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海上丝路的研究,多关注于官方的朝贡贸易,而忽略了民间层面的海上经贸活动。民间海上经贸活动主要表现为"借贡兴贩"、特许贸易、走私贸易等三种形式。在明清严厉的"海禁"政策背景下,民间海上经贸活动并未因此而中断。一方面,国家通过政策的调控与法律的约束以及与地方社会的协作等方式,形成了对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掌控;另一方面,商人的利益诉求也得到了应有的关照。这种国家、地方、社会之间所形成的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为民间海上丝绸之路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明朝自成立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但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民间商人仍然从事海外贸易,其中王直是海寇商人的典型代表。王直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贸易范围遍及西太平洋的各个岛国。  相似文献   

3.
正16世纪,来自东南海上的倭乱一直被明朝视为心腹之患,长期以来亦受到明史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南倭"问题因被置于明中后期海上贸易发展的全球背景下而得到重新诠释,取得了较为丰厚与颇具新见的研究成果~①。然而,与"南倭"问题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的明代海禁研究却并未获得新的同步进展。既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对海禁政策本身的辨析,"嘉靖大倭寇"、  相似文献   

4.
明朝自成立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但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民间商人仍然从事海外贸易,其中王直是海寇商人的典型代表。王直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组织起大规膜的海上武装力量,贸易范围遍及西太平洋的各个岛国。  相似文献   

5.
明朝末年,福建泉州海上出现一支拥有强大武装船队的郑芝龙海商集团。他同日本、南洋各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大规模贸易,其商业活动,实质上是反映和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的经济活动,是要求对外开放贸易,反对海禁的斗争。郑氏的海外贸易活动在我国及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明朝前期,中日贸易在传统的朝贡体制下进行.但在16世纪中期,日本白银的发现引发了明朝民间商人前往日本贸易的热潮.嘉靖倭患虽然刺激了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革,但更使初到中国的葡萄牙借此机会垄断了中日贸易.  相似文献   

7.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我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趣由来已久。1913年,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首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他在其所著《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陆、海两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1954年,我完成了个人的首个研究成果——《南海贸易:南中国海华人早期贸易史研究》。由于当时大多数人认为"丝绸之路"更多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学界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宁波商帮,是宁波府所属鄞县、慈溪、镇海、定海、奉化、象山6县的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情乡谊为纽带连结而成的商业集团.这一商业集团,源自明朝以汪直、毛海峰为首的海商集团,发端于明天启、崇祯年间由鄞县、慈溪商团设于京师的"鄞县会馆"、"浙慈会馆".俟明军平倭浙东,"海商"转向内地,或商旅海外.转商内地者,多趋京津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商业重镇.清代至民国时期,宁波商帮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是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9.
郑氏海商集团在中国海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可以说是当时海上贸易的霸主,该集团的海上贸易组织,主要活动在东南沿海地区。我们对郑氏海商集团的海上贸易组织进行研究,进而对郑成功的经济观和经济思想等进行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明朝在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政权高度集中"、闭关锁国"以及科技发展缓慢的历史印象,所以明朝也给人们留下了科技文献双向交流缓慢的印象,但事实上明朝依然在以传统方式——官方赐书、贸易求书和新生主体——西方僧侣为载体,进行着文献传出和传入,如天文领域里的《大统历》和医学领域里的《本草纲目》等的传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艾儒略和杨廷筠合译的《职方外记》等的传入。  相似文献   

11.
景庆凤 《兰台世界》2005,(10):67-69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此幅短短625个字的告示,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当时历史时期下推行的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2.
潘天波 《文化遗产》2015,(3):138-144
中国漆艺富有中国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先天禀赋,它已然成为丝路文化输出的重要对象。汉唐陆路漆艺经西北丝绸古道传入西域,南方海上丝路漆艺经滇、越等陆路通达越南、印度、印尼等地;宋元城市"行""铺"林立,与边疆及海外贸易活跃,"榷场"或沿海港口成为官方对外漆艺贸易的重要据点;明清漆艺主要经海上丝路向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等欧美地区输出,尤其是晚明漆艺的装饰性转向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对西方"洛可可风格"产生深远影响。丝路漆艺输出史是中国文化与美学思想的传播史,漆艺作为中国之美的化身与文化交流的使者,它见证了古代中国文化之美的国家身份与世界性地位,并有力地呈现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美学偏向。  相似文献   

13.
香料,曾是财富和高雅的象征,因而成为东西方航海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明朝朝贡贸易的亏损与西欧香料战争贸易的获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香料贸易引发的历史思索:香料贸易和海洋观念折射出东西方历史的发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政府自明代起即在澳门设有海关。旧中国海关与澳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一、粤海关澳门总口之设立粤海关澳门总目的设立,是经过了一个较长历史过程的产物。自1514年葡萄牙第一艘船到达广东沿海之后,葡船就不断来往于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港口,以贸易为幌子进行海上劫掠,因而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1522年,在赶走入侵的葡萄牙人以后,明朝政府“因噎废食”,重申禁海分,撤销闽浙两市舶司,仅留广州市舶司。禁令严格规定:外国船只必须持有本国政府向明朝政府进贡的证明文件…  相似文献   

15.
正有关粤海关和粤海关档案的研究一直受到档案学界和史学界的关注,也是当今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组成部分。其中粤海关档案不仅是历史上广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见证,也是当今展开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关系研究的重要史料。一近代时期二元体制管理下的粤海关晚清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中国海关形成了海关监督管理下的海关系统和外籍税务司制度管  相似文献   

16.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与中日两国的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龙是明季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在明朝与后金努尔哈赤政权的战争中,作为明朝的一员将领,占据辽东海面上皮岛等一群海岛,对后金袭击骚扰,牵制了努尔哈赤的向南进攻。但与此同时,毛文龙强横专断,遇事往往不受明朝官员控驭,而且面对后金政权进行的招降活动,也曾与之信使往来,予以周旋。现存的历史记载以及近世学者的论著中,对毛文龙抨击者有之,肯定者亦有之,然而有关毛文龙历史活动的资料却相当匮乏。于是,原书已佚而存于日本的抄本《毛大将军海上情形》一书,就引起历史学者的关注。一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的原抄本,今存于…  相似文献   

17.
凡康城 《兰台世界》2022,(11):155-159
永乐十七年(1419),朝鲜方面在明将刘江取得望海埚大捷之前,就将倭寇将要侵袭明朝沿海的消息通报给了明朝政府,明成祖敕令刘江提前做好准备,因而望海埚之役的取胜和朝鲜方面的通报不无关系;洪武和永乐两朝在环渤海地区所设卫所、巡检司,均辖有一定数量的墩堡,一旦有警,墩堡迅速将消息传至沿海卫所,使得沿海卫所提前有所准备;洪武年间,明太祖就下诏“滨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二艘,巡逻海上盗贼,巡检司亦如之”[1]卷201,3007,因而地方沿海卫所、巡检司有巡逻海上搜集倭寇活动的职责。至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在环渤海地区收集倭寇情报的多种渠道对加强这一地区的海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阐述明朝"旅游业"的盛行,然后从明朝"旅游业"的盛行下群体意识形成、交通、旅社、茶馆、戏院等行业得以发展、旅游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四大审美模式形成四个方面对明朝"旅游业"盛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苏北海上工作委员会通过成立渔业公会、建立渔民自卫队、创办海运商行,以开展渔民工作,保障海上安全,发展海运贸易,成功开辟苏北海上交通线,粉碎了敌伪对新四军的海上封锁。新四军纪念馆藏《曾山致陈宏惠、钟国铨并转射阳县委信》详细介绍了苏北海委的组织隶属和工作职能,为了解新四军开展海上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扩大了朝贡贸易,发展了中国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解读这种朝贡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