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以及清朝政府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局势,晚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自强之道,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是不改灭亡趋势。在晚清政府希望扭转局势的变革中,显而易见的失误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以及清朝政府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局势,晚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自强之道,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是不改灭亡趋势.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5,(Z3):133-134
<正>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辽宁海关的渗透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沙俄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规定清政府将奉天府(沈阳)等地自行开埠。由于辽宁地区进口货物大多在大连、营口等沿海口岸完成基本的通关手续。大连海关为大连日本租借地海关,隶属于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根据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签订的《关于设置大连海关及汽船内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微,内忧外患。在此情况下,日本发动了对琉球群岛的侵略战争,琉球王国无力抵抗日本的侵略,多次向清政府求救。可是当时清政府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出兵相救,只能坐视琉球群岛被日本吞并。  相似文献   

5.
林锋 《兰台世界》2011,(12):5-6
本文主要围绕欧美各国在华招工,清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华工出国政策进行论述。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欧美各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各种允许华工出国的条约,另二部分是清政府采取两个措施保护出国华工。  相似文献   

6.
清代,白银是主要货币之一,清政府的收入、支出、储备绝大部分使用白银。由于我国白银流通历代相沿,都由民间自由熔铸银锭,不像铜钱熔铸由国家统一管理,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砝颇有差异,造成了许多复杂问题。而白银流通中的混乱情况,既使官吏役胥有机可趁,苛剥百姓,也给清政府严密财政制度带来一些困难。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反映了乾隆朝因白银成色不一给清政府财政收支储备造成的问题,现予刊市,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围绕欧美各国在华招工,清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华工出国政策进行论述.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欧美各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各种允许华工出国的条约,另一部分是清政府采取两个措施保护出国华工.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华美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闭关的大门被打开.  相似文献   

9.
同治元年二月(1861.3),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陆路通商章程》、《陆路章程详细办法》,俄商得多运货少纳税或不纳税之利,而清政府国库则减少收入,这从同治元年总署辑录的有关陆路通商清档中即可看出。同时还可得知,从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中俄继续进行条约谈判的情况。此外,这些文件中有俄商在恰克图与天津间往来所运货物的品种、数量和出现的问题,以及清政府所采取的对策等内容。另有张家口、天津两关税收统计等。现将清档整理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宓大云 《兰台世界》2016,(11):128-129
清政府历来重视教育,视人才为很重要的战略资源,自19世纪70年代起,因为兴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大批派遣学生出国深造,截至20世纪初,清政府已派遣大量学生出国留学。与此同时,广大学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踊跃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与先进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1.
1900年:由英、德、俄、美、日、法、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在德国人瓦德西的率领下攻陷北京,清帝仓惶出逃,离开了他们经营了二百余年的京城,民间自发的义和团运动也在清政府和联军的镇压下遭到绞杀。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内容包括:共计赔偿白银98200万两,外国可在京津一带驻军,两年内不准进口武器,对外国人认为对他们不友好的45个城市在5年内不准其居民参加科举,中国派出使臣向各国致道歉等等。清政府对内对外均已毫无尊严可言,  相似文献   

12.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结束。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分八批交款。当时清王朝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七千万两,而且早已入不敷出。英、俄帝国主义为了在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又展开了借款给清政府的竞争。为了平衡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清政府决计不向国外贷款,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国内向臣民筹措款银,名虫“昭信股票”。  相似文献   

13.
徐昊天 《新闻爱好者》2010,(11):106-107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强占青岛。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成立胶澳总督府,至此青岛沦为德国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开发较晚的台湾能在不长时间里形成文治社会,儒学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清政府从统一台湾开始,就以程朱理学的儒学思想为教化先锋,在道德修养和社会风气方面改造台湾。  相似文献   

16.
开发较晚的台湾能在不长时间里形成文治社会,儒学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清政府从统一台湾开始,就以程朱理学的儒学思想为教化先锋,在道德修养和社会风气方面改造台湾。  相似文献   

17.
咸丰七年(1857年),陕西官钱局委员舞弊案败露,它是清政府财政金融危机的必然产物,也是清政府政治极端腐败的一个缩影。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猛烈冲击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财政窘迫的情势“即已日甚一日”,集中地表现在“入款有减无增,出款有增无减”,入不敷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去老祖宗的雄厚库贮,现在几乎赔贴净光,清政府封建国家财政金融体系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18.
(五) 张元济于1905年对清政府商部所拟的版权律、出版条例草案提出了意见书。这份草稿的依据来自日本明治二十六年(1894)的出版法和明治三十二年(1900)著作权法。 1905年这一年中,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在北京车站投弹,不幸以身殉职;清政府设立学部;清政府军机处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等书刊;列宁发表《旅顺口的陷落》一文,  相似文献   

19.
宣讲所是清政府和有识之士为开启民智,尤其开启不识字的社会下层民众的智识,以广施教育的一种社会教育设施.当时许多仁人志士认为:"我国风气未开,实由人民知识不广,转移之术在广开宣讲所而已.  相似文献   

20.
郭璐 《兰台世界》2015,(6):24-25
有清一代,法律教育极为不发达。法律教育的落后直接影响到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鸦片战争时期,由于法制的落后,让清政府无力采用法律武器来捍卫国家主权,并且在外交过程中处于极为严重的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