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录像艺术之父""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他早年初期的求学经历和与约翰·凯奇相遇对他影视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分析他与激浪派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激浪派在白南准的创作艺术中所起到的作用。追探白南准艺术作品中包含的艺术价值以及创新思维,从而得出白南准作为一个当代世界级的艺术大家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给后代进行艺术创作带来的指导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内涵的阐述,总结出在人物形象设计创作中意象营构的一般规律:设计的精神价值是意象营构的主导因素;设计的不同形式表现取决于对生活中不同类型符号的取舍组合;尺度把握遵循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共同规律,即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主体是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每一个有能力创造艺术美的创作主体来说,都会有一个只属于他的创作条件和手段,这种极具个性的条件和手段的运用贯穿于他长期创作活动的始终,并以相对稳定统一的状态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有声语言创作艺术特色。即,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4.
著名导演黄健中谈计算机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著名导演黄健中是前来参加’96国际计算机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讨(演示)会的影视业的权威人士。通过这次会议,他一方面对影视创作运用计算机技术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也对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中国影视艺术...  相似文献   

5.
林懿 《大观周刊》2011,(43):26-26
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从作者对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感受开始的,生活感受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要想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必须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熟悉生活,扩大自己生活的积累,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动画的创作与一般绘画创作不完全一样,变形和夸张造型成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动画工作者,除了要懂得生活的本味。还要发现生活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6.
杨曼  潘懿萱 《大观周刊》2011,(29):94-94,96
李可染作为20世纪的山水画大师,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他以写生为基础,在多次的写生之后,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面貌。特别是桂林之行的写生,对他绘画风格的成熟起了一重要的影响,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完整。无论是在构图上还是在绘画语言上,都突破于前人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桂林山水不仅构成了他山水画风格的主要来源,还成为他之后创作的重要题材。桂林之行之后李可染的创作表明他的绘画风格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冯晓蕾 《新闻传播》2010,(1):101-101
所谓风格一般都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家、艺术家们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这就会形成作品的风格,播音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一个成熟的,有较深造诣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他从事播音创作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作特色和个性就是他的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发展为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平台和丰富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得多媒体艺术的创作更加灵活。多媒体艺术需要打破传统艺术创作中的弊端,通过贯通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创作理念,不断优化其艺术表现形式,全面促进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媒体艺术在各种交互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新媒体艺术创作与交互设计技术的融合,能够促进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为新媒体艺术增添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让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与可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特征、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内容及应用进行探究,总结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艺术创作与交互设计的融合,以期创作出更多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王普天  程樯 《现代传播》2024,(1):113-120
“主体性”表述和“他者性”对话是艺术创作的两种理念,前者倾向于个人化单向度的表达行为,后者则依托“他者性”,期待与受众展开积极交流。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等要素的共时、历时发展推动着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分流,同时也触发着创作理念由“主体性”表述向“他者性”对话的明确让渡。“他者性”的对话理念是在立足自身、尊重不同的基础上与他者达成“美于和”状态的创新理念,该理念的赓续动态运用为本土传媒艺术创作打破地缘与时间的钳制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纪录片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何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协调好"真实"与"虚拟"的比例,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下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艺术精品,是当代电视纪录片艺术创作的重要使命。为了创作出更多的纪录片精品,满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的一生处于时代的动荡和变革之中,在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他的艺术发展始终伴随时代进程的节奏,以超常的智慧和苦学的精神,不断调节发展的路向以适应时代和艺术发展的需要,表现出了他立身于世的时代责任和文化自觉。李可染的人物画—直以中国文人的方式点缀在其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大时代中业之余所追求和享受逸兴...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在电视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仲呈祥先生从电视艺术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剖析了观赏性、收视率、炒作制胜、娱乐化等导致电视艺术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因素.对作为时代艺术的电视艺术应承担的历史职责、文化身份、美学功能,以及在哲学层面上如何净化电视艺术生态环境,仲呈祥先生阐发了他的理性思考和吁求.  相似文献   

14.
刘芳 《当代传播》2012,(6):109-110
场面调度来源于舞台剧,电影吸取了舞台剧的经验,将场面调度引入到电影创作中,而电视艺术来源于电影艺术,电影场面调度的手法也适用于电视节目的创作。电视广告是电视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可充分运用电影场面调度中的分切式场面调度、移动式场面设计、纵深式场面延伸进行电视广告的创作,使电视广告创意得到最佳表现,实现广告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电视片的创作本身是艺术创作,它必须受艺术规律的制约。创作者应如何做到既尊重真实,又恰到好处地进行艺术点化?加深理解,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6.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技术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技术、艺术、美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拟从技术美学的存在、技术艺术与技术美学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现代技术美学的思考,探析从技术艺术到技术美学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将技术艺术、技术美学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蒋宏 《新闻记者》2005,(6):66-67
最近.法国灯塑艺术大师Chevalier先生应邀在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进行了一次演讲。大师以其丰富的知识.结合他所创作的一幅幅美妙作品的光盘演示,对历史上艺术家们在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的描述对象、使用材质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作了他所理解的诠释,他所创意制作的数字基因仿自然生存艺术、数字光影传感艺术、数字视音频传感互动艺术,以及自然光与人造材质的数字灯塑艺术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穷回味。  相似文献   

19.
曹昕 《大观周刊》2012,(46):47-47
伦勃朗在艺术创作中对光的运用既继承了早期艺术家用光的传统,又启发了后来人们的艺术创作。伦勃朗的创作体现出来的光影效果令人赞叹,表明他在用光技法方面的探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对现当代艺术创作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伦勃朗的一系列的自画像也是对他生活的年代的记录,具有很重要的观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泊 《新闻传播》2009,(10):105-105,126
本文针对在电视艺术创作中所出现的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二度创作时所存在的挖掘不深入、艺术创作中美学品格贯彻不彻底等问题.分别从电子技术、舞美、镜头语言的表意等方面进行论述.从美学层面上回答电视是否是艺术以及电视是否具有自己独立美学品格等问题。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电视同时可以承载很多艺术形式,而这些“形式”本身属于“艺术”.因此如何赋予这些艺术门类以电视化特征.如何加强对这些艺术门类进行电视化二度创作时的美学品格就成为本文所要论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