝,其直径22厘米,厚1.2厘米、重2.9公斤".同时介绍:"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太平天国时铸的"圣宝"大钱属最大最重的钱币,该币径33.5厘米、厚0.81厘米、重4.5公斤,是当时特命铸造以赐赠的纪念币(仅存半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