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我国古代社会礼乐制度的基础,而从文献记载和武王崩逝、三监叛乱、伯禽就封、孔子崇周公等史实来看",三年之丧"当同样起源于"周公制礼",其能够制礼之根本则在于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全面具备。  相似文献   

2.
"周公制礼"的实行为西周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固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刑"的制定为周礼的约束力提供了足够的基础。本文对西周"礼"和"刑"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在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规范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对夏代和殷代发展总结的基础上,周公提出了"德""、礼"思想主张,其思想提出之后,周朝的统治者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识到鬼神世界的神权政治难以维系和保佑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逐渐开始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的德治和礼制。孔子在周公"德""、礼"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仁学"思想,为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周公"德""、礼"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并探讨孔子对周公"德""、礼"思想的继承以及对"仁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老思想是战国中后期"道术将为天下合"的典范。黄老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但为"法主礼辅",彰显了齐国文化重事功的精神。荀子受齐稷下学宫思想影响,也主张"隆礼重法",但其立场和根基是儒家,因此他属于"礼主法辅"。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可明历史得失,从黄老"隆礼重法"思想中吸取法律现代化的本土资源,对当下"法治中国"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乡射礼"概述"乡射礼"盛行于先秦时期,各年春秋之际,士大夫都会组织举办乡射礼",邀请一名具有德行的处士做主持,称为"宾",在堂正南方丈三十之远处设置箭靶,称为"侯",于堂上设置射位,"侯"左前方会设置一皮质小屏,报靶者藏身于此,称为"乏"。将算筹、弓、箭等射具布置在西堂。射手间三轮比  相似文献   

6.
沈家本在清廷"参考中西,拟定办法"的指导思想之下,渐次形成和阐明了"会通中西"的修律思想。沈家本既不是彻底的"法理派",也不是顽固的"礼教派",将之归为"会通派"更妥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成周"由周公继武王遗愿而建,"成周"之名当是对新建洛邑的改称,其建成应在周公摄政七年之后;东都成周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周人在稳固自身统治方面的阶段性胜利,而且也成为周人继续向东南北三方伸展势力的重要军事、政治据点。  相似文献   

8.
相传我国古代伏羲氏造琴瑟,神农氏改二十七弦为五弦,黄帝编去钟定基本音律,周公采用金、石、丝、竹、魏、土、木、革八种乐器定八音,并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作乐制礼,定型为周朝的礼乐.  相似文献   

9.
匡萍 《兰台内外》2013,(3):20-21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  相似文献   

10.
清徐松《登科记考》的"凡例"说:"宏词试文三篇,拔萃试判三条,是吏部选人之法,原无关于礼闱.惟《册府元龟》、《唐会要》宏词、拔萃皆与制科类序.《文苑英华》诗赋门宏词与省试同载,其《典同度管判》常非月名下注,引《登科记》‘月’作‘自’,是《登科记》载宏词、拔萃之证.今亦按年序入,以备一代之制.""试判三条"的拔萃科,全称"书判拔萃",属于吏部的科目选.据"凡例",知徐《考》兼载吏部科目选书判拔萃的登科者,凡登科年代可考者,即按年序入.然而徐《考》》载入之"拔萃科",并非都是"试判三条"的书判拔萃,还杂有其他三种不同的科目与内容,我们如果不加以辨析,很容易造成混乱.《登科记考》卷四大足元年(701)载:  相似文献   

11.
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云:"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谁?清人倪瑶在《庾子山集注》卷之四中说:"周公,陈尚书周弘正也。弘正入周,信集其处,有伤旧国之词。"由于倪璠认定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陈尚书周弘正,又其《庾子山集注》有多种印本行世,故当代学者舒宝璋:《庾信选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鲁同群著:《庾信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林怡著《庾信研  相似文献   

12.
礼乐制度最根本的目的便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以及夫权、神权。史料记载,东周统治后期"礼崩乐坏",周公在平定动乱,建立起新的国家——西周之后,为了确保周王朝的千秋统治,积极地开展了"制礼作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礼学"胎教思想是中国胎教思想的立论基础,虽然"礼学"胎教思想的主要目的是正礼及德育,而非追求医学效果,但它的相关原则与思想倾向却极大地影响了"医学"胎教学说。"礼学"胎教与"医学"胎教的内容相互交织、互为支持,共同构成中国传统胎教思想之主体。  相似文献   

15.
周公见功于伐纣、摄政、戡乱、分封诸侯、营造洛邑等上古时期的军政大事,后世尤以"儒家思想奠基人"见称,而有"元圣"之名。周公毕生功业与垂世勋功,与之营造洛邑休戚相关,可谓"有周公而有洛邑,有洛邑而有周公之万古流芳"。  相似文献   

16.
某日,在报章上读到某学者的文章,该文提到,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该学者将这句话里的"和",解释为和睦、和平、和谐,说中国古代哲人早就提倡"和谐社会"云云.  相似文献   

17.
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荀况提倡把礼法结合礼本刑用作为建设封建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和"治之经,礼与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匡萍 《兰台内外》2013,(4):15-16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人的典范。但他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并不非常清晰,那么,他用34年的时间演绎了怎样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9.
乡射之礼,始于远古,盛于先秦,原本是古代士大夫们的一种特殊"射交"活动,历经历史洗涤,逐渐成为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喜爱的体育活动。乡射礼不但考验"射艺",更考验"德行",其独特的教化功能对促进体育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于礼品的选择和送礼观念的转变,可以管窥整个转型社会中价值观与人际关系的每一步变化"礼"最早从宗教和祭祀而来,是人们对神灵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有仪式和物品两层含义。在古代,礼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的礼节仪式,也是人们行为的标准和要求。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的宗教和规范意义慢慢剥落,它的物质意义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