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雍正以后,清王朝为打通云南的通路,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首先,设置新疆六厅,推行"军屯"、"商屯"制度,使中原大批汉族人口在这里定居。再次,清水江航道疏浚开通及黔东南物产丰富等,也使中原及湖广商人纷纷来此经商。此外,朝廷还制定了相关政策以鼓励汉族人口的入迁。因此,自清代雍正以后,黔东南"苗疆"的汉族人口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雍正以后,清政府为了打通西南的交通要道,缓解中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的矛盾以及掠夺"苗疆"宝贵的自然资源,大规模对黔东南"苗疆"进行开发,从而促进了黔东南"苗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3.
陆跃升 《兰台世界》2013,(10):58-59
雍正以后,清政府为了打通西南的交通要道,缓解中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的矛盾以及掠夺“苗疆”宝贵的自然资源,大规模对黔东南“苗疆”进行开发,从而促进了黔东南“苗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4.
陆跃升 《兰台世界》2016,(21):133-135
雍正以来,清政府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缓解中原人口膨胀的压力,力图把久处"化外"的黔东南苗疆纳入清中央王朝有效的管辖之中,开始注重黔东南苗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清代政府在开发黔东南苗疆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推行了武力征服与怀柔笼络并用,规范化的行政机构与佥立寨头制结合,《大清律例》与苗族习惯法融合,全国统一的科举制与开设"苗科"考试"、设苗籍进取之例"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既是清政府结合黔东南实际情况的产物,又是清政府在控制与开发黔东南苗疆的总原则性下灵活地执行朝廷政策的结果。对维护黔东南的社会秩序,巩固清政府在黔东南苗疆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跃升 《兰台世界》2017,(10):105-108
"姑舅表婚"是流行于黔东南"苗疆"的一种落后的婚姻陋习。清代以来,随着中原儒家文化的深入、汉族人口的大规模入迁、国家婚姻法的逐步推行以及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的空前繁荣等等",姑舅表婚"这种原始落后婚姻习俗遭到了毁灭性的冲击,黔东南苗疆民族在与汉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在接受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姑舅表婚"危害性,并逐步接受汉民族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6.
范连生 《兰台世界》2013,(18):21-22
建国初期黔东南地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剿匪运动,彻底根除了黔东南人民长期以来深恶痛绝的匪患,使黔东南各级人民政权获得了巩固,社会秩序日益稳定,为以后的土地改革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范连生 《兰台世界》2012,(25):23-24
黔东南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建国初期黔东南民族地区的清匪反霸是当时开展的"五大任务"之一,由于当时农村基层政权没有建立,新解放的黔东南农村地区还不具备立即开展土地改革的条件。党和人民政府根据黔东南地区的实际,在汉族地区实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少数民族地区则在团结的原则下实行清匪和减租,执行只反匪首不反霸的政策。本文以黔东南民族地区为个案,探讨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是如何在民族地区开展清匪反霸以扫除土地改革的政治障碍的。  相似文献   

8.
历代以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世居在这里的苗族、侗族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中成了独特的婚姻习俗:如"姑舅表婚""扁担婚""入赘婚"等形式以及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等习俗。随着清中央王朝势力的进入,大量汉族人口的入迁以及儒学教育的兴起,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的婚姻习俗在与中原文化发生碰撞过程中逐渐演变而趋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9.
强调以孝治国的清朝统治者,依据汉代选拔官吏及人才的"孝廉"、"贤良方正"科目,合并为一科,特设孝廉方正科。该项制度肇始于雍正元年,以后历朝新君建元荐举以为常,成熟于乾隆初年,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摘要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3日,是《黔东南日报》复刊30周年。《黔东南日报》是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机关报,创刊于1959年2月1日,1960年9月29日因故停刊。1984年7月23日,《黔东南日报》正式复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市15县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黔东南州聚居着苗、侗、汉等33个民族,其中苗族占42%,侗族占31.7%,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最多、苗侗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黔东南州素有"森林之州"美誉,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1998年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专家学者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被誉为"神奇之州"、"歌舞之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清朝自雍正以后,皇帝在元旦之日总要亲自书写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吉祥祝语,称之为元旦开笔。清宫习俗,每岁元旦子时或丑时,皇帝拈香行礼后,在爆竹声中,来到紫禁城养心殿的东暖阁,在明窗处桌子上的"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亲自点燃玉烛,用红漆雕云龙盘置放  相似文献   

12.
徐雪梅 《兰台世界》2012,(36):85-86
清代作为以满族为统治民族的少数民族政权,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政治生活中,其礼制都有着显著的少数民族烙印,并明显区别于中原汉族。其朝仪制及"奉上之称"中显现出的满汉差异,更是统治民族意识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民族大家庭,在56个民族中,水族是一个拥有本民族文字的17个少数民族之一.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原住在中原一带,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多次举族迁徙,南迁黔桂.水族现在主要生活在贵州黔南、黔东南地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4.
正中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的中原又称中州,即河南省。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中原。中原文化主要包括"根"文化、"中"文化、"农"文化及"商"文化等。影像是继文字、印刷之后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工具之一,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文化传播符号。当前,网络为影像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影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时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判断。因此,利用影像来传播中原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旅蒙晋商,指明清时代在蒙古地区做生意的山西商人. 漠南漠北蒙古地区与中原汉族地区之间互通有无贸易关系事实上从未间断,统治者的"边禁"也无法严格阻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东北泛指中原疆域之东北部,虽因时代变迁而有伸缩,但自元代起,东北音乐艺术则在保留着北方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广泛吸收了中原及其他诸国的音乐成熟,使之元代东北音乐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  相似文献   

17.
王宁 《兰台世界》2014,(7):100-101
中国古代东北泛指中原疆域之东北部,虽因时代变迁而有伸缩,但自元代起,东北音乐艺术则在保留着北方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广泛吸收了中原及其他诸国的音乐成熟,使之元代东北音乐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守护客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汉民族民系中的一支。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母体,继承中原汉族的文化基础,在辗转迁移闽、粤、赣定居后艰苦创业、繁衍四方的历程中,吸收、融合本土文化特征,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为汉文化变异后的南北杂陈、新旧调合的一种新质文化。多元性的客家文化文撑起了华夏一段独特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凸现。  相似文献   

19.
赣南客家舞龙灯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客家"一词,清朝著名诗人黄遵宪有诗云:"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1]17.根据历史记载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逐渐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2]9.赣南是客家腹地,因地处边远,境内群山环绕、土地肥沃,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到赣南及周边地区定居繁衍.目前,分十八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818万人,其中90%为客家人,约占大陆客家总人数的10.7%.  相似文献   

20.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播离不开自媒体的支持。当前,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已在自媒体网络中塑造出多样化的传播主体形象,并着力打造个性化、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内容,展现出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厚重且立体的全貌。未来,还应当对自媒体空间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度的应用,促进渠道和内容的紧密结合,进而使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