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用于高级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的机密文书,经皇帝用朱砂红笔在上批写意见后称"朱批奏折",发还具奏官员阅读.雍正起为保密起见,规定官员要将阅毕的朱批奏折缴回皇帝,从而在皇宫中形成了数量巨大的朱批奏折档案,记载了清政府的核心机密和社会上各种重大事件.然而在民国时期,由于时局动荡,管理不善,这批珍贵历史档案有些流入社会中.浙江大学历史系文物室现收藏有清末民初重要政治人物岑春煊的两件奏折.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官文书制度。由于奏折往往附有皇帝的朱批,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记载,所以史料价值甚高。奏折始见于康熙朝,目前,康熙朝朱批奏折分藏于北京、台北两地。七十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将该院所藏的康熙朝朱批奏折影印出版了,全书共9册(其中最后两册为满文奏折),命名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1984至1985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该馆所藏史料价值较高的1千多件康熙朝汉文奏折与《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的2千多件汉文奏折汇集一起,分8册影印出版,命名为《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以下简称《奏折汇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全宗中,有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两个文种。朱批奏折是清朝官员上呈皇帝的原件,录副奏折是军机处照朱批奏折謄写件,为朱折副本。我们在阅读录副奏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在奏折末尾录有朱批内容,一是在奏折末尾出现“×××年×月×日奉朱批钦此”字句,朱批内容空而不录。同样是录副奏折,为何有些录有朱批内容,有些则空而不录呢?这是否是军机处謄录时疏忽所致?不是的。通过多次摸索探究,即尽量找同日的朱批奏折与录副奏折相校,或查阅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凡不录朱批之处,乃为“另有旨”或“即有旨”。 清代官员呈递奏折,均要由清帝亲阅,阅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谓之朱批。对于清帝在奏折末尾朱批内容的形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清帝阅后表示阅过,知晓或要有关部门研究了解。如“阅”、“览”、“是”,“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等,用词极简。第二类是清帝表示对奏折上报内容的具体意见,赞成、否定或其他。用语一般要十几字、几十字,个别也有数百或上千字不等。第三类则是清帝对奏请内容事关重要,有必要单独颁发谕旨,即用  相似文献   

4.
正奏折是清代大臣呈给皇帝的上行文书,数量众多,价值巨大。一般认为奏折要么保存在宫中,要么存于军机处,前者称"朱批奏折",是奏折原件,后者为"录副奏折",是抄录的奏折副本。前者的形成是根源于朱批缴回制度,后者则是由于军机处的奏折录副存案制度。除了宫中和军机处以外,其他机构档案中是否还有奏折(本文特指呈给皇帝的"原折",也称"正折")呢?如果有,反映了怎样的公文处理程序?这些问题,笔者尚未见有专文讨论a,因此根据所见的中国第一历史  相似文献   

5.
刘研 《兰台世界》1998,(1):31-32
康熙是大清皇帝比较好的一个,有许多思想和做法是值得称道的.这些在他朱批的奏折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兴安盟档案馆收藏档案中,有一份光绪三十年八月九日札萨克镇国公旗(现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拉什敏珠尔镇国公呈报皇帝的奏折和皇帝的朱批。  相似文献   

7.
微记录     
正@皇史宬:经过两年多图像识别加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朱批奏折全文检索数据库正式上线,对公众开放。这样,公众可以网上全文检索清朝皇帝朱批、大臣的奏折等。满文档案是清朝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处理政务过程中以满文记录的各种公文的总称。档案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宫廷事务、民族事务、天文地理、民间习俗等各方面。作为第一手资料对研究清史具有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清代皇帝后妃为题材的所谓清宫戏风行荧屏,生活在21世纪的观众,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过了一把“人间帝王家”的干瘾。人们在熟悉了“朕”、“万岁爷”、“大人”这一类称呼的同时,对君臣朝廷之间的路数也略知一二。看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上折”“递个折子”这样的话。这个“折”、“折子”便是奏折。奏折是当时大臣与皇帝沟通的一条最重要的渠道,尤其是对地方上的官员而言,上一趟京师朝见皇上是桩很难的事。于是,一年到头大量的要政大事便通过奏折来禀报,并按照朝廷对奏折的批复来办事行政。同时,奏折也是臣工与皇上感情联络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经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满文部工作人员多年辛勤劳动,终于正式面世,可喜可贺。作为《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的姊妹篇,可说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它的面世,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前中期史、清代边疆民族史乃至清代宫廷史等都具有推动作用。我曾在中央档案馆、档案出版社工作多年,后又调至一史馆,深知满文档案史料之珍贵,翻译出版之不易。1985年《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由档案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也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而满文朱批奏…  相似文献   

10.
刘研 《兰台世界》1998,(8):40-41
在阅览<康熙朝汉文奏折朱批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时,突出地感到,在当时的清朝,包括康熙皇帝在内整天的忙着所谓内政、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事务,群臣们也跟着皇帝年复一年的转着、忙碌着.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编译的《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50万字,16开,精装,定价480元。 本书是将现存的5000余件(其中有台湾藏740件)康熙满文朱批奏折,首次全部翻译而成的。按清初的规定,这些奏折多为满官员所奏,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皇族、宫廷、天文、地理、气象及民族、宗教等种种方面。经编译者与汉文朱批奏折相较,这两种文字的奏折,不仅内容不相重复,而且区别甚大。与康熙朝《清实录》、《起居注》相较,奏折中内容多有未收入两书者,即使收录,内容亦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康熙朝汉文奏折不多(相对清圣祖在位61年而言)情况下,这批满文奏折的翻译出版,对研究清代前期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藏有千余万件(册)清代档案文件,满文档案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文档案姑不待论,即满文档案就有300万件(册),其中与汉文档案不相重复的即有150万件(册)左右。其中,满文奏折是史料价值高、数量多、世人鲜见的重要档案之一,据估算约有17万余件。如果加上相当数量的满文录副奏折,其数量就更可观了。它记录了清代自康熙前期以至清光绪朝200余年间的军政机密要务,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外交乃至风俗人情、宫廷生活、天文、地理、气象等。且因满文奏折文书上有皇帝亲笔朱批,这就使它成为在当时具有法律依据和行政效用,而今研究清代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满文奏折为数很多,内容反映社会方方面面,欲全面研究则笔不能尽。本文仅就清康熙朝满文奏折的尺寸款式、朱批特点及其始用时间等问题,试作概述。  相似文献   

13.
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内阁史书、档册 ,其中《旗鼓牛录章京曹振彦因功加半个前程》、《两江总督阿山为跪请圣安事奏折》、《两江总督噶礼为查明两淮亏欠库银情由事奏折》,分别录自《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及《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有关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的档案 ,不仅使我们对其履历、出身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而且为研究曹家的旗籍变化提供了依据。尤其重要的是 ,康熙帝的有关朱批、朱谕及两江总督噶礼、两淮盐政张应诏、噶尔泰等的奏折 ,为研究曹寅亏欠巨额库银的原因及其弥补亏空的实情 ,提供了新的原始证据 ,有助于对曹家的败落及曹之所以获罪做出客观的评判。现予刊布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相似文献   

14.
刘研 《兰台世界》1998,(9):44-45
我们从<康熙朝汉文朱批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看到,康熙皇帝十分关心海贼情况,曾在四十多个奏折中作了有关海贼情况的朱批.  相似文献   

15.
此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宫中朱批奏折,它对同治年间江浙两省办理海运漕粮的情形反映较详,可供研究漕运史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康熙与臣僚     
刘研 《兰台世界》1998,(3):43-45
在1998年的春节假期,我仔细地看了看<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册和第二册,从中知道康熙皇帝治理朝政的许多事情.在看各折和康熙皇帝对有关奏折所作的朱批中,感到康熙皇帝与朝庭官员、州府要员、封疆督抚总兵有着特殊的关系,有的就是康熙的亲信,有的是康熙的鹰犬爪牙,有的是康熙的追随者、亡命徒.  相似文献   

17.
臧廷秋 《历史档案》2008,(4):110-111
奏折是清代独有的文书,是官员呈给皇帝的一种上行文书.雍正朝.奏折与题本、奏本并行使用.其地位是非正式文书.雍正朝奏折文书运行流程是:进折人→奏折书写→包装折子→投递奏折→皇帝拆阅和批答折子→奏折发还具奏人→收缴折子.  相似文献   

18.
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加强地方驿递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供研究邮驿史参考,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19.
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加强地方驿递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供研究邮驿史参考,现予刊布。 ——编选者哈恩忠  相似文献   

20.
同治年间哥老会史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哥老会为清末较大的民间秘密帮会,本组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宫中全宗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全宗录副奏折,反映同治年间哥老会在清军中的活动情况,现予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