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实业计划》。在书中,他以伟人的胆略和魄力,向世人展示了一部中国开发资源、发展交通、兴办实业,实现经济腾飞的宏大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孙中山提出了对中国西部进行开发的一些构想(尽管未明确提出“西部开发”口号)。八十年后的世纪之交,当西部开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时,我们不能不感叹孙中山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
正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国人公认的民族伟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路径和方式。孙中山思考国家建设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中,其中依据《实业计划》绘制的  相似文献   

3.
近在系统查阅民国时期的天津《大公报》时,发现了一批孙中山佚文。这些佚文,不仅80年代陆续出版的《孙中山全集》未载,即后来问世的《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等书亦未予以收录。现以报载时间为序整理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无论从事革命活动还是著书立说,无一不实践着这一理想。在其众多著作中,《建国方略》成为其“图谋民生幸福”的一个重要见证。而《建国方略图》更是从直观上体现了中山先生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伟大构想。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保存的一张精美的《建国方略图》,其完整性和清晰度在国内均属罕见。  相似文献   

5.
适逢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75周年,一张民国时期印制精美、十分珍贵的《孙中山计画铁路图》被南京的孙中山纪念馆征集进馆。这张地图宽33cm,高25.5cm,比例尺为二千四百万分之一。图中附有4张小图,分别为:改良上海计画图、北方大港计画图、东方大港计画图、整治广州河汊计画图。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已经发黄,色彩变得暗淡,但图纸上纵横密布、连接成网的铁路线,依然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6.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认为这一天比自己的生日更重要,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有关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姻,在他们各自的传记中都有许多记载,尽管有学者对其中不少绘声绘色的描述提出质疑,但由于宋庆龄生前长期不愿写自传,也反对别人为她立传,这就给辨别某些史实真伪造成了困难。有学者认为宋庆龄只写过一篇自传性的文字《广州脱险》,其实,她除写过一些零星的回忆片断外,尚有《自述》[1]和《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2]两文存世。早在1921年4月宋庆龄在广州用英文致函外国友人白赛脱,并附录了介…  相似文献   

7.
8.
南京图书馆馆藏稿本《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传记》(或《孙中山先生传记》),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于2003年5月作为“中国文献珍本丛书”之一影印出版,书名改为《未刊稿本孙中山先生传》,16开,565页。精装。  相似文献   

9.
王波 《兰台世界》2013,(11):46-47
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救亡图存”和“抵御外侮”为己任,希望通过振兴中国经济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在经济思想上,双方却存在很大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奠定了两人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0.
1946年2月的一天,宋庆龄收到一封从美国的来信,信中写道: 亲爱的孙夫人: 我非常恭敬地写这封信给你。因为我对你有一个很重要的请求。  相似文献   

11.
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救亡图存"和"抵御外侮"为己任,希望通过振兴中国经济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在经济思想上,双方却存在很大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奠定了两人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蹶不振,国民身体素质较弱,更是被冠以"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华民族眼看着即将走向灭亡。本文重点分析了《精武本纪》中体现出的孙中山的体育思想,旨在为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在孙中山先生建国的雄韬伟略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绘就的百年大港蓝图为连云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孙中山与海州之缘1885年4月,孙中山经日本抵达上海,面对黄浦江上列强军舰横行,他愈感国家软弱,社会黑暗。在此情况下,他考察全国各地情势,掌握第一手的国情资料。据记载,孙中山北赴江苏海州(今连云港)考察,在这里盘桓七八天,查看港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1919年撰写完成的《实业计划》是中国近代以来内容最丰富、最完整的实业发展方案。他所擘画的中国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又力图适应中国发展趋向,对全局和区域、整体和重点通盘筹划,主张坚持在国家主权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谋求利用国外资本、人才、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发展步伐。这体现出其渴望中国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美好的理想追求和卓识远见,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本文以孙中山《实业计划》为中心,试对其撰述的思想渊源和实践轨迹进行述析。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6)
孙中山在近代史上意义重大,今日普通民众对其认知相对单一,认为其卓绝伟大。然其生前在报端之形象呈现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至北伐结束而趋于单一。作者以新记《大公报》为例,通过梳理《大公报》于北伐期间对于孙中山的社论,重建彼时《大公报》报端孙中山媒介形象的演变。通过梳理发现,孙中山的媒介形象随时间推演大体经历"革命党统率"、"反帝反赤"、"近代领袖"到"一代伟人"的变迁,且彼此之间层层累积,并非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6.
1912年10月14-16日,孙中山应中国社会党邀请,在上海发表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演说。这是孙中山详细阐述自己社会主义观的基本文献之一,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这个演说目前有两个记录本。一是张读侠的记录本,曾在《天铎报》连载,后为1925年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山全书》(以下简作《全书》)收录,《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以下简作《全集》)即据《全书》收录。作为对全集的补充,《孙中山集外集》据1912年10月15日的《天铎报》收录了被《中山全书》省略的一段重要的开场白。另一是邵力子的记录本,其前两天的记录发表于…  相似文献   

17.
李姗姗  闫利利 《传媒》2024,(3):43-45
2023年是学习雷锋精神60周年,为此《辽宁日报》推出了大型系列特刊《纪念》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纪念》特刊创新了雷锋精神的传播内容,以时间为脉络回溯雷锋精神,将“纪念”贯穿报道的始终,重视挖掘纪念雷锋的细节故事,传播雷锋同志的优秀思想,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传播形态上,特刊重视使用图文结合、图表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并设立“传承者说”专栏,通过故事讲述展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此外,特刊还重视多媒体与受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移动短视频等多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雷锋精神的社会意义,激发受众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邬和镒 《图书馆论坛》2000,20(3):92-93,95
“中国名人读书生涯”丛书,已出版《毛泽东读书生涯》、《鲁迅读书生涯》、《胡适读书生涯》等11本。这套丛书属传记类,一般来说,侧重写传主读书、治学、著述及其方法。但人生道路不同,更兼“文无定法”,故传主生活经历的取舍、写书方法的采用不尽相同,多依传主的实际情况而定。人,不能离开社会,他必须在当时的社会中走过,故翻阅这套丛书,不但能了解、认识传主(尤其是他们的成才之路),而且能学到许多近代现代历史知识,十分有益。《康有为读书生涯》(黄正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万字)和《孙中山读书生涯》(张笃勤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  相似文献   

19.
20.
红色影视剧作品题材重大,肩负着弘扬主旋律、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获得第27届白玉兰奖三个奖项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打破了主旋律大剧收视圈层和传播壁垒,收获了大批青年观众,完成了红色影视传播主体和时代青年间的新型互动;描摹了青年偶像的光荣与梦想,正向影响了当代青年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回答了为何学党史、如何传播党史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