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西曲流行于以荆雍为中心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刘宋以来荆雍等地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逐渐凸显。西曲的兴盛与荆雍势力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出镇荆雍的皇子重臣热衷改制西曲,有与中央政权政治博弈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吴歌和西曲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南朝是吴歌和西曲的兴盛时期。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南朝吴歌与西曲综合起来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两者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中伟 《兰台世界》2014,(12):62-63
吴歌和西曲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南朝是吴歌和西曲的兴盛时期。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南朝吴歌与西曲综合起来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两者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晋末年北方连绵的战争,造成了中国南北分割的局面,大批士族跟随司马氏集团南渡长江,建立了东晋,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政治模式——门阀政治。随着士族的南迁,南北文化在江东地区产生了碰撞与交融,"吴歌""西曲"的诞生,玄学的发展,佛教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晋乐舞的走势,它带着独特的士族文化烙印,为随后而至的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乐舞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政治传播系统是由政治传播系统、传播媒介和公众三个政治互动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政治传播系统包括公众传播、精英传播、媒介传播三部分,其功能表现为传播政治信息、影响公共舆论、设置政治议题、政治社会化、塑造政治形象、实现政治统治等。政治传播系统存在着政治系统与政治传播受众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政治系统与政治传播媒介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二者构成了政治传播系统的冲突困境。  相似文献   

6.
公文效用的发挥存在于传播过程中。就民国时期来说,公文传播具有宣传说服与政治教化、修辞行为与政治灌输、符号意义与政治认同等政治功能,皆为树立和巩固政治权威所服务。然而,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公文传播的政治功能效果明显但有限。  相似文献   

7.
刘康 《大观周刊》2012,(44):165-16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乏一,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的联结点,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目标与内容的手段与形式。本文首先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与内涵,然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特征,最后论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坤瑾 《新闻界》2012,(13):41-45
大学生政治素养如何关乎国家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大计。网络的普及与传播必然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等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高度的政治热情与较低的理性思维并存;明确的政治立场与摇摆的政治认知并存;非理性的政治动机和行为令人堪忧;党员、干部学生们发挥一定的领导作用,但其政治参与行为与其他学生并无明显差别;男生比女生更加关注时政,女生在人际传播中更倾向于从众。  相似文献   

9.
人的媒介化与媒介的人化是媒介发展的基本趋势。政治人与媒介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促使政治人媒介化现象的发生。政治人的媒介化也为政治环境带来新变化。媒介化的政治人具有生成伦理、法律、政治风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但媒介化的政治人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用户难以辨别真假政治信息。因此,优化和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做好技术保障、提升大众知识水平和素养,规避和应对政治人媒介化风险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0.
李宏 《现代传播》2013,35(4):41-46
传媒政治,其内涵指称话语权政治和民主的基本价值取向,外延指称特定的政治手段和政治形式,即以政治传媒化和传媒政治化、政治与传媒融合为有机整体的形成和运用为内容的政治手段和形式。传媒政治具有科技政治的特征、文化政治的特征、公共政治的特征、软政治的特征、多元大众主体政治的特征、国际性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高洁 《大观周刊》2011,(30):269-270
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价值,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养学生知、情、信、义、行和开导大学生思想的有效方式,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应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这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群粹主义"政治文化一一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催生了台湾政论节目,推进了台湾媒介形式的嬗变,也带来台湾媒介政治话语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都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即传递和普及政治信息,影响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形成、传播、发行和趋同。大众传媒在传递信息时,无论怎样都摆脱不了与政治的互动,因此在新闻  相似文献   

14.
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之间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传播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传播学分类”,即根据对象人数是“一”还是“多”将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再根据对象是否特定,将“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分为“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对“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传播、“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与人际传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改革、科研相结合、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相结合、与领导行为率先垂范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辨正政治统摄传播、传媒政治、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几个政治传播研究中常常混淆不清的核心命题.从国家、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所规限的政治,可以归纳为政治的国家化、经济化、社会化过程.这种过程正是政治从无到有、从己到人、从私到公、从内到外、从一到多的通过“传播”这一根基性路径的生成过程;政治传播,着力的是人类社会中政治与传播的本质性融合,它立足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政治生活.这种理解中,政治与传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均居“本体”地位;而所谓传媒政治,已经是下沉到政治传播很低层面——以媒介作为传播工具的一种具体的媒介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研究中一个独特的流派,其关注大众媒介的所有权结构、所有制关系及其控制;政治社会化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传播内在地包含着政治社会化.但是,政治传播却不限于政治社会化,因而也不等于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纯政治学的传统理论范畴,这个范畴的本质是在政治范围内讨论政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国外对于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有不少重要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传媒是否对公众的政治信任有负面影响上,不少学者持"媒体抑郁论"的观点。但这种观点不断被检验,研究者发现不同传媒变量对不同层次政治信任的影响各不相同。国内在传媒与政治信任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考虑综合运用质化、量化的研究方法、关注新媒体与政治信任之关系,以及探讨中国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18):8
时政报道是关于时事、政治的报道,包括国家和政党的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中与政治相关的事件、人物,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媒介既具有一定的政治依附性,又具有一定的政治自主性.媒介与政治相互缠绕,形成了政治媒介化和媒介政治化的双向运动.就媒介的政治功能而言,主要有政治监督、议程设置、政治整合、政治社会化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对于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决策透明度,增强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网民参与的非理性和可操纵性,对政治决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网络政治参与在政治决策中利大于弊。鉴于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和干扰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善待、善用、善管互联网,用好用足网络民意这个巨大的"智库",使其更好地为中国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