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全祖望与《永乐大典》辑佚,学人已有许多讨论。但全祖望开始辑佚的时间并不是雍正八年,也不是乾隆元年,而是雍正十三年。其辑佚书可考者并非仅十四种,而是五十八种。辑佚书也没有全部遗失,今日尚有原辑本存世。  相似文献   

2.
全祖望辑《大典》佚书之下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吴赟 《图书与情报》2003,7(4):84-86
本文分析总结了清代图书编撰家全祖望的图书编撰成就、编撰宗旨、具体的编撰思想和经验,以及其图书编撰事业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全祖望.水经注.胡适.天津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以《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史部提要为考察对象。可以发现《总目》非常注重考证典籍内容的可信性和可能性。理性对待历史文献。考证内容涉及人物、书名、典章制度、异闻等各个方面。纠谬正误。解决了大量学术难题。为传统目录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考据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目录沿革的历史内在对应着经学发展史.在经学大背景下来审视目录学分类的经、史关系,可以发现经、史两部代表了国家意识形态,经、史处于离王权中心近的位置;而子、集则处于离王权中心较远的地位.还能总结出如下变化规律:但凡在经学正统期,比如汉、唐,目录分类明显重经、史;但凡在经学嬗变期,如宋、明,则经、史、子、集分类都有...  相似文献   

7.
王昶编选《湖海文传》一书,鲜明地体现了清代汉学家的古文理论,包括经史为本、考据为文、对文体与学问考据关系的辨析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登泰山记》不仅清晰平实地记述了登泰山的历程,而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风光和日观亭观日出的壮观场景,间或穿插考据,无一字议论而寄予情怀尽在言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乾嘉学派,亦称汉学、朴学或考据学派。其兴盛时期正值乾隆大修《四库全书》之时。乾嘉学派以朴实考经证史为特征,讲究“考证精核、敦兹实学”,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总目》中考据观的形成和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乾嘉学派的治学风格贯穿于《总目》的各个角落,进一步说《总目》的思想体系的基点是建立在乾嘉学派考据观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的考据准则可正面归纳为博、精二字,其负面准则有“十弊”,即纯以臆断、辗转稗贩、荒陋疏舛、烦琐寡要、不注所出、漫无别择、穿凿附会、不辨真伪、罕逢新义、不必辨而辨。《总目》本身所总结的“考据八失”,与我们所归纳出的“考据十弊”大体相合。  相似文献   

11.
施闰章是清初著名诗人、学者,对清代文学尤其是清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三十二有《愚山施先生年谱序》,是研究施闰章的重要史料,历来多为研究者所引用。然而全氏提出的观点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廓清的。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将会对施闰章乃至清初诗坛的研究产生帮助。  相似文献   

12.
“考证,也叫做考据。在清代,义理、词章、考据被认为是三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学科。”…这是季羡林先生《为考证辩诬》一文开头的话。或许是极左思潮下的某种需要,也或许是因人废言(现代学者中大力提倡“考据”的是胡适而不是鲁迅),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曾经被批判和否定得一无是处。季先生的《为考证辩诬》批评了关于“考证”的种种误解。显然,季先生是提倡考据方法的。近几年出版的一些谈名人读书治学的著作,提倡“考据”的还有一些:1999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读书与治学》,更是大力提倡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三联书店近来出版的《量守庐学记》、《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与学术》、《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等等,也都是把考据方法作为治学的关键。为什么会这样?季先生在《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中一语道出了其中真谛。  相似文献   

13.
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我国名山的杰出代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登临泰山,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  相似文献   

14.
乾嘉时期的学者沈钦韩善于补注经、史,尤重于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的考据,他的这一学术特点亦贯穿于诗歌注释中。《苏诗查注补正》作为沈的代表作,对苏诗查慎行注的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缜密的考据,纠正、补充了查慎行及前代其余苏诗注家的大量错误和疏漏,形成了以考据注诗的特点,在苏轼研究史与清代诗歌注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蕾 《图书馆学刊》2011,(6):2-F000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人,祖籍栾城。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孝宗时谥文忠。著有《东坡集》40卷、《后集》20卷、《和陶诗》4卷等。  相似文献   

16.
邵晋涵《南江札记》四卷广涉《左传》、《三礼》、《孟子》、《史记》等研究,涵盖广博,考据精审,明辨真赝,发明义理。通过《南江札记》研究,不仅透露清代浙东学派考据学色彩加重的消息,而且也可见乾嘉学人以小学入经学之学术风尚。  相似文献   

17.
考据,是古人做学问的一种技能。新闻编辑同样应具有考据功夫。考据的作用按《辞海》的说法应是“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做出一定的结论。”但是在新闻界如果说编辑要考据些什么,眼下可能是让人哂笑的,因为大家比考据功夫更缺少的是考据意识,在新闻编辑的意识中根本没有考据这样的字眼。这是目前我们一些新闻稿件事实经不起推敲,行文纰漏百出,失实报道不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著名的商业报纸《申报》于1934年开设了“读书问答”栏目,该栏目通过与读者的往来通信,交流与讨论了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指引他们读书是“为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增进其生活技能和对社会服务的效率,有效地担负起了帮助当时的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们更好地理解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开展社会生活的重任。“读书问答”栏目运用具体生动的方式所架设的阅读引导与思想传播的大众化桥梁,对于今天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庆档案》2007,(4):8-9
按:在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就他们关心的问题提了问,市档案局局长陆大钺、副局长陈治平、李玳明回答了他们的提问。现将这些问答整理出来,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1812至1813年间,胡培翚著<燕寝考>一书,在辨析诸家之说的基础上详考天子以至大夫士燕寝之制,颇有创获,是古宫室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该书考证至为详备,但稍嫌繁琐.其论说本于郑玄,对其多有回护,有时未免尊郑太过.此外,限于材料,胡氏之考据时有推论,致使其立说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