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亚丽 《兰台世界》2014,(9):149-150
马王堆帛书《五正》篇说的“五正”,应如帛书整理小组所注释,为“四时治民之政”之义,而并非君主正己而正四方之义;帛书易传《要》篇中的“五正”,当指与君主治道相关的由“五官”所掌的政务,与易占中的五行生克无关。  相似文献   

2.
新出简帛文献对古籍释读和古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结合上博简《容成氏》简45中的"尃(博)亦(弈)以为槿(嬉)"通假用例,认为《左传·庄公十一年》中"宋公靳之"的"靳"字,应读"嬉",是"嬉戏、戏弄"的意思;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中的"耻而近之",也可读"耻而嬉之";并梳理相关文献,对"宋闵公之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活动于战国中晚期的思想家,今传《孟子》一书。《史记·孟荀列传》云:"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列为《四书》,成为读书人必须研读的典籍。《孟子》旧注中存在一些疑问,颇有争议。例如:《孟子·梁惠王上》记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曰"定于一"。其义同于《周易·系辞下》所云:"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又如同篇有"独何与",凡二见,当读为"孰可与"。  相似文献   

5.
《经法·六分》篇为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一篇.文物出版社先后于1976年和1980年将该批帛书整理出版.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已发表的《六分》篇的释文有几处需要改动.  相似文献   

6.
陈燕 《兰台世界》2011,(9):33-34
《经法·六分》篇为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一篇。文物出版社先后于1976年和1980年将该批帛书整理出版。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已发表的《六分》篇的释文有几处需要改动。  相似文献   

7.
黄芝冈 《文化遗产》2014,(3):106-121
<正>一、从地理考察我久想做一点《粤风》的考证功夫。使我发生这兴趣的是乐嗣炳先生在《文学》二卷六号所发表的《粤风之地理的考察》,他以为"所收歌谣祗限于粤西浔州府属桂平县北乡及其邻近数十里内","正确些说,应该叫它《桂平及其邻近的歌谣选集》"。从歌谣采录地点说,自是创得之见;但就"内容而论",而且,以为"《粤风》之粤指粤西,跟粤东没有关系",我对于他的断定却不无疑义了。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校点本《晋书·夏侯湛传》:"富于德,贵于官,其所发明,虽叩牛操筑之客,佣赁拘关之吏,负俗怀讥之士,犹将登为大夫,显为卿尹。""拘关"不好讲。"拘"应似为"抱",或因形近致讹。《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二十五史影印本皆作"抱"。抱有持守义。《管子·形势篇》:"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注:"抱,持也。"《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河上公注:"抱。守法式也。"《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  相似文献   

9.
孙燕红 《文化遗产》2017,(3):126-131
《史记·殷本纪》有伊尹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未有详论,后世不得其意.马王堆汉墓帛书《九主》及《九主图》的出土,为追溯文本来源提供了史料.本文以帛书《九主》与《史记·殷本纪》《别录》等为文献参照,探讨"九主"的内容及其在文献记载上的变迁,分析帛书《九主》记载,对九主的含义和九主故事做一个统合的疏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里堂书品》(以下简称《书品》),抄本,浅绿格,每叶11行,每行24字。卷首目录题为"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名为《里堂书品》。郑伟章先生在《文献家通考》中曾说:"(焦循)藏书多有题识。其子焦廷琥辑为《里堂书品》五册,系雕菰楼绿格抄本,有题跋之作四百四十九篇,多集部书。"以为该书是焦循的"题识"之作。其实,原书共十册,现存五册,故见于目录者有"四百四十九篇",而正文只存一百六十七篇。如果该书为焦循所作,尽管是残本,也必将成为研究焦循学术、尤其是文献学成就的重要著作。然细加考核,令人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原为《礼记》篇章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入门教材,流传极广。但旧注中始终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颇有争议。例如"格物致知",致知即大知,《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大戴礼记·主言》云:"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又如"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情为忠诚之义,《周易·乾·文言》云:"修辞立其诚。"又如"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当读为冥,昏庸之义。  相似文献   

12.
《七略》称名之"略",章太炎先生以为表图书分类,姚名达先生以为表详简之"简",论者或从前者,或从后者。"略"除可表分类及"简"义外,还有"要"或"梗概"等含义。基于"略"之"要"或"梗概"之含义,通过对《七略》之产生、渊源、命名、注释等进行分析,可知《七略》称名之"略"不当以表分类或详简之"简"解之,而当以"要"(或"梗概")义解之。以《七略》称名之"略"为"要"(或"梗概")义,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刘歆编撰《七略》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等。以"略"表图书分类或详简之"简",不仅不能反映刘歆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主观意图,更不能反映从《淮南子·要略》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再至《七略》的这一学术研究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书传》是苏轼的一部充满自信的费时最长的力作,主要目的为"正古今之误,粗有益于世",并非针对王安石新学《尚书义》而作。这部著作包含了苏轼丰富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心性论与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的学术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4.
冬葵考     
曹鹏 《兰台世界》2016,(11):123-125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癃病"条目有"葵"及"烹葵"等语。根据相关文献所载,古代的"葵"当指"冬葵",是一种先民长期种植和食用的药类蔬菜,"烹煮"则是炮制冬葵的方法。又据中医临床经验可知,冬葵主治膀胱不利,与帛书中的"癃病"相合。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07年第1期载有《〈战国策·赵策〉札记两则》一文,其中关于"持其踵"一则认为"踵"不是通常解释的"足踵"(或曰脚后跟),而是所谓"车踵"。还认为帛书本作"攀其踵"比"持其踵"义长且"更为传神",云云。此说似可商。首先,作者似不明所谓"车踵"的位置,且将其与"轸"混为一谈了。我们知道古代"车踵"是指"辀后承轸之处"(据贾公彦疏),而"轸"是指"车厢底部四周的横木",或曰"指车厢底盘"(见戴吾三编著《考工记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黄帝学派古佚书的第三篇,题名为《称》,全文一千六百字。此篇文体特殊,由一些内容不相关连的独立语句组成。最近,谭家健先生指出,与《称》篇文体相似的古代文献,还有《逸周书》中的《周祝》,这一意见是很值得重视的。祝是古代神职人员,掌文辞和宗教礼仪。《说文》云:"祝,祭主赞同者。"《周礼·太祝》云: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以"东门"为题的有五篇作品,它们是陈风中的《东门之池》、《东门之杨》、《东门之枌》;郑风中的《东门之(土单)》、《出其东门》。历来的注家对"东门"均言之颇简,偶有言及的或云兴也,或云国门,或说近于作诗人居地的门,漫汗不清。如说"东门"纯是兴也,没有确指,与实不符;如说国门,虽然不错,但语焉不详。检索《诗经》篇目,涉及东门的有五篇,北门的一篇(《邶风》),西门及南门均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笔者认为,《诗经》中的"东门"均有确指,它也许与诗人居地的都城建构及市集布局有关,也有一定的宗教及民俗背景。  相似文献   

18.
拙文《恢复〈老子〉古本面貌》(《文献》92年3期)曾谈到帛书与今本老子文字上的差异,但只是略举了五、六个例子,语焉不详,远未展开。因为文字差异而掩盖老子重要论断的,实有必要详加研究。除了已有专文论及的外,这里还须另择其主要者,再呈刍荛之见,求教师友。一、"企者不立"与"吹者不立" 今本二十四章开头两句,各本都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在前论帛书老子时,我们认为这是后人的文饰,胜过帛书。后来发觉不对,因为帛书都只有一句:"炊者不立"。  相似文献   

19.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自余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通观全书,《史通》开宗明义之"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即是正史;"其余外传",则名之偏记小说。二者之区别,大抵正史以王言帝纪为中心,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