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廷娥 《兰台世界》2014,(4):113-114
邯郸“倡优”对赵国舞蹈文化发展的贡献最大,而赵国独特的社会风俗及民风是邯郸“倡优”产生的土壤。正是这样“雕悍少虑”的民风,喜爱悲歌舞乐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2.
<正>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因地而异,南部县地处川北四川盆地边缘,多山,位置偏僻,清代这里的民风习俗如何?各种书刊记载较少,语焉不详,即使在《南部县志》中也只见"略"字而已。可喜的是,在南充市档案馆保存的《南部档案》中却有不少档案记载着这里的社会风俗,特别是民间婚俗,它们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南部县的风土人情,而且突出地体现了当地的地方特色,为我们了解川北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金秋季节的赵国古都邯郸——迎来了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第四届工作交流暨学术研讨会的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研究会主办、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承办,北京清大新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万方数据股份  相似文献   

4.
李会娟 《大观周刊》2011,(31):127-127
晚明时,糜烂、腐败透顶的官僚机构带来社会的动荡和风俗的败坏。流风所致,吴梦龙所在的吴地民风一落千丈,从布民到土君子都可以闻到一股腥膻的污浊气。一切以利为前提,人心不古,民风不淳,女子作为社会的重要参与者,这些冲击对她们的爱情观有了某种程度的改变。本文试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探究当时女子的情爱思想。  相似文献   

5.
赵国青铜文化属于东周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系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赵国青铜器可分为前后相连的四期,其中第一期约相当于春秋晚期,二至四期大致分别相当于战国早、中、晚期。赵国青铜器群在平面布局上分为晋阳组、邯郸组、上党组、代地组和北地组5个组群,反映着赵境之内青铜文化发展的地方个性和地域色彩。赵国青铜器群复杂的内涵结构与平面布局,决定了赵国青铜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区域文化共性与独特的自身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本刊邯郸消息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金秋季节的赵国古都邯郸——迎来了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第四届工作交流暨学术研讨会的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研究会主办、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承办,会议得到了驻邯郸院校及邯郸市图书馆学会、邯郸市图书馆及有关公司的大力支持。参加本届会议的47名代表来自全省29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驻邯郸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有关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交流论文43篇,其中25篇被评为优秀论文。整个会议在邯郸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7.
近世治史,多注目于历代民风习俗、文化心态,此诚史学研究格局的一大变化。我尝把史迹区分为显、隐两个层面,后者即一个民族的“心史”。由于历代社会情状、风俗变迁,透露了深层次“心史”之消息,故一旦把握其脉络,即能触摸到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根由,对于政迹人事、典章文物,则豁然开通,自另有一番见地。纵观我国古代史学史,民风习俗常为史学家  相似文献   

8.
高俊平 《大观周刊》2011,(43):22-22
赵文化和齐文化是先秦时期两大区域文化。此两大区域都是特别富庶的地区。经济发达。赵国邯郸和齐国临淄是当时的大都会。两国因地制宜,走多元经济发展之路,农工商并举。两大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清王朝近三百年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值得人们回味的东西,其中男人的辫发就是值得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见证了整个清王朝的兴衰和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正如一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辫发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式风俗问题,而且是涉及到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大问题。清代的扬州,兼漕、河、盐三大有利条件,商旅幅辏,市井相连,大贾鳞集,一度成为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堪称社会"风向标"的民风民俗也紧随潮流而动,辫子问题就曾几度风起云涌。在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后的今天,通过《清宫扬州御档》及其他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对清代及民国初  相似文献   

10.
土家人勤劳朴实,民风淳厚.在他们生息的这块土地,古有"世外桃源"之誉,为世人所向往.清代长乐(今五峰)县训导潘炳勋,有一首[七律]<长乐风俗>赞道:"人情亦在五伦中,习尚由来略不同.婚礼隔霄宾济济,丧家三日葬匆匆.鬼迎新故初秋半,墓送香烟一岁终.岂但野人怀古意,更欣士类尚淳风."  相似文献   

11.
<正>风俗,亦称"民俗"、"民风"、"习俗"或"习尚"等,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人生观而化成的一种具体行为,并久相因袭而形成的生活习惯,既有其相同性,亦有其特殊性(地方性),正如《晏子春秋》所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德州区域为齐鲁之邦、燕赵之邻,其文化习俗具有多样性、兼容性的特点。清兵入关,特别是八旗兵驻防德州,将其民族习俗也带到了德州。  相似文献   

12.
庙会是一种社会风俗,它就像一面镜子,展示着当地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依附在庙会祭奠有关的宗教仪式活动中,渗透于庙会众多的游艺中,反映着当地的民俗、民风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着娱神、娱人、自娱的活动特性.作为一种体育性质的文化娱乐活动,延续已久且富有生命力. 一、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历史源起及变迁 相传淮阳是远古时代东夷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的都城,远古时代人兽共存.  相似文献   

13.
吕不韦(前?年——前235年) 战国时代,写书编书的人多起来了。从编辑工作角度看,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很值得我们研究。这书可说是先秦编辑工作发展的里程碑,提供了怎样当主编、怎样定体例的榜样。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首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到韩国经商致富,成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贾。后在赵都邯郸做生意,与在赵国做“质  相似文献   

14.
李玉莉 《兰台世界》2012,(30):16-17
顾炎武的社会风俗观内涵丰富,统及社会舆论、礼仪道德、政风民俗等方面,既有风俗的内涵和特征,又有移风易俗的方法和措施.顾氏社会风俗论对当前社会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港 《新闻三昧》2005,(3):54-54
现在对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有一个燕国人,到了赵国都城邯郸,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家。学人家学得不像,固然可笑。可一个好好的人非要去学走路,这更为可笑。看着可笑其实并不是可笑,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是因为邯郸人走路好看才去学的,邯郸学步另有原因。“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是庄子驳斥辩论家公孙龙的话。原文为:“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  相似文献   

16.
<汉族风俗史>分<导论·先秦汉族风俗>、<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五大卷.根据汉民族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阐释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风俗表现形态、风俗演变规律与风俗思想精神,以历史变迁为经,以生产风俗、生活风俗、礼仪风俗、岁时风俗、信仰风俗和社会风俗六大风俗事象为纬,重构和再现了汉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状貌.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该书在汉族风俗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均有颇多建树.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2010,(3):129-138
"风俗"一词是中国固有的概念,在西学东渐的时代变迁中,"风俗"的内涵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是中国传统思想在接受西方思潮之后产生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民俗学的创始时期,"风俗"曾经被用作"folklore"的译词,但是后来则被"民俗学"所取代。本文通过解读几部重要的文献,分析"风俗"概念的近代变迁,考察其最终无法进入学术殿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旧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长赵祖康之子赵国通的家里,笔者看到了一本赵祖康1949年写下的完整日记。手掌大小,黑色长方形皮质封面,扉页写着:"diary (日记)、1949、赵祖康"。赵国通说:"这是2014年,我大姐赵充整理书柜时发现的。"1949年5月28日,上海举行了新旧市政府交接仪式,赵祖康不仅是这一历史时刻的亲历者、见证人,更是一位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诺大的社会中,企业也可堪称为社会主体中活跃的细胞之一,因此,发生在企业里的能够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的新闻我们称之为"企业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20.
一 "精英博客"和"话语霸权"是两个很"湖"的概念,时下社会热议,学界也在探讨.<中国新闻出版报>6月份就发表过述评,认为"名人博客"存在传播特权和话语霸权,必须进行法律规范,加强自律.所谓传播特权,表现在门户网站以超链接方式向受众推荐;所谓话语霸权,是指博客的所谓"民风效应",即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