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艳 《兰台世界》2014,(3):119-120
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文学主张,他是我国文学评论史上首位把“气”的概念引入文学领域的,对后世人评价各种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首次提出作家的个性、气质和其本人的文学作品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张盛 《兰台世界》2013,(12):132-133
曹丕重新认识文艺功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音乐发展,使曹魏时期的音乐创作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曹丕的《典论·论文》从音乐的风格、体裁等方面对音乐创作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从中可以看出曹丕高深的音乐才华及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3.
曹丕重新认识文艺功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音乐发展,使曹魏时期的音乐创作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曹丕的《典论·论文》从音乐的风格、体裁等方面对音乐创作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从中可以看出曹丕高深的音乐才华及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4.
曹丕"诗赋欲丽"的主张,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实践,本文从曹丕诗歌的情思、意境、语言等方面论述其诗歌清丽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     
《全国新书目》2013,(9):6-14
《英美经典文艺理论》一书以英美两国的多位代表性作家的经典文论作品为编选对象,讨论范围涉及诗歌、小说以及文学批评方法等多方面。为便于读者对比、分析和理解文本,本书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这些论说精当、阐述入理的经典文章是中外文学与艺术评论者、文学翻译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温长青 《出版科学》2013,21(2):33-35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是众多文学概论类教材中发行量最高、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在近二十年的使用过程中,经多次修订,指导思想日趋完善,基本范畴和概念越来越准确与清晰,体例统一,繁简适宜。《文学理论教程》的出版、修订,给高等学校教材的编辑和出版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 多年前,王德威那一声“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呐喊,曾在内地学界掀起波澜,引发了对新的研究方法和治学理念的探索与思考。的确,如果历史的起承转合并非是戏剧性的突变,而是以其内在的复杂性和粘连性呈现出无序芜杂之图景的话,那么我们以往那种对历史机械段分的线性思维必然无效;相反,只有借助一种更为宏观整体的视野和方法,我们才能深临事件现场、再现历史的可能脉络。  相似文献   

8.
实际上我并不确定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Literary Theor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是不是对我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书,但它的确是我最希望自己也能写得出的书。作为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学者,恐怕很少人不会被这本书的论说风格打动,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既简洁又丰富,既清晰又深刻。  相似文献   

9.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汉太尉杨震的五世孙,太尉杨彪之子。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杨修谦恭博学,敏捷多才,有乃祖之风;建安中举孝廉,官至丞相主簿。曹植《与杨德祖书》有另一个“建安七子”名单,与曹丕《典论·论文》不同的是,有杨修而无孔融(大约孔融已死)。杨修当时已“高视于上京”,是建安时代“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的人物之  相似文献   

10.
汉末动荡衰乱的特殊环境,促成了建安诗歌及其意象悲凉慷慨的独特风格,“三曹”诗即是其典型代表。三曹诗中的风意象继承了先秦两汉诗中风意象的悲情色彩,体现了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12.
“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无锡汉旺一家人”——无锡支援汉旺灾后重建一周年图片展在市档案馆展厅拉开帷幕。这次展出的130幅图片,是市档案局在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间先后五次赴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等重灾区现场拍摄和收集的,通过“震撼”、“牵挂”、“援建”、“成果”四大篇章,展示了一年来无锡、汉旺人民携手抢险救灾、合力重建家园的奋战历程,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珍贵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汉末动荡衰乱的特殊环境,促成了建安诗歌及其意象悲凉慷慨的独特风格,“三曹”诗即是其典型代表.三曹诗中的风意象继承了先秦两汉诗中风意象的悲情色彩,体现了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西学东渐,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进步最主要的是打破了以反映论为核心、以社会学、政治学为唯一视角的一元化、机械化的文艺理论体系和思想,形成了从文学观念到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思想和体系,尤其是发展了被长期遮蔽的美学、人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当代文艺理论空前繁荣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绶为系官员印的带子,秦汉时期其颜色有绿、紫、青、黄、黑、(黄)赤等,印绶的颜色,是官员爵制尊卑的一种标识。笔者从汉画像石中所见的"绶"图出发,对秦汉时期绶形制,绶的佩戴与保管,绶的功能等结合传世文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姚文放教授的《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感应晚近中西文学理论变局而动,既有相关文学理论知识范型的梳理与开掘,又有人文学科浓厚的价值论诉求,两者相得益彰,势必会对当前中国文学理论话语的重建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代“甲天下”瓦当上的动物图像历来被认为是鹿,通过考辨,文章指出瓦当上的 动物图像是马。马纹瓦当出土于汉甘泉宫遗址,是汉武帝行幸求仙之地。解读瓦当文字“马甲天下”,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汉武帝长生不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崔莹莹 《今传媒》2016,(7):144-145
汉代画像石是两汉时期附属于雕墓室、石棺、石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构石,是融合雕刻、绘画、建筑于一体的为丧葬服务的综合造型艺术.线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客体以线表现,主体以线观看.总是既观到外形之线,又感受到姿态线,还体会到内在的气韵生动的意中之线.“线”语言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画像石的线条语言不仅具有塑造形体的作用,还超越其视觉感受之外的情感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是记录心灵痕迹、追溯文化寓意的媒介.本文从抽象形式美的角度,探析汉画像线条语言的演变、写意性及线的视觉张力所延伸出来的力量美、节奏美、装饰美等,阐释线条赋予汉画像石的审美意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汉代“甲天下”瓦当上的动物图像历来被认为是鹿,通过考辨,文章指出瓦当上的动物图像是马。马纹瓦当出土于汉甘泉宫遗址,是汉武帝行幸求仙之地。解读瓦当文字“马甲天下”,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汉武帝长生不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罗兰·巴尔特(1915-1980)是已故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结构主义运动主要代表者之一,并被学界公认为法国文学、符号学和法国新批评的创始人。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