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清代的官诀     
刘名远 《出版参考》2005,(29):25-26
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实,做官也有做官的诀窍,也需要"修炼".掌握了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清代官吏"修炼"出不少官诀,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官诀     
刘名远 《出版参考》2005,(10):25-26
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实,做官也有做官的诀窍,也需要“修炼”。掌握了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清代官吏“修炼”出不少官诀,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3.
懦弱的南宋小朝廷,内困外患,吏治腐败,上上下下,可以说,好官不多.但傅僧佑子孙三代却是例外,僧佑两次出任山阴县令,后至安东录事参军,皆"政声甚高".  相似文献   

4.
彭惠莉 《兰台世界》2007,(23):67-68
隋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南朝吏治腐败之教训,制定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以此为准则来强化对官吏的管理,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相似文献   

5.
对换官制度足宋代特有的政治制度,它是避亲避嫌、差遣除授制度执行不利的追加措施.应该说,对换官制度的施行体现了宋代统治者肃清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的诉求.但是,对换官制度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加之对换官制度与已有制度相互抵牾;  相似文献   

6.
胡剑 《四川档案》2014,(3):36-37
<正>惩治腐败、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是我党在政权建设中的一贯要求,它是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保证。即使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也注重吏治的清明。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等,都有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吏以他们"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形象感召着世人。在南充市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也有一些清代县官廉洁从政方面的档案资料。从顺治四年(1647年)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整肃官场,净化吏治,加强对官吏考核,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了吏治清明的大好局面,开创了"贞观之治"。研究唐太宗整顿吏治思想,对今天的吏治整顿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初三先生"——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他们三位学识渊博,凭借智慧和才干一生致力于改革和实学,他们对"空疏学风"和贪污受贿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大力推行吏治建设,在反贪倡廉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清初三先生"——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他们三位学识渊博,凭借智慧和才干一生致力于改革和实学,他们对"空疏学风"和贪污受贿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大力推行吏治建设,在反贪倡廉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楚汉 《陕西档案》2013,(3):54-54
“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这首不知出于何人手笔的民间俗传诗句,乃于乾隆皇帝晚年面对吏治不清、百官贪腐的时局中出现,道出了当时遭受贪官层层盘剥的人民的无奈心声与无限期望。更是对许多立志入仕当官的文人雅士的提醒。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哲学、社会、政治、学术等方面的观点,对汉武帝的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政期间,他揭露时弊,力主改革,务实求治.本文旨在对董仲舒丰富的吏治改革思想作一梳理,并初步探讨它在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官谣"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治理"官谣"。我们以为,"官谣"的治理必须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本,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源于公开;辅以追究"官谣"制造者之行政或刑事责任,则可以寒蝉其发布"官谣",从而使"官谣"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清末民初政坛的重要人物,虽然为官的时间不长,但是深受儒学背景影响的他一生都在为重德、勤政、选贤任能、积极改革吏治而努力。本文阐述了张謇勤政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勤政廉政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清末民初政坛的重要人物,虽然为官的时间不长,但是深受儒学背景影响的他一生都在为重德、勤政、选贤任能、积极改革吏治而努力。本文阐述了张謇勤政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勤政廉政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署理或委署原本运用于两任官员交替和一任官员任内的出缺代理,然而由于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复杂性,署理在选拔优秀人才、新设州县官、督抚调动州县官、世袭职位接替和忠烈死后奉赠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任官方式。但是署理没有实授那样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与运作程序,在实践中存在着署任官任期短、威望不够、委署失当、投机钻营盛行以及督抚侵蚀、变相利用委署权等弊端,这些弊端也加剧了清代的吏治腐败和任官制度的紊乱。  相似文献   

16.
彭惠莉 《兰台世界》2007,(12S):67-68
隋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南朝吏治腐败之教训,制定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以此为准则来强化对官吏的管理,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然而,所创制度未能发展完善,社稷沦亡,继之而起的李唐王朝承袭了这些制度,完善健全了官吏的管理考核,在考核方式、评定标准、奖惩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严密。贞观年间,唐朝统治者修定了考课法作为《唐令》的第一篇颁布施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大学对内对外发声的主要渠道。大学"官微"的目标受众是一所大学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他们把"官微"作为大学输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之一,或者把大学"官微"作为大学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延伸,用消费者的眼光来评判"官微"质量的优劣。因此,大学"官微"必须关注目标受众的消费诉求,精心制作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版面,提高传播力,只有这样,大学"官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朝的一位圣明之君主,康熙帝对清朝繁荣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保国必先安民"的战略与民本思想"、惩贪奖廉"的吏治思想"、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的大一统思想,是康熙时期制定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国家政策方面,康熙注重缓和满汉民族关系,推进地方行政区划与旗制改革,构建朝廷和藩国之间的国家关系格局,奉行开放兼容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程大昌的经世思想中,其对"无为而无不为"的研究涉及很多国家政治方面,这些研究内容既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同时又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在图书学派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吏治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官僚体制结构、官员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手段。纵观中国吏治改革之总脉络清晰可见:整肃吏治是执政掌权者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随着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