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蒋华 《兰台世界》2014,(1):138-139
傩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原始的记忆.岑巩傩文化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与傩文化的道德伦理价值是分不开的.“孝”是岑巩傩文化的基础和实质,而“和”则是岑巩傩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傩文化承载了岑巩古代苗、汉和侗族等不同民族的原始记忆。岑巩地区现存有许多傩对联,联语的主要功能是驱邪逐疫、驱妖佑民。傩联语向我们展示了傩戏傩舞是一种娱乐活动,娱神且娱人。傩联语还向我们展示了多神信仰,三教并存,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代表,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未来。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开发已被广泛认知和认可。故在社会记忆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沧州武术档案资源数据库构建流程的梳理,探索总结具有高度普适性和操作性的数字记忆保护和开发模式,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元媛 《兰台世界》2017,(Z1):80-81
<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八千年来的璀璨文明。无形的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生产、生活发展的轨迹,延伸着祖先的记忆,并创造着未来。它是民族的标志,是维系民族、社会存在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1]。传承是非遗的基本特性,非遗传承人的代代延续让人们可以从民间口传及技艺的无形活态文化中,认识中国、认识中国历史。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在保护与传承非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妥  相似文献   

5.
李剑欣  朱婉滢 《采.写.编》2020,(2):187-188,126
美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多媒体时代,弘扬和传播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美食文化,新媒体以其新颖的形式并且融合市场需求为中华美食的再度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正碑刻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弥补了其他档案材料和史书记载的不足,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档案。常熟碑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是常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之一,在传承文明发展、见证历史演变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保护和利用好  相似文献   

7.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任敏 《档案》2014,(11):51-53
城市记忆档案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展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维护城市记忆、保护和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希望,彰显着民族的尊严与期盼,反映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处,帮助大学生构筑自己的梦想,传承"中国梦"文化和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值得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古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同时也因其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现存古籍的保护状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我国于2007年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问题是档案记忆观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石和走向深入的前提。本文以档案的记忆属性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存在着承载关系、转化关系、建构关系、佐证关系和控制关系等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记忆是一种责任".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上海徐汇区兆丰西路和小木桥路东三家里一带,建立了一个奴役、杀害中国战俘的集中营,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幸存者越来越少,承载着这段痛苦的记忆和心灵创伤的耄耋老人,随时都将离开这个世界,抢救历史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  相似文献   

14.
姚燕婷 《东南传播》2021,(12):80-82
既有关于媒介记忆的研究注重探究媒介如何形塑集体记忆,但较少关注媒介给受众带来的记忆实践,本文通过对"云游敦煌"小程序的考察,讨论了其作为记忆建构者和记忆内容承载者的双重角色对记忆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作为记忆建构者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主要通过各类时间符号的"复刻"以及多维阐释壁画内涵的叙事路径来书写"中介化记忆".作为记忆内容承载者的"云游敦煌"小程序通过一系列看似个体化的互动项目,给受众提供了充满家国话语、自我意识的记忆实践,并由此成为唤起受众关于敦煌特定文化记忆的"记忆之所".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是有关农事、祭祀和娱乐的传统节日,是被不同时代文献记录固化为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民众文化记忆,记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显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厘清清明节的起源、建构和传承,对于正确认识清明节日文化现象,积极引导节俗活动,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明节不同于其它传统节日,传统要素与现代生活相互作用,在传统的文化记忆基础上,融汇、交织和凝聚着历史与现实的多元关系。选择好的维度是研究清明节日文化记忆的关键。清明节日的文化记忆中最重要的是时间上的连续性,通过回忆方式把储存的记忆唤醒回来,并且在民众生活基础上组织、重建。清明节是场景作用下的知识生产,其文化记忆必须依托于地点开展,情境性文化记忆容易稳固人们关于“过去”的记忆。清明节日活动刻写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体现了人们的忆祖追根之情,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强化提供了传统养分。只有回忆、地点与身份多重证据去交互印证清明节日文化记忆,它才能使主体看到完整真实的清明节日。  相似文献   

16.
<正>认识图片上的这些机器设备吗?露天电影放映机、发电机、胶片盒。对于80后来说,它们已经是"老古董"了,但对于60后、70后来说,这些"老古董"却给予了他们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承载着他们最美好的记忆!露天电影的快乐在60后、70后的记忆中是不可磨灭的。那时只要听说放露天电影,孩子和大人都很兴奋。一块空地,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一段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惨痛历史。作为战争受害者的"慰安妇"群体近20年才逐渐受到关注。公众对"慰安妇"集体记忆的形塑与强化,媒体建构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人民日报》1995年到2018年以"慰安妇"为标题的新闻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从"慰安妇"报道的文本特征来分析其如何建构"慰安妇"集体记忆。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不同报道数量、报道体裁和报道主题造构着"慰安妇"集体记忆。在构建社会公众集体记忆的同时,无疑也实现了民族认同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档案:城市往昔的留忆1.档案是城市记忆的沉积。城市中包含了物质形态的实体,也囊括了精神和文化的创造。人们对城市的建筑、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文化习俗等都赋予了丰富的情怀,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丰富记忆。然而,城市总是处在"变脸"过程中,城市记忆依托的物质形态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也随着  相似文献   

19.
马鹿舞传承人是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的主要承载者,其担负着传承傣族文化及延续傣族社会记忆的重任。为非遗传承人建档是非遗保护的一种有效的抢救性措施。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传承人建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档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2008年1月1日,清明节与端午、中秋同被国务院定为法定假日,自此传统节日新闻报道在媒体中开始凸显其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