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4,(12):F0002-F0002
东北大学始创于1923年4月,由奉天省长王永江提议,张作霖首肯,经过一年多筹备而成。首任校长王永江秉承“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文化之发展”的办学宗旨,从建校之初,就着力建设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1921年初,奉天教育厅长谢荫昌向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建议: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1922年春,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开办理、工两科,以沈阳文学专门学校为基础开办文、法两科。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时任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兼首任校长。当时学  相似文献   

3.
<正>张伯苓(1876—1951),原名张寿春,伯苓是他的字,天津人。张伯苓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堪称民办教育之典范。1907年,他在天津城南的一片开洼地建设校舍,由于天津当地人把此地称为"南开",张伯苓所建的这片校舍就被取名为"南开中学"。1919年秋天,由张伯苓一手筹办的私立南开大学正式开学。1937年,南开中学与南开大学被侵华日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5,(Z2):28-29
<正>王永江,字岷源,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生于奉天金州(今辽宁金州),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人,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科举考取优贡。1907年,应袁金凯之邀赴辽阳警务学堂任教员兼监学。后任辽阳警务所所长。1913年,王永江历任辽阳、康平、牛庄、海城等地的税捐局局长。1915年,任奉天省税务局局长。1916年,被任为奉天省督军署高级顾问,出任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1917年5月3日,王永江任奉天省财政厅厅长。5月11日,王永江兼  相似文献   

5.
民国四年七月二十日,王永江等禀请创办"东三省兴利公司"。通过兴办"东三省兴利公司",王永江积累了丰富的治奉经验,在任省长时期,奉天各地均有特色经营的商号,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并且在这一时期,奉省的商业兴旺势态一直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永江(1871-1927),字岷源,辽宁金县人.曾任奉天民政司政使、东边道尹、辽阳巡警总局局长、奉天省税捐局长等职.1922年6月始任奉天省省长,1926年4月因与张作霖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愤而辞职.王永江就任奉天省长后,在改革官制、澄清吏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仅对这一时期王永江的吏治思想作以简要分析,以期取得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抗战前东北大学成立之初,文科下设的国学系和英文系设置哲学类课程,标志着哲学系萌芽,1928年文科下初设哲学心理系标志着东北大学哲学系的诞生。哲学心理系在开设宗旨、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做了清晰规定,促使其不断发展。抗战前东北大学哲学心理系的发展概况对当前大学哲学系发展的启示为:注重哲学系科的独立建制,发挥其基础地位;强调哲学系和其他学系沟通,注重跨学科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延聘和建设,强调学历和素养;完善哲学系相关课程的设置,注重必选修结合。  相似文献   

8.
《东北大学周刊》创刊于1926年10月,1931年出版至110号终刊。作为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高等学府东北大学的校刊,该刊文理合一,接受稿件多样,除学术稿件,不乏文艺作品,且内容涉及领域广,颇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9.
王永江是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的杰出人物,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留下了重要的轨迹。王永江在自己仕途的不同阶段为三个县志作了三篇序文,而不同时期的序文也能让后人体味到王永江不同时期的心境。  相似文献   

10.
王永江的新闻文库近期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文库分别为"杂文评论选"、"通讯特写选"、"经济热点选"、"传播媒介选",共计100余万字.永江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1993年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蓝色星辰>.这次出版的新闻文库收入了其近10年来的各类作品,也可算是他20多年新闻实践的一个成果的汇总.  相似文献   

11.
这张照片是1937年东北大学迁移到河南省开封市时,东北大学校部人员在河南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东北大学于当年9月26日迁到北京办学.由于教授不齐、设备奇缺、图书散失,东大以"借读"的方式,将部分学生安置在北大、清华、南开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2010年中华书局版的《诵帚词集·云巢诗存:附年谱、传略》中,有关刘永济发表在《学衡》77期上的《新甲词》25阕词之系年还存有疑义。《新甲词》是刘永济任教东北大学期间见证其行迹与心迹的一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考订这组词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刘先生在东北大学期间的行迹、交游及其中显影的心迹,便可见出此一阶段不仅影响了他"音调危苦,气格沉雄"的词风形成,更见出他学术精神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正>西南联大是全面抗战时期国难殷忧中的一所大学,来到战时的大后方昆明,亦处于校舍紧缺、常年寻址的状态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的威胁和伤害。古语说,贫无立锥之地,联大则是苦无定居之所。1940年7月后,日军觊觎并占领越南,国民政府教育部电告联大应作迁徙之准备,同时鉴于日军对昆明空袭轰炸频仍,校舍紧缺,学校的迁移问题以及四处勘察校址就成为联大常委会上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反映校舍建筑物建设全过程。由于校舍工程参建单位众多,文件来源渠道复杂,工程技术文件形成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对校舍安全工程档案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这不仅仅是建设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5.
本刊秦皇岛消息(通讯员管计锁)2012年7月9日,由河北省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会主办、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承办的"河北省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会第五届第二次理事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河北省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张长安、河北省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6.
李卓吾批评《绣襦记》目前大陆已无藏本。日本东北大学、东洋文库、台湾"国家图书馆"原西谛藏书各有一个藏本,三者大致相近。在时间上李评本最早,是其他现存明刊本形成的基础;陈眉公批评本对之修饰甚多,尤其是前二十出;最完善的是明末朱墨套印本。李评本"总论"的出现,使得《绣襦记》由文人就南戏改编而成的推测更接近事实。"薛君受青楼之赂"而作《绣襦记》的传言应属附会,与薛近兖本人无关。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在主政东北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在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从严治校、任用贤能、注重实践和五育并重为特点的高等教育思想,东北大学也由此发展成为当时国内一流的高校。  相似文献   

18.
校舍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学校对校舍进行建设、管理、使用、维修、改造等活动的重要信息,是学校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校舍档案的工作人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校舍档案管理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东北大学体育场位于北陵东南侧,东北大学北侧,由张学良个人捐资修建,是当时全国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作为培养训练"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地方,被誉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摇篮。1928年8月,张学良任东北大学校长后,非常重视体育教育,提倡"用健全的身体,求精妙的学问"。为方便体育教学,张学良个人捐资24万元,在东北大学北侧修建起一所现代化体育场。这座体育场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先生主持设计,由天津基泰工程公司承建。体育场建筑面积3189平方米,呈  相似文献   

20.
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0所,其中普通中学26所,小学64所,学校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近年来,在推进本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切实加强包括校园校舍管理在内的全方位管理工作,通过抓管理上水平,求效益,促发展。2008年10月份,抓住省里在各市县进行中小学校园校舍数据库建设的机遇,立足县情积极探索,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县校园校舍数据库建设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