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莹 《大观周刊》2012,(27):32-33
昭觉彝族服饰是彝族族文化的载体,其间蕴含着彝族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了彝族独特的审美心理、情趣、品味。昭觉彝族服饰种类繁多绚丽多资、异彩纷呈。本文从昭觉彝族服饰的特色,浅谈昭觉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凯  梅也天  范佳佳 《传媒》2021,(16):72-74
电视戏曲节目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早已脱离了将舞台剧转为电视媒介播放的传统模式,创作出了独属于电视艺术的戏曲表现形态,并呈现出丰富的节目形式.琼剧电视节目作为海南琼剧艺术的重要传播渠道之一,也历经了多年发展探索,取得一定成就.然而在娱乐节目的冲击下,地方电视戏曲节目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琼剧电视节目唯有突破桎梏,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抓住机遇,才能保留节目生命力,为琼剧艺术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安静 《兰台世界》2015,(4):103-104
宋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宋代女性服饰,无论是礼服还是常服,都比较保守、拘谨,与唐代的张狂个性相比大有收敛之势。男性服饰样式比较单一,但在体现封建等级制方面依然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仕女画之中,仕女的服饰体现了丰富的绘画语言,通过典型服饰体现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调,表现"玉环肥"式的"以肥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唐代仕女图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体现了丰富的服饰绘画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余志海 《新闻知识》2005,(10):33-36
一、服饰的语言学意义。服饰语言(Dress Language)是人们仃相互交往过程中以服装及其饰品(包括首饰)的变化来传递情感或信息的交际手段。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体现着人类明的进步。服饰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演进,每个历史阶段的服饰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化内涵。服饰发展至今,已经凝聚了非常丰富多彩的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有大量的官员服饰资料,本文以史籍考证为基础结合壁画中的实例材料,剖析官员朝服、袴褶服和常服的特点。同时探究官员服饰的文化特质,即它是大唐皇室既遵从古制又不拘泥于古制,富于创新特质的体现;它是大唐帝国开放平等、兼容并包特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健玲 《声屏世界》2007,(11):67-67
随着湖南卫视播出电视连续剧《又见一帘幽梦》,琼瑶热又一次在观众中泛起。琼瑶小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琼瑶影视作品也是一个时代荧屏的调色板,那种种惊天动地的苦情、悲情、痴情、怨情演绎了人间爱情的极致。只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过琼剧的观众,内心都会有一种期待,爱和希望的种子在琼剧那或缠绵悱恻、或轰轰烈烈、或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中滋养生根,繁茂成一座花园,成长为一片原野,给枯燥乏味的生活涂抹上一层鲜亮的光色,给寂寞孤独的人生增加了一份温暖的抚慰。走过青春岁月,重看琼剧,除了仍有几分激情和感动外,更多的却是理性。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是我国侗族文化的综合体现,顾名思义,其中饱含着浓郁的古风。服饰艺术是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当今侗族"非遗"保护的重要内容。追本溯源,探寻侗族服饰的源变及其特征,将为我们进一步做  相似文献   

9.
服饰变迁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展现了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本文回顾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服饰发展历程,描述了不同年代服装所现出的状态和表现形式;分析了每一个时期服饰流行的成因,并详实记录了不同经典款式的基本形制和特点.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是挡不住的春光,这种本能地对美的追求,必然会在服饰上留下每一个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北魏是历史上第一个占领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几位皇帝实行各种积极的民族融合政策,使民族大融合时代得以到来。而北魏妇女服饰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种融合,并且北魏妇女服饰在中国妇女服饰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华先民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发明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衣冠服饰,并通过服饰来体现"礼仪之邦"的"礼"。  相似文献   

12.
李淑萍 《兰台世界》2014,(4):152-153
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华先民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发明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衣冠服饰,并通过服饰来体现“礼仪之邦”的“礼”。  相似文献   

13.
服装作为不用时代文明的载体以及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在人类的文明是进程中呈现了很强的民族传承性。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中,儒家所倡导的“和”的审美理念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在中式服饰的特征上就呈现出讲究“情景合一”、“天人合一”的大一统风范,和谐、内敛、包容等审美情愫也不断地在中国古代的不用时期的服饰格律中加以表达。现代服饰设计需要民族文化的渗透与传承,这样才能展露出更富审美情节的民族华章。服饰审美正是源于社会的需求,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艺术化生活方式方面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追求。i  相似文献   

14.
吴冠玉 《海南档案》2007,(2):46-48,42
不久前,我有机会到屯昌县挂职锻炼。有一天,老干部符绍芳登门拜访,闲聊了一个多小时。符是琼海人.长期在屯昌工作,担任过屯昌县琼剧团政治指导员、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工作之余,编写了几十个剧本供剧团排练演出。他尽管退休多年,但对琼剧仍然情有独钟.所以我们谈的话题是琼剧。我说:“据我所知,反映海南琼剧的书不多,目前只有几本:陈华的《我的舞台生涯》,韩栖洲的《戏剧春秋》,王朴的《弦心集》及你与陈鹤亭合著的《琼州怜界轶事》。  相似文献   

15.
潘阳 《大观周刊》2011,(32):203-203,202
钢琴演奏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自由度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体现了演奏者对钢琴演奏技术、钢琴音响的袁层追求,还有,也是更高层面体现的是演奏者对钢琴艺术表现的美学追求。当然演奏离开了技术、音响只谈美学追求是没有基础的,是空谈。倘若钢琴演奏只谈论技术与音响则是显得有些浅薄。两种追求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钢琴演奏一方面让我们思考音乐的美。另一方面则让我们体会演奏者在美学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天地》2008,(4):66-66
女性追求完美是这个时代的风尚,也是当今世界的一道风景。湘籍成功人士刘占胜创办的晗之阳服饰辅料有限公司就是这种时尚和这道风景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新热点的关注,工艺独特的江南女性民俗服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话题。而对江南水乡女性服饰手工艺的研究,体现了中华文化视角下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路径的探索,对促进江南水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档案库构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一种纯粹的无声无息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时时刻刻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118回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时代地域和周边民族习惯的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厚.  相似文献   

19.
王诤 《新闻爱好者》2010,(5):180-181
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影视业的快速发展使影视作品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影视服饰是表达影视文化的基本元素,服饰中蕴涵着丰富的服饰文化,使影视服饰亦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本文以2009国庆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和国庆60周年庆典中传承出来的中山装文化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中山装的文化内涵,目的是通过剖析影视镜头中传递的文化元素,来体现影视作品在弘扬传统美德、传播优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包括气质、语言、着装、表情等方面。而服装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共同构成主持人进行大众传播的基本载体①。服装能够直接参与视觉形象的塑造,传达主持人的思想、个性、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帮助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美的交流。服饰语言是否得体,与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相互关联。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学会正确的运用服饰语言,并努力体现"三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