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雅芳 《兰台世界》2014,(11):80-81
理雅各是西方汉学研究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汉学翻译与研究标志着汉学研究的新纪元。当时的汉学家为数不少,但理雅各则独树一帜,如此巨大的汉学文化研究使其真正架起了跨越中西方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促进非营利化学术书籍的出版、顺应汉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理雅各《礼记》译本的研读,从勤勉严谨的学术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及细腻周到的翻译方法三个方面考察理氏可贵的学术精神。理雅各不畏篇幅浩瀚、文字艰涩,参阅大量文献,对译本辅以长篇绪论和详尽脚注,勤勉严谨;对前人的译注进行批评性扬弃并形成独到的见解,足见其批判性思维;翻译时利用各种方法再现原文内涵,细腻周到。这些学术精神成就了理雅各这样一代出色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4.
沙博理在中国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沙博理的翻译选材、翻译成就、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为轴线,勾勒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翻译"档案"。  相似文献   

5.
叶翰 《文化遗产》2014,(6):135-142
德国汉学研究历史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慕尼黑大学是第一所在德国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学府.19世纪后半期,德国许多大学相继开设汉学研究专业,到20世纪初已形成了法兰克福、汉堡、柏林、莱比锡四大德国汉学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汉学也要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德国汉学的研究机构也相应地得到调整,今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当代中国的变化.由于目前大部分汉学研究机构都背离了德国汉学以古典研究为主的学术传统,转而专注于无法准确把握的现代中国研究,因此德国汉学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抵制关闭传统汉学研究机构或将其改造成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的趋势,而应有目的地保留研究和教授古代汉语和古代中国历史文化这一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6.
李建强 《兰台世界》2014,(6):140-141
范宽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雄浑壮厚,峻重苍老是范宽的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其画作中的"道"与"理"对后代绘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范宽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雄浑壮厚,峻重苍老是范宽的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其画作中的"道"与"理"对后代绘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是唐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任期间,建立理匦"信访"制度,受理吏民上书,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把唐王朝的强盛继续前推,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当下,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渐渐地热了起来。因为只有在1500--2000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叙述中,全球化的一些本质才会显现出来。从晚明以后,对中国的研究都已经不能仅仅固守中国本土的传统,晚明所传人的西学已经成为揭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变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学界在对“西学东渐”研究充满热情的时候,对由来华传教士所开启的“中学西传”历史的研究要相对薄弱一些,当然近年来关于“中学西传”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也有了一些,不过相比之下是无法和数量庞大的对“西学东渐”的历史研究成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10.
19-20世纪初匈牙利汉学家如乔玛、斯坦因等对中国西藏、敦煌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中国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鲁迅、周作人等对匈牙利语言、文化、文学、族源等问题十分关注,他们之所以将眼光投向匈牙利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匈牙利汉学家的探险与考古发现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确立的推动力之一,也为汉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敦煌学与藏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伊革 《中国编辑》2022,(10):85-90
北平时期的西文期刊《华裔学志》形成以北平为中心,辐射国内外汉学界的学术交流网络,通过建构跨越时空的近代汉学研究学术共同体,汇集近代中西方汉学研究者的优秀学术成果,发挥着学术引领、学术培育、学术交流以及学术传播的效能,成为近代国际汉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之一。《华裔学志》在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的融合、中西方学术方法的互鉴、近代中学西传以及西文期刊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近代国际汉学发展及中国出版史中作出独特的贡献,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报道是深度报道它从内容到形式与其他新闻形式有何区别这也是新闻界在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从深度报道的内涵上来划分,"深"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争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二人所持的立场,从关于"硬译"的争论和关于翻译与汉语发展问题两个方面,对鲁梁翻译之争进行了考证分析,并指出了鲁梁翻译之争的学术价值,以及对推动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际书刊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国外文献来源的一个渠道。由于东、西德经历了分裂与合并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德国"中国学"(汉学)的国际文献交换工作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对比做了一个历史的回顾与展望,对我们了解德国"中国学"(汉学)的发展,做好今后的文献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主题报道的制作来说,最大的难点恐怕就是如何使人信服。作为一种典型的说服性传播,主题报道有着非常明确的观念诉求,换言之,传达理念是其最终的传播目的。在主题报道的制作上,不能空谈理念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已成为共识,但在实践中,简单地罗列事实并不一定能实现主题的有效传播,有时候,强行拼凑的“事实”不仅没有增强说服力,反而更使人感觉虚假。这其实也是我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在随中央新闻单位贯彻十七大精神采访团到内蒙古以来一直惴惴不安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7月16日,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英美、辅导组高鹏主任及咨询组管理师陈佳祥来我馆参观交流。李西宁馆长及相关部门主任参加了座谈交流。李馆长对吴英美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们介绍了我馆的基本馆情和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吴英美感谢山东馆的热情接待,表示期待能与大陆图书馆界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7.
郑丽芬 《图书馆》2023,(3):98-104+111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治的汉学家与中国陶德民著,日本关西大学出版社,2007汉学(中国学)就其属性来说,是一门"跨文化"的学问,涉及双边甚至多边文化领域。就其研究者主体来说,他是在异域历史环境和异文化氛围中研究中国、发表见解的人,其所表述的思想学术成果属于他所归属的那个异文化范畴;就其研究对象客体来说,它是针对本国以外的另一个对象国——中国的研究,其所表述的思想学术成果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史上,朱熹的教育心理思想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关注,可谓文化宗师般的存在。朱熹的教育心理思想围绕着"尊理体道"这一核心,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对我国古代教育具有很大影响,是对古代教育理论的极大完善。  相似文献   

20.
Z世代群体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一代。重庆日报创新推出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通过“内容创意+技术赋能+媒校联动”,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让更多的青年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探索面向青年群体进行理论传播视频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