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莉 《兰台世界》2014,(11):34-35
社会性别制度同社会中存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一样,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中国传统社会性别制度的价值定位是"男尊女卑",性别分工模式是"男外女内"。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遭到质疑,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争取女性权利更是成了有识之士的主张,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逐步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用人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雇用女性或者提高女性的雇用标准,为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设置重重障碍;即便女性获得了工作机会,但在工作过程中,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很难获得晋升机会,对于那些能够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的高层领导职务只能望洋兴叹,又再次受到了"玻璃天花板"的层层拦截。女性的就业劣势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社会性别角色、性别分工以及女性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冲突都是造成女性就业劣势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1)
大众传媒虽然是传播和导向的有效手段,却经常有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在其中,例如性别歧视。央视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是电视传媒中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特别表演。有趣的是,央视的特殊地位和贴近群众的表演都没有使其脱离社会性别意识的泥沼。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总共三十一届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语言类节目进行研究。上述的研究结果在历史维度的刻板印象、时间维度的阶段划分、空间维度的情节取向以及逻辑维度的追根溯源中反映出传统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依旧根深蒂固。更重要的是,春节晚会中所体现的社会性别偏见竟然呈增加趋势。新的性别制度应该建立在新的话语之上,结构上的性别平等意识还需得到重视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视阈下,全新的性别话语不断生产,"女汉子"与"暖男"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对天涯社区和微博上有关"女汉子"和"暖男"的文本进行解读并对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加以分析后,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性别话语解构了传统的性别气质,多元化的性别气质是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抵抗。但是,新的性别话语又难免受到传统话语的束缚,加之消费社会的介入,又重构了刻板的性别气质。要突破这种情况,需要制造"性别麻烦",以多元化的性别话语冲击固有的性别气质,从而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当前的贫困决策中存在的性别盲视现象。研究表明,以"家庭"和"户"为单位的贫困决策无视了家庭内部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并将其置于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之外;在贫困决策中存在着对性别平等的误读,将性别平等诠释为绝对的一致性;贫困决策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仍处于从属地位;贫困决策中未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实现两性平等,要求我们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贫困决策,应当体现因男女的性别差异造成的差别,充分考虑贫困决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骆语诗 《东南传播》2020,(8):122-125
社会性别建构主义认为对于社会性别的认知是建构的、来源于人际互动。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青年男性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交媒体、青年男性护肤行为与社会性别建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护肤内容的接触频率、形式、立场、呈现性别、传播者的身份和特质都与青年男性的护肤行为及其社会性别建构有关。这种社会性别的解构与重构是在性别平等意识、个体意识、消费主义共同作用下在社交媒体的"拟态环境"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社会性别理论指导下,指出媒介与社会性别理论存在某种紧密互动关系。媒介与社会性别两者并非孤立存在,可放置于统一系统体系观察讨论,既要看到媒介对社会性别之建构作用,也要看到社会性别影响下使媒介报道呈现"矛盾体"。通过对两者互动关系的总结,揭示媒体涉及性别报道中存在社会性别偏见现象,并以此为鉴,提出对媒介和社会性别发展建议,从而整体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及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演化,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并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社会性别的融合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理论",着力从媒介技术的演化增强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使不同社会性别之间隔离"场景"的最小化,促使了崭新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与共享三方面来探讨媒介技术的演化对社会性别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期的东北地区,自然灾害和战争频发,民众生活每况愈下,需要救助的社会民众急剧增加。而随着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西方社会救助理念逐渐在东北地区传播并付诸实践。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基于儒家思想的"施惠"型救助理念是社会救助的主要指导思想,官方与民间社会团体是推动东北地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社会运动特别是建构社会运动理论,以有关重庆"钉子户"的大众媒介报道与评论为分析对象,描述并阐释了大众媒介在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作用。本文认为:转型中国的"新民权运动"具有"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的双重诉求,兼具旧、新社会运动的特征,既要实现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等级统治的传统政治中解放出来的目标,又包含从个体出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得个人自主性的生活政治内涵。媒介的社会动员也因此包含了"认同政治"中的多样化内容,在动员的关键环节"集体认同感"、"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中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特殊性,即由个体层面的私人性诉求转向国家制度变革层面的呼吁,并以此达成中国"新民权运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词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既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转变,也能够发挥其工具属性维护社会主流的性别意识、稳定既有的秩序。在"两分化"的社会性别背景下,网络词语形成、传播、以及跨媒介使用,不仅承担着对社会性别的描述与刻画,还能通过"选择性曝光"的行为方式,巩固与强化既有的社会性别逻辑。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孙晓萍 《现代传播》2015,37(2):28-33
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生产是效果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范畴化和社会认同理论,聚焦于该领域中性别刻板印象从媒介到现实的社会心理生产机制,通过对《非诚勿扰》男性受众的深度访谈,发现媒介建构的"女性"范畴通过具象化、类社会互动和群体边界确定等具体的社会心理机制,和男大学生群体现实的"女性"认知范畴发生互动从而产生了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荃 《传媒观察》2011,(4):38-39
"网络豪放女"和"XX门"是近几年来广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其表征都是对性别形象尤其是女性性形象的暴露与消费。这些性信息不仅存在于网络中,而且会渗透进传统媒介并迅速传播,成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网络豪放女"与"XX门"  相似文献   

16.
王蕾 《传媒观察》2014,(12):54-55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全面转型期必然生发种种社会问题,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给身处社会问题之中的人们以人文关怀,是党报的社会责任。新华日报纪实版"人文"、"记录"秉持这一理念,做了成功的探索。一、解决社会问题与党报的角色担当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化的全面转型期: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化;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妇女离婚风潮和《玩偶之家》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体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构作用。通过分析"出走的娜拉"形象,揭示该媒介符号如何推动民国女性达成性别平等的共识。从女权主义斗争的角度分析,这是一次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话语权的颠覆,是在"文化霸权"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李卓 《新闻传播》2012,(3):186+188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分析当下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阐释媒体(特别是女性媒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探索媒体推动和促进女性人才发展的做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不管我们自己是否意识到,我们在谈论任何一个问题时,都一定是在一个或隐或显的"阐释框架"中进行,其中之一便是清末民初以来建构起来并因获得体制性支持而处于压倒性地位的"传统叙事",它强调或者说赞誉的是"历史的断裂",而其理论基础则是"社会进化论"。"传统叙事"不仅是一套固定的话语,而且也是社会权力(种族的、阶级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女性期刊经历了繁荣发展后,现已进入焦虑的转型期,内容的定型化、同质化和引领功能的蜕化,使其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究其原因在于女性刊物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而我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则是造成这种缺失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