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文学著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前人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的较多,但《诗经》中有些篇章涉及古人的立誓诅咒,特别是一些反映男女婚姻的婚恋诗中有很多"情誓"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
《曶壶》记载"冢司徒"掌管"成周八师",对于研究周代司徒的军事职掌具有重要价值。从周王朝将殷遗民迁居成周加强管理的角度看,冢司徒掌管由殷遗民组成的军队成周八师应该是源于其管理迁居成周的殷遗民,由此亦可理解周代司徒对由周人组成的军队"西六师"的掌管。这为研究周代司徒的军事职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孙瑞 《档案学研究》2004,18(4):10-13
周代令书的发展与周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周代社会是处在奴隶制由鼎盛走向衰落的两个明显的重要历史时期。周代社会的这一变化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的发展状况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周代令书中的天命观念必然要随着周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 ;周代令书的种类及内容也随着周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增多 ;周代令书的载体也同样在社会的发展中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周代的"六艺之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雏形,而美育是"六艺之教"的主要内容。周代将宗法社会的维系与"六艺之教"中的礼乐教育进行完美结合,通过礼教和乐教的相互配合,呈现出一种政治伦理与美育密切联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虢国是周代重要的诸侯国,也是东迁后日见式微的东周王室的股肱与屏藩。晋国出兵"假途灭虢"后,东周王室从此失去这一重要的辅佐力量后实力更加衰微,此前仍残存的会盟征伐之王权也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以周礼中对服饰的规定为出发点,追踪寻源,个案例举,探析周代的等级制度。首先,阐述周代冠服制度中的"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其次,讲周代的袍、袜、鞋;再次,说周代的裘衣、褐衣;最后,谈周代的甲胄、胡服。  相似文献   

7.
周代季冬之大傩仪有自己的特征,它由专门的巫职官员即方相氏领导并实施,且有服务对象、实施场所以及实施方式、特定的目的与妆扮,独立于其他温和的巫仪。有学者认为周代大傩仪由官联共举(即实行并完成),窃以为不妥。理由如下:一是周代大傩仪仅指由方相氏实施的季冬之大傩,不包括"磔禳"、"出土牛"等温和的巫术仪式;二是学者所列举的"官联"人员,各司其职,不可混淆,未见有参与实施大傩仪者;三是据文献,周代"官联共举",主要由各部署官员协同领导并完成文献列举的国家大事,并无共举大傩仪之记载。可以说,在周代,方相氏之傩仪与非方相傩之巫仪泾渭分明;而两者的合流,首见于东汉史料记载。因此,认为周代大傩仪由"官联"实行并完成,还需慎重。  相似文献   

8.
公典盘出土于山东仙人台周代邿国贵族墓地中的女性墓M5。本文通过对铭文的分析,认为"邿子姜首"应连读为女子名,其身份为姜姓女子名首嫁于邿国者、作器者公典之妻。此器为邿子姜首嫁到邿国时,公典为其所作。铭文中的"室家是保"反映了公典希望邿子姜首能管理夫家的家族事务,表明公典与邿子姜首的身份应分别为家族内的宗子与宗妇,铭文中的祈福语则表达了丈夫对妻子乃至以后共同生活的祝愿。公典盘的出土为研究周代女子的称名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对于周代贵族妇女地位、两性关系及家族形态等问题的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篇章描绘了周代鲜活的生活画卷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其中的婚姻生活是周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诗经》中婚恋诗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先民们用他们淳朴的歌喉唱出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些情歌熔铸了丰富深刻的婚俗文化,对于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研究《诗经》,了解周代的婚俗文化不无益处。一、"匪媒不得"与"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相似文献   

12.
"家宰"作为古代卿大夫家中的家臣之长,是宗法分封体制下,周代贵族政治环节的最底层——家臣组织的核心。考察春秋家宰的具体职责对全面认识周代权力结构下移所导致的卿权政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为盘龙辖区几十万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婚姻档案查询利用服务,是盘龙区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盘龙区档案馆及民政局服务窗口,要为辖区居民出具数万份婚姻档案证明材料,婚姻档案是档案查询服务中需求量最多的项目。为解决区便民服务中心与区档案馆分离较远给居民查档造成不便这一问题,针对老百姓对婚姻档案的需求大、需求急的情况,结合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求,盘龙区档案局与区民政局就共同研究便民利民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周代制定的礼乐制度中",礼"和"乐"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设立了专门的礼乐机构,开展了精心的礼乐培养,使这个时期的舞蹈具有较为特殊的功能和地位,其核心在于维护上下尊卑、富贵贫贱的统治阶级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秀林 《视听》2016,(6):89-90
《裸婚时代》是2011年的热播电视剧,获得当年安徽卫视国剧盛典年度十佳电视剧等多项殊荣。"裸婚"一词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词汇,而剧中主人公刘易阳与童佳倩对于婚姻的观念态度,也代表了当下80后婚姻观念的变革,引人深思。《婚姻时差》是当下热播情感电视剧,讲述一对中年夫妻的婚姻危机,引入当下热议的婚内出轨、两地婚姻等热点话题,探讨了婚姻中的情感诉求。本文通过对比《裸婚时代》与《婚姻时差》这两部热播情感大剧,详细论述当代社会中婚姻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左"和"右"本来是表示人体左右手的名词,后来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受到崇尚,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从考古学和生物学的资料来看,中国从史前到殷代一直保持着"尚右"的传统,到了周代却出现了"逆转",在很多场合中有了"尊左"的现象。"尊左"与"尚右"从周代开始并存于中国文化之中。"尊左"的实质是对"尚右"的偏离,它是在阴阳观念的支配下,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性仪式而存在的。"左"与"右"沟通了中国古人的身体、社会结构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7.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2):186-186
正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源自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清代"黑龙江行省公署全宗"档案,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原存于东北档案馆,该馆与辽宁省档案馆合并后,由辽宁省档案馆代管,1970年6月30日移交黑龙江省档案馆。一、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简介"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产生于清朝光绪三  相似文献   

18.
本书的第一作者约翰·戈特曼是美国研究婚姻与家庭问题最权威的专家,他长期从事婚姻治疗研究和咨询。提过大量的实例实验,他逐渐提出了对流行于应用心理学界、婚姻治疗咨询行业内的一些错误认识的批评,并以解决实际案例问题为出发点,倒推提出了一整套挽救婚姻的方案。在他看来,畅销书鼓吹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结论,也是相当草率的——性别差异只是婚姻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乔洪 《兰台世界》2014,(7):12-13
本文将以周礼中对服饰的规定为出发点,追踪寻源,个案例举,探析周代的等级制度。首先,阐述周代冠服制度中的"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其次,讲周代的袍、袜、鞋;再次,说周代的裘衣、褐衣;最后,谈周代的甲胄、胡服。  相似文献   

20.
钱穆说:"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诚哉斯言.<周礼·地官·大司徒>明确提出礼乐的功能是:"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周代饮食礼,蕴涵了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追求和谐之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