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黎 《兰台世界》2014,(3):102-103
在唐朝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得道高僧,弘扬佛法,促进亚洲佛学的交流。其中义净法师生于635年,卒于713年,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探讨义净法师的修行历程和其对佛教翻译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义净,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僧人,一生曾数度赴西域求法,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被尊为“三藏”法师。此外他的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也因其内容与结构的独具特色和史学价值的丰富而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微博     
微博是当前互联网最时尚的应用,不上微博似乎有些OUT了.据统计,活佛法师中经过实名认证的至少28位,其中嘉措活佛粉丝数超15万,归元禅寺方丈隆印法师粉丝数超11万.为什么连闭门修行的大德高僧都开微博?这就要从微博的含义和特点说起了.  相似文献   

4.
行走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的极乐西天就是瓦拉纳西如果说新德里是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孟买是文化中心,瓦拉纳西则是名副其实的宗教中心。瓦拉纳西是我们印度之行的最后一站。瓦拉纳西地处恒河中游,在英国人统治时,曾改名为贝拿勒斯,直到1956年印度独立以后,正式命名为瓦拉纳西。马克·吐温在他的游记中曾写道:“贝拿勒斯比历史还年迈,比传统更久远,比传说更古老,甚至比这些加起来更古老两倍。”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的极乐西天指的也就是瓦拉纳西。  相似文献   

5.
西夏番文大藏经的翻译是一个庞大工程,除了皇家统治者虔诚参与外,以回鹘和汉族高僧为主的译经团队是主力军。出土文献结合传世史料表明,西夏的译经活动不仅有严格有序的分工合作,而且境内几大著名寺院也是当时译经主要场所。从西夏译经工程可以看出西夏佛教发展的多民族特性,在汉语佛经译成番文佛经的过程中,回鹘和汉族僧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玄奘(公元602~664年),俗名陈神,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陈河村附近)人。玄奘是他的法名,后又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隋唐高僧大多出身名门望族,受过玄学的熏陶,所以生于儒学世家的玄奘,虽然“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却很自然地接受了佛教教义,出家为僧。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高僧圆仁(794——864)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简称"入唐记")是他在中国活动的亲历记,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东方三大旅行记",后人将其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誉。隋唐时期,正是佛教自印度向中、日广泛传播之际,做为日本天台宗高僧的圆仁,为请求唐朝高僧释解天台教义,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以藤原常嗣为首的日本遣唐使团,历尽险阻  相似文献   

8.
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均有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国和西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经翻译在唐朝达到巅峰,而西方圣经翻译则是在17世纪左右达到翻译高潮。两种翻译的繁荣与发展都与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权贵的支持密不可分,是他们权利操控下的产物。作为赞助者,他们可以操控译本的选取、翻译策略的主导以及译本的流通宣传。  相似文献   

9.
面对历代备受尊崇却又束之高阁的佛教大藏经,明末高僧智旭潜心阅读二十余年,并在分类、编排、解题方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编成独具特色的解题目录《阅藏知津》,在佛教界和目录学界瀛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0.
妙峰法师为明代高僧,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隐居芦芽山之前的闭关修行,第二阶段则为建筑营造。其闭关修行的内容为法界观,是他对华严精神的内在实证;其建筑的代表则是万佛洞,是其华严世界的外在体现。这一内一外,都体现了妙峰对《华严经》的甚深契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辛德勇教授《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一文的研究基础上,从民国年间翻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出发,讨论了民国年间高僧印光法师与民间占卜信仰的关系;以及晚明围绕万历皇帝立储问题展开的宫廷斗争,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紫柏真可都牵扯其中,德清发配岭南,真可竟冤死于妖书案中。笔者希望管中窥豹,向读者展现佛教游走于中国大、小传统中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僧佑是南朝齐梁佛教有名的僧人、律学大师、佛学家和目录学家,其著作《出三藏记集》为现存最早的佛教经录。该目录在著录内容、方法、体例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其记载的诸多佛经、经序、高僧传记等史料,至今对佛经目录学研究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公元648年,晚年的唐太宗身体不佳,忙着探求长生不老药,心情很是不爽。但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唐太宗特别兴奋的事情。唐朝派往天竺的一个使节,竟然一举消灭了天竺各国。这个一举扬名的使节,就是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天竺国在唐时叫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天竺。唐朝与天竺国的友好往来,源于唐初三藏法师与中天竺戒日王尸罗逸多的友好交往。王玄策的任务是作为正使,护送戒日王的使臣回国,并出使天竺国。他和担任副使  相似文献   

14.
正1915年农历正月初八,慈舟法师出生在江苏兴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2003年2月10日慈舟法师在金山寺圆寂。人们缅怀纪念慈舟法师,多侧重于他对复兴金山寺的无量贡献和他杰出的管理才能。经常接触到慈舟法师生前的老朋友、老居士、众弟子,感受最深的是慈舟法师光明的心地和处厄不坠  相似文献   

15.
李德文 《档案》2013,(5):27-30
住在凉州城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罗什寺塔的。这座塔是为纪念中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建的,据说塔内葬着他那神奇的舌头。鸠摩罗什是西域高僧,东晋太元十年随前秦大将吕光从龟兹来到了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在姑臧住了17年。这座塔原在罗什寺内,后来寺毁塔存。塔高32米,为八角十二层,塔体雄奇俊秀。  相似文献   

16.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敦煌脱离吐蕃统治,重回大唐怀抱,敦煌高僧悟真等奉命入京奏事。在京都长安,与"两街大德及诸朝官"诗歌酬唱赠答,现存敦煌遗书S.4654《赠悟真等法师诗抄》等保留了这一历史遗迹,但以往研究争议分歧较多。其诗歌文本为传世文献所未见,成为敦煌与中原文学交流的重要史料,同时折射出光复后的敦煌与大唐中央政权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智者大药的故事,见之于初唐时期义净所翻译的佛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27、28(中华书局版《中华大藏经》第39册),整整两卷,共有一万七千余字,按照现代对小说的划分标准,完全算得上一篇中篇小说了。为了便于论述,我把这两卷经文,也就是这篇小说,取名为《智者大药》。大药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他出身于普通人家,后来成为古印度鞞提醯国国王多足食的亲信大臣。从幼年起,他就有非凡的才智,后来,他凭着自己的才智,出将入相,辅佐国王,很有建树。下面就三个方面,对这篇小说进行探讨。一、 结构:看似松散,实则…  相似文献   

18.
《唐大和上东征传》(高山寺本)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渡日本的鉴真与西天求法的玄奘 ,堪称唐代最杰出的两位文化交流使者 ;而《唐大和上东征传》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使这两位高僧名垂青史。《唐大和上东征传》流布本均为后世的刻本、影印本 ,现存日本的多种古抄本则未经系统整理。本文对旧藏高山寺的古抄本进行考释 ,对抄写年代、抄写之人、抄本特点、校勘价值等提出若干新观点 ,可裨益于鉴真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百喻经》(1)是南齐时代翻译的佛典之一。天竺僧伽斯那编撰。永明十年,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译。全称《百句譬喻经》,是由一个引、九十八个故事、一个偶构成的。编纂《百喻经》的目的很明显,即宣扬佛教。天竺僧伽斯法师集行大乘,为新学者,撰说此教。(《出三藏记集味九引《百句譬喻经记》)(天竺僧伽斯法师)教授新学。(《高僧传妹三·求那毗地传)《百喻经·引》又假设讲故事的情况:一时佛住王舍城,……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运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那么…  相似文献   

20.
尘封的记忆     
在洞庭湖西岸的湖南省常德市德山东麓,有一座始建于唐初的古寺一德山乾明寺,这座古寺为当时佛教第五十三福地。山门上唐朝宰相裴休题写的“古德禅院”九龙大匾临空高悬,当代高僧佛源大和尚题写的“乾明寺”竖匾与之相呼应,宏伟壮观。院内,古桂盛开,香袭一山,葱箐古树,崖绿翳日。寺内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常住僧人,就是本文中的主人,俗名吴淞,法名释来空。老人今年88岁.在八年抗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