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赵雪  柳燕 《兰台世界》2014,(12):73-74
百济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隋唐时期,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顶峰。百济乐舞是百济文化的重要体现。百济灭亡后,其乐舞文化长期存在,并且被新罗继承,成为朝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乐舞发展较早,但是其发展最辉煌的年代要数唐朝时期。此时的乐舞种类众多,分类细化更是令人慨叹。特别是它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再集合了当时丰富的文化曲艺,是我国古代乐舞的巅峰时期。  相似文献   

3.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唐玄宗时期的《霓裳羽衣舞》便是当时盛唐时期乐舞文化的最高代表,研究《霓裳羽衣舞》对于探析唐代舞蹈艺术风格乃至整个唐代的乐舞文化都有着深刻而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姬宁 《兰台世界》2014,(2):141-142
我国古代乐舞发展较早,但是其发展最辉煌的年代要数唐朝时期.此时的乐舞种类众多,分类细化更是令人慨叹.特别是它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再集合了当时丰富的文化曲艺,是我国古代乐舞的巅峰时期.  相似文献   

5.
元朝乐舞具有浓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征和丰富的宗教内容,本文从元朝的宫廷乐舞、民间杂剧中的乐舞两视角对元朝乐舞的上述特征进行探讨,以有助于认识元朝的乐舞和当时社会文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王敏 《新闻界》2012,(19):3-6
唐朝时期,胡姬作为流入内地的西域艺人的代表,其展示的西域乐舞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诗作笔录以及历史文献,探讨胡姬作为文化交融的使者在传播西域文化、塑造西域形象、促进西域与唐朝文化交融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楚国历代国君素爱收藏各类乐器、喜爱乐舞,对乐舞尤为重视。正是由于历代楚王对乐舞的重视,因此对掌管乐舞的乐官及艺术家们也非常宠信和重视,到楚昭王时期,仍保持着重视乐舞艺术及乐官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讲述了隋唐乐舞的特点和发展形势以及对我国民间艺体演进形态影响,逐步由典雅大方的宫廷乐舞,向民间娱乐的发展,融合了民间的世俗娱乐的情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讲述了隋唐乐舞的特点和发展形势以及对我国民间艺体演进形态影响,逐步由典雅大方的宫廷乐舞,向民间娱乐的发展,融合了民间的世俗娱乐的情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相美 《兰台世界》2014,(12):98-99
朝鲜乐舞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乐舞的影响。随着大量中华音乐、舞蹈、乐器的不断引进,在丰富朝鲜音乐文化同时,对朝鲜文化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朝鲜乐舞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乐舞的影响。随着大量中华音乐、舞蹈、乐器的不断引进,在丰富朝鲜音乐文化同时,对朝鲜文化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阿蛮作为唐朝第一舞娘,其所跳的《凌波舞》被后世所传承。可见唐朝的乐舞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代很多的诗词中都与乐舞相匹配,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  相似文献   

13.
赵昆 《兰台世界》2012,(28):80-81
自汉代以来,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使西域地区自然豪放、粗犷的胡舞等,逐渐融入中原地区乐舞艺术中来.到南北朝以后,经过近400年的文化繁荣,以及思想的自由传播和发展,中原地区的清乐(也称之为清商乐),西域音乐、舞蹈,佛教音乐以及众多民间舞蹈,大量兴起和发展,呈现了乐舞的繁荣发展,并把隋、唐、五代的舞蹈,在唐宋时期推向民间艺术高潮,乐舞发展对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等运动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兰台世界》2014,(5):19-20
西周王权统治背景下的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我国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西周礼乐制度的背景和内容入手,对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创作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西周王权统治背景下的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我国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西周礼乐制度的背景和内容入手,对礼乐制度对西周乐舞文化创作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朝贡传播、宗教传播、战争传播、通婚传播和商业传播是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五种形式。西域乐舞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传播方式及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在传播中产生的新质文化增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武佳 《兰台世界》2014,(7):58-59
朝贡传播、宗教传播、战争传播、通婚传播和商业传播是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五种形式。西域乐舞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传播方式及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在传播中产生的新质文化增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赵楠  邢若男 《现代传播》2022,(8):50-57+85
敦煌是人类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的交汇点,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敦煌国际文化的厚重性、包容性、多元性、立体性特点,赋予了敦煌作为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的战略要点和国际传播媒介的独特地位。飞天乐舞是敦煌壁画乐舞中最具文化交流认同特点的现象级别的代表符号。飞天的形象衍变体现出佛教壁画文化东传至中国,从一开始的物的属性模仿,到最终完全被中华文化吸纳汉化,其最初的物质性被消解,最终升华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美神符号的过程。这一过程展现了各时期中原与西域等国在保留本民族特点的基础上,接受其他民族审美特点和风格,进行磨合改造的文化交流最终深化为文化认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乐部西来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胡乐的零星西来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自两汉至隋唐,有愈加频繁的趋势,举凡乐舞、乐人、乐谱和乐律知识,皆纷沓而至,尤以龟兹乐部和粟特九姓乐舞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至于乐部东传,同样是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唐代是中国乐部东传日本最频繁的时期,其中音乐制度的影响尤为巨大,日本的雅乐寮、鼓吹司、内教坊即在唐朝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的影响下建立;而宋代则是中国乐部东传朝鲜的最频繁时期,其中大晟乐的传入,改变了朝鲜乐部的构成;而北宋教坊大曲的传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保存于朝鲜史书中的曲本材料在中国大多已经失传。  相似文献   

20.
周秀军 《兰台世界》2011,(11):39-40
本文探讨隋唐乐舞对隋唐民间体育形态演变的影响。阐述了隋唐时期的文化、审美等由理性思考走向情感愉悦,由高雅的礼制步入世俗娱乐的过程中,伴随着隋唐民间乐舞形态向游戏体育形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