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赋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新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奠基者。李赋宁教授在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剖析了英语教学思想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系统性的英语教学方法,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柏西文是近代云南地区著名的英语教育家,在昆明创办了多所英语学校,培养了大批英语人才,为近代云南地区的英语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有大量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教过程中,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培养了英语人才。这些英文人才又为晚清的社会变革贡献了力量。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时期传教士在英语教育中的历史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盛宣怀是清末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同时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对于中国近代的英语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建忠精通多国语言,长期从事洋务外交活动,晚年潜心研究汉语语法学,并且撰写《马氏文通》一书,开创了汉语语法学,以及比较语法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女子英语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期。这一时期,女子英语教育形成了系统性的教育模式,并且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女子英语教育的经验及其教学成果对于今日英语教育之发展亦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兴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虎芳 《大观周刊》2012,(47):353-353
本文主要说明偏远地区英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偏远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水平偏低,学生基本技能差,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高;大大影响了偏远地区农村英语教育。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方式,并呼吁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使偏远地区英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建忠(1845-1900),又名斯才、乾,字眉叔,出身江苏丹徒(今镇江市)的一个商人家庭.他兄弟五个,其中的一个哥哥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0.
马建忠(1845-1900),又名斯才、乾,字眉叔,出身江苏丹徒(今镇江市)的一个商人家庭。他兄弟五个,其中的一个哥哥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是从民国开始的,这段时期不仅仅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开端,而且还奠定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在政策的制定、师资的选拔、教材的编写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宋丽萍 《兰台世界》2013,(19):133-134
<正>清代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天辟地之功,京师同文馆就是清代时期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最好缩影,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教育学校,随着洋务运动的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留给人们的启发却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它在我国教育和英语教育历史上,有许多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功勋,有许多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值得借鉴和采用的,比如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郭嵩焘,倡导借鉴西方教育经验,到英、法等国进行实际考察,开设外语学堂等。本文简述了郭嵩焘的生平经历,进而梳理了他的英语教育思想,希望对英语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英语教育类出版物的发展趋势,然而,英语教育类出版物与大众数字出版物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厘清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面临的实现困境,并有针对性地寻求其发展路径,这是提升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洪仁被誉为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创始人,马建忠是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①,作为中华民族的先进志士,共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要完成反侵略、求富强的相同使命,洪、马二人的维新思想,自有相近之处。然而,由于二者所处的具体时代环境、身份的不同,他们的维新思想又各具特色。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一重商、民办与引资思想(一)重视商业的经济政策洪仁牙和马建忠考察西方富强兴盛之源,认为与商业发达有关,从而均主张将重视商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太平天国后期,采取了进一步保护商业的措施,凡在太平天国境内经商,…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外交事务、洋务运动的开展都急需大量英语人才,推行英语教育成为一项迫切的历史任务。本文研究了清末洋务运动中的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育为近代中国外交、科技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复合人才,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为以后的英语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似乎近代中国对民众公开进行英语教育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但民众对英语却有着强烈的反感心理,使英语教育受到阻碍。这是因为清朝民众对英国侵略者的仇恨、对正规科举制度的执着与热情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英语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19.
杨天地 《兰台世界》2016,(10):131-132
近代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发展是随着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得以深入的,英语教育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西学东渐史。西学东渐不仅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成为高等英语教育的先导。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背景下,清政府所创办的各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其在本质上并没有造就出有文化、新思想的一代新人,只不过是在不改变封建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对新教育模式的一种尝试和变通之举。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英语教育其实是一种文化产物。纵观历史,我国英语教育又可以视为一部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是一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可以说,西学东渐与我国英语教育之间的影响,在教学目标及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