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太极"之义最早源自《周易》。"太极"强调宇宙生成论的基本概念,"太极"派生演变出了世界万物。古老的"太极"思想被道教所吸纳,成为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于道教养生功与后世的张三丰的太极拳之中。战国时,道教的思想理念已被纳入太极拳之中,彰显出了无穷的威力,其内实精神,  相似文献   

2.
孙氏太极诞生于本世纪初,其创始人孙禄堂先生通过自身数十载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经验创造了一代武学文化"孙氏太极"。  相似文献   

3.
刘文霞 《兰台世界》2012,(25):41-42
一、太极拳的几种起源太极拳古时又称"长拳"、"软手"、"棉圈"或"十三势",是一种强调运动者依靠体内外间协调平衡、松紧有持、阴阳同济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中"太极"一词源自于《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的意思。古人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而其反映出来的周期性规律就是太极原理,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乃至无穷"[1]82。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可谓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简而言之,大概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庭和王宗岳等几种各自相异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正殿"并不固定,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龙朔二年(662)前,太极宫的两仪殿和太极殿先后在不同时期扮演了"正殿"的角色.龙朔二年后,大明宫的宣政殿取代了太极殿而成为常朝和朔望朝会的处所.天祜元年(904),昭宗迁都洛阳后,贞观殿又成为唐末王朝的"正殿";皇帝"避正殿"后并非对政事置之不理,而是通过临时御政、紫宸殿和延英召对等形式与宰臣参议政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12,(46):88-89
1000亿:太极要做中国药企的"亚马逊"在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压力巨大的2012年,太极集团为何能逆势上扬?太极集团董事局主席白礼西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二次创业激发原动力,太极人正以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朝着‘10年铸就千亿太极’宏伟目标迈进!到2020年,太极集团的医药商业将突破600亿元,医药工业及配套产业将突破400亿元!"盘踞医药主战场厚积薄发近几年,国家对中医药传统产业及国有医药企业的扶植力度不断增强。即将公布医药行业相关的三个"十二五"规划也指向——扶植制药巨头、提高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力促民族药发展。"十年来,太极集团在  相似文献   

6.
张斌  王鑫 《兰台世界》2013,(22):115-116
<正>一、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现状陈氏太极拳最早起源于河南陈家沟,其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他以祖传拳械为基础,创造出了更加精益求精的太极五套拳、五套捶、十三势,除此之外陈氏太极还包含了刀、剑、棍、鞭等武术种类[1]。陈氏太极是一套较为完善的武术体系,并且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形成的杨氏、吴氏、孙氏以及赵氏太极等都是由陈氏  相似文献   

7.
珊泉 《全国新书目》2008,(14):11-12
近日,读到团结出版社5月出版的新书《太极密码》,令我耳目一新,顿发感慨:好一个太极密码!关于《周易》的评释阐发,应当承认:真正有创见、有新开掘、新发现的"易"学著作并不太多。刘远东先生的这部书是用了整整6年时间磨出来的严肃的学术探讨著作,  相似文献   

8.
张海冰 《大观周刊》2012,(10):50-5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太极文化是其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太极文化的理论基础是《易经》。以太极拳运动为其核心,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太极球等。太极拳的精髓即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相互变化。而其奥秘,则在于永远处于变动开合状态。而这种状态,必须遵守平衡,即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太极文化在智能媒体时代传播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智能媒体时代太极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以及传播路径。研究发现:智能媒体时代太极信息量快速提升,同时出现差异性碰撞;太极文化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同时泛娱乐的传播环境不利于太极文化专业化传播;智能媒体使太极文化传播呈现出诸多新业态。智能媒体时代太极文化传播需要依据互联网思维做出创新,表现在:联合传播行业人才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传播;完善监管下的算法传播路径;创作适应平台特征及独特的融媒体太极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海冰 《大观周刊》2012,(9):268-26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太极文化是其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太极文化的理论基础是《易经》。以太极拳运动为其核心,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太极球等。太极拳的精髓即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相互变化。而其奥秘,则在于永远处于变动开合状态。而这种状态,必须遵守平衡,即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相似文献   

11.
陈发科是陈氏太极的正宗传人,从小就受到太极拳风的熏陶,经十数年苦修,终成正果,成为陈氏太极拳立足武林的重要人物,为陈氏太极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夏飞 《兰台世界》2013,(10):106-107
陈发科是陈氏太极的正宗传人,从小就受到太极拳风的熏陶,经十数年苦修,终成正果,成为陈氏太极拳立足武林的重要人物,为陈氏太极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在陈氏太极的产生和最终走向极致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起着作用。这其中道家文化取向则建构了它的主要线索和基本底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本轮是其本体支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为而无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是学校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学校图书馆建设太极文化阅览室的一些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科馆员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太极阴阳鱼"模型诠释了知识转化流程与知识管理;分析了学科馆员工作与知识管理的契合之处;介绍了运用Web2.0技术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科馆员服务平台及服务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八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自古就有着"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美誉。八极拳的两个重要分支为吴家八极和罗疃八极,其中以罗疃八极的硬架功力最为深厚,享誉武林界的宗师也最多。  相似文献   

17.
有"太极拳祖师"之称的武当道人张三丰从修炼中顿悟太极阴阳之理,毫不吝啬地将太极拳传授给他人。王宗岳传承了张三丰的太极拳,获得了"山西拳侠"的尊称。而他也想让太极拳后继有人,于是武术天资极高的蒋发进入了他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9,(48):166-167
“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以太极命名的太极集团,在历经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成就了太极曲美、藿香正气液、急支糖浆、太罗等家喻户晓的品牌药品。在今夕依旧十年如一日的忠于做好自己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意识中,“太极”之说,深奥而又神秘。它的高深和玄妙,可能会使人感到,把它和装帧艺术扯在一起,好像有些故弄玄虚。其实,它虽然在科学和哲理方面是一个高层次的概念,但却是极普通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这自然也包括装帧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在内。宋代的著名易学家朱熹的《朱子语类》(卷94)中就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并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由此可见,装帧艺术的基本规律,也是服从于太极法则的。  相似文献   

20.
李宝廷先生,师承于太极一人陈发科先生的亲传弟子,洪式太极拳创始人、太极巨星洪均生先生,著有《洪式太极拳》、《陈发科太极拳技击讲堂》等。现任中华国际太极拳联合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