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古琴曲《渔樵问答》不但曲调优美,表现了渔樵悠然自得的情态,同时具有深刻的隐逸文化内涵。研究《渔樵问答》的隐逸文化内涵,对于指导现代音乐的创作,促使新的经典音乐的诞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桃 《今传媒》2017,25(11)
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以自然为媒介、将山水媒介化,并且把源于神话传说的形象——刘三姐置于漓江山水间,从舞台剧到电影再回归自然历经两次祛魅过程.在一次次的文化传播中,"刘三姐"成为一个世俗化的狂欢符号,《印象·刘三姐》在传播中成就本土文化产业的深层机理是值得探讨的,它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多种相关机制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时间沉淀、意义变迁、祛魅提纯、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静 《大观周刊》2011,(9):90-90,86
孟浩然现存260余首的诗中,有关女性主题的诗歌只有6首。就是在这为数不多的6首诗中,孟浩然成功的塑造了6个形象鲜活又各有千秋的女子形象。这些女性主题的诗与之名声在外的山水田园诗相比毫不逊色,不仅可读性强而且描写方式多样叙述技巧娴熟,画面感强。  相似文献   

4.
位于我国东北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赫哲族非物质文化的申遗成功,赫哲族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国内民族纪录片中.以央视近十年所播放的有关赫哲族的纪录片为依据,分析得出纪录片中的赫哲族形象呈现出敬爱自然、匠人情怀、不屈精神等不同侧面;纪录片对赫哲族民族形象建构背后隐含着群像布景与个体剪影相结合、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5.
《山水间的家》是一档体验式文旅探访节目,通过聚焦中国美丽乡村的不同图景,结合文化旅游与乡村传播的双重叙事架构,建构了差异化明显且丰富多样的美丽乡村形象,生动诠释了乡村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生的壮美蝶变。本文从节目呈现的乡村景观、乡民形象和乡土风情等方面进行阐述,讲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形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宋代山水散文有格物致知、明心见性的特点,善于在山水中寻求理趣,语言平易流畅。广西山水秀美,自唐宋以来已有名声,宋代落南人士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更为丰富的广西游山玩水的经验,有了对广西山水的亲和态度,有关山水的文章也比较繁荣。宋代广西山水散文既有时代特色,又具有地方色彩。其主要内容为山水、洞穴和名胜古迹,这些山水散文对未到广西的人有很好的解释和宣传作用,对古代广西的胜迹和文化有记录和保存的作用,其中也不乏文情并茂的游记佳作,对中国游记文学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宫兴云 《大观周刊》2011,(33):74-74
青绿山水是我国一种较为古老的绘画样式,形成于魏晋时期,盛行于隋唐,并在南宋时期达到高峰。千百年来,画家们追求着艳丽夸张的色彩,严谨的形象,鲜明的装饰性和丰富多彩的手法技巧,给人们独特的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人文纪录片《大秦岭》借助秦岭山水文化,展示了陕西地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表现出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怀。本文试图从画面修辞的角度研究纪录片《大秦岭》的艺术表现和意义表达,并试图探讨此类纪录片对建构区域形象、实现文化认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于永乐宫纯阳殿壁画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是对于画面人物的形象和特点以及色彩上进行研究,对于壁画中山水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对于其青绿山水的研究一般学者很少或者仅限于简单的概述。本文主要针对纯阳殿壁画中山水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勃起,旅游新闻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怎样写旅游新闻,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提到了新闻工作者的面前。一、旅游新闻的提法缘何而起,中国古代有不少散文家以写山水游记而出名。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有一种新提法,叫旅游散文。其实,古代的山水游记就是最早的旅游散文。现代旅游散文。不仅包括侧重描写山水的游I小而且包括作者寄情山水抒发自己感受的文章。因而说,它比古代的山水游记涵盖面更广。在采写旅游消息时,我有一种体会,古代的山水游记如果以新闻的方式来表达,就是现代的旅游新闻。譬如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11.
邹一桂作为清朝翰林学士兼宫廷画家,他的画以花鸟画著称,虽然他的山水画名气不及花鸟,但他的山水画主要是任职于云、桂、黔一带,对当地山水进行的对景写生之作,因此具有异质风貌。他曾经两度出任贵州提督学政,到贵州很多府州巡视,他将自己见到的贵州风光绘成册页《楚黔十二景》和《山水观我》,遗憾的是《楚黔十二景》已经遗失,《山水观我》册页现存湘、黔山水二十二幅,给贵州绘画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电视广告中感情女性这一类典型形象塑造的研究中来,讨论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的感情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如何植根在古代并延续到现代,中西的神话原型是如何同时作用在今天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上。并进一步地研究探索这些女性形象如何塑造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它反映了当代人怎样的审美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是一部后人写前代历史的小说,其中表现了作者的诸多历史观,也凝聚了几百年的民间心理。在清代毛宗岗父子最终修订时,在全书之首加入了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1]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  相似文献   

14.
邱文中 《新闻窗》2011,(6):57-57
上个世纪中叶的品牌传播实践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商品品牌延展到国家形象塑造,塑造形象有利于促成传播效果的达成,因为它形成了特定的传播氛围,我们称之为"情境"。形象传播就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传达人格化概念的传播行为,新闻报道、广告及公关活动中都会运用形象传播的技巧。形象传播经常运用到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评刊]比山水更山水,比印象更印象文/潘飞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编辑1999年造访过广西,记忆便如刘三姐的山歌和水墨般的山水一样悠远而朦胧开去,只是到了近年,竟因了一社一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出版广角》)的发力,印象中的这块略显蛮荒的边陲夷地逐渐具有文化重镇的形貌——民间文化的涵养,便是如此藏龙卧虎的,野蛮生长的草根力量——这便是如《出版广角》  相似文献   

16.
宗炳的千古名著《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阐述了以小观大、神托于形等观点,还明确提出了归之于"道"的理念,首次将绘画的精神内涵上升到了"道"的层次,《画山水序》一文也因此成为中国山水画科目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7.
隐逸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由于政治的束缚与价值取向的变迁等各种原因,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种超逸、自然的生活方式,崇尚精神自由。元代是由异族统治的王朝,因此在政治政策上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汉族人在朝廷的发展之路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使他们放弃了自身的民族责任感,选择了隐居生活,并且将情感寄托于画作之上。吴镇可以说是元代隐逸思想的代表,其所描绘的"渔隐山水"表达出自己内心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感。本文便以吴镇的"渔隐山水"图式为例,来探讨"渔父"形象及其笔墨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18.
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孔子是中国"山水仁性"思想体系的开创者之一。"山水""、松柏""、日月"等也成为孔子"仁性"思想的代表意象。本文在研究了孔子山水意象的基础上,探寻了孔子山水思想与仁性内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吴采芬 《新闻实践》2013,(12):27-28
一、网络传播在地区形象传播中的优势分析时下,地区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在形象传播话题中很是热闹。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自信和自豪,影响着当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而网络在传播地区形象中作用日益凸显。据百度资料,2013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达到4.64亿,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网络媒体已经成为70%的网民首选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学者不一定要做记者,但记者应当做学者.记者对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其他人所不能企及的.世象百态,七十二行,官贾渔樵,古今中外,都可能进于记者的报道中.用“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容记者的职业,也不算夸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