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静 《兰台世界》2012,(4):11-12
1928年10月至1936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5次有计划的发掘,为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科研资料.殷墟发掘在推动各个学科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梁思永先生在殷墟考古中,先后主持了后冈遗址以及侯家庄西北冈的发掘工作.其中,后冈遗址的发掘被评价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1].今年是梁思永先生逝世58周年,也是后冈遗址发掘81周年,本文通过对梁思永先生考古工作及其成就的回顾,以此来缅怀这位近代考古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陈垠昶 《兰台世界》2015,(4):105-106
铜镜和漆器的起源都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但二者最初的发展并无交集。春秋战国之际,漆奁作为盛放梳妆用具的容器开始流行使用,与此同时,铜镜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强化,使得漆奁与铜镜这对组合迅速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3.
殷墟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安阳境内,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商代都城遗址。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殷墟科学考古的起点。但是不久,得到省政府支持的部分河南学界人士介入其中,迫使史语所的发掘工作在1930年前后一度陷于停顿。为解决纠纷,傅斯年频繁奔波于北平、南京、开封之间,协调与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虽历经曲折,终使殷墟发掘恢复正常。期间,傅斯年、李济等人利用媒体宣传、学术讲座等形式,广泛介绍科学考古的目的、方法,文物的发掘、研究及保护常识,开了对公众普及近代考古学知识的先河。这场因考古发掘权、文物归属权而引发的纠纷及其解决,不仅反映出民国时期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也折射出近代考古学与传统"寻宝"理念的碰撞,在中国近代考古学体系的确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章兵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1):84-85
根据古代文献,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进行综合考证,指出“河图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图书,殷墟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图书。  相似文献   

5.
新玩意     
01 EGGWAVE盛蛋器"Eggwave"是用来在冰箱中盛放鸡蛋的容器。容器是由两成波浪形、相互咬合的面板构成,底层为白色塑质,透明的上层可以向一侧分三个档位拉伸,以便盛放不同数量的鸡蛋。设计的意图是为廉价平庸的日常用具赋予雕塑般的完美外观和功能上的用心考究,使乏善可陈的物体也有让人惊艳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觉公簋的公布,确立了唐、晋异地的事实,天马—曲村遗址即燮父所迁之都,其名可通过晋侯尊铭文确定为"向",寻找唐都地望则成为当前重要的考古工作。一般认为,因周晋灭唐,后迁唐于晋,唐都遗址应表现为殷墟文化、早期周文化共存且先后相继的考古现象。但这一思路所本的《史记·索隐》语源混乱,对历史沿革、国别、国都这一从大到小的范畴区别不清,以致对《世本》、《括地志》及《左传》杜预注误读。通过语源梳理及参照相关考古资料,本文提出叔虞鄂都与古唐旧都或是两邑,在考古探寻上更有可能表现为遗存级别与唐子相吻合的殷墟文化、与叔虞封地相吻合的早期周文化遗址分居两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考古发现极为繁盛的时代,被誉为“四大考古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和古文书、汉晋简牍文书以及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源源不断地为古代文史的研究提供着新资料。以考古发现所得的新材料为基础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已成为最前沿的学术领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几乎无一不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电子出版》1999,(6):17-19
在丝网印刷中,往往会产生色偏。但通过精确的工序控制和适当的设置能把色偏降低到最小。下面列出丝网印刷中导致色偏的几种最常见的因素:油墨调配、网眼的选择、绷网张力、压力大小、干燥、承印物特性以及观察的条件等等。一、油墨调配要均匀假设所用油墨的颜料是标准颜料,那么导致色偏最大的原因便是油墨中加入了溶剂(例如调墨油)。在有良好颜色控制设备的车间里,油墨能根据控制设备进行调配,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印刷公司而言,不可能具备这些设施,他们调配油墨只是凭借工人师傅的经验。一般,加入调墨油是为了使油墨更适合于印刷。…  相似文献   

9.
殷墟考古发掘的甲骨窖穴遗存表明,甲骨档案窖穴与一般的灰炕文化层是有根本区别的.笔者认为,殷代甲骨档案窖穴大致有如下七种特征:  相似文献   

10.
殷墟的族群纷杂。丙、戎、史、卷、息等居住在殷墟的族群只有核心家庭的规模,并无独立的邑落。作为族邑模式认识基础的“族墓地”的判断存在问题。孝民屯墓地存在多个核心家庭或扩展家庭一级的族群,总体上而言是公共墓地。“族邑模式”对认识殷都布局的适用性有所局限。殷墟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规模大、分布密集,作坊等操作链类遗存与居址、墓地等生活类遗存往往共存,形成7个居住、生产与埋葬等共存于同区域的考古情境,是当时基层社会组织“工、居、葬合一”的体现,可用工业作坊区模式来指称当时这种聚落形态及基层社会组织。工业作坊区在商王族(包括多子族)控制下,以超血缘关系的人群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这是殷墟作为晚商都城区别于其他次一级聚落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档案管理》2006,(5):F0003-F0003
7月20日,由安阳市委、市政府主办,安阳市档案局承办的“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光辉历程展”在安阳市党政综合办公楼开幕。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市长董永安等四大班子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省档案局副局长吉欣逢应邀出席了开幕式。我省是文物大省,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居其四。殷墟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闻名中外。以都城建设、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殷商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殷墟的YHl27坑一次出土甲骨17000多…  相似文献   

12.
曹鹏 《档案》2020,(1):21-24
陶器与陶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载体,商代陶文是记录殷商文明的历史档案。通过与殷墟甲骨文相比对,大部分商代陶文都可以释读。诸多考古发掘材料与研究表明,商代陶文不是原始刻划符号,而是历史悠久的古文字资料,记录了我国上古时期农业社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怛古书记载的可信度在20世纪初遭到“疑古派”的强烈喷疑。那么,在“文献不足”的前提下,是否有可能通过考古学来重建夏代的信吏呢?殷墟的考古成果,很大程度上使殷商吏成为信吏,怛夏代都邑相关的考古材料尚有欠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殷墟文化分期有三种体系:邹衡先生的四期七组说、安阳队原四期七段说、安阳队新洹北与殷墟两大期六小期说。安阳队将洹北与殷墟区分开来,是基于考古上洹北与小屯文化面貌的较大差异,但殷墟之命名有其文献背景,洹北能否脱离殷墟也要视此背景而定。本文将殷墟文化分为洹北期和大司空期两个阶段。对于洹北与小屯的关系,本文认为有必要立足于小屯早期遗存,探讨这类遗存与武丁迁都的关系,小屯早期遗存很可能是武丁经营小屯的直接证据。对于洹北与王陵区的关系,本文赞同安阳队最近发表的关于王陵区始建年代的论断,只是从王陵区的布局加以印证。另外,本文还讨论东部王陵区中的大墓墓主人的身份,他们应该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一部分身份特殊的王室贵族,如武官大墓可能是孝己之墓,HPKM1400可能是廪辛之墓。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辞者689片)被发现的重大消息,在1993年《考古》杂志第6期以《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南地发掘简报》公布以后,立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这是继1936年YH127第一次集中出土甲骨17096片和1973年小屯南地第二次集中出土甲骨7150片(其中有刻辞者4829片)之后,第三次成批出土  相似文献   

16.
陈杨 《北京档案》2006,(7):32-33
2004年7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20片"殷墟甲骨"拍出4800万元天价!此拍备受世人瞩目,4800万元虽说是天价,但终归有价.而殷墟甲骨作为国之瑰宝则是无价的,因为其考古研究、历史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故拍卖的真正意义在于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让世界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而提高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刘家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古城区西北约3公里的城中村—刘家庄村,是一处商周和唐至明清时期的遗址。2010年7月—2011年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灰坑、墓葬等遗迹。M121、M122两墓规模较大,随葬器物丰富,出土大量青铜器,器形完整及可辨者共计121件,其中容器22件,有鼎、甑、簋、爵、觚、斝、卣、壶等;兵器77件(组),有戈、矛、刀等;另有少量玉器及陶器等。部分青铜器上带有族徽铭文,共计4种14组。两座墓葬出土器物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初步推测两座墓葬时代为殷墟三期,墓主人为中等贵族。发掘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区域居住着至少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再次验证了济南在商代的重要位置,为山东地区商代政治、经济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研究济南的城市变迁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振玉(1866—1940),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蕴,号雪堂,为我国近代著名的甲骨金文学家,也是政治上极为顽固守旧的保皇派代表人物,曾策划将油仅移送天津日租界“张园”和参与制造“伪满洲国”,并因“功”被封为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之职。罗一生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族、明器及决书等考古文物资料,且藉此编著了《殷墟书契》、《三代青金文存》、《殷墟书契去华》、《殷墟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等著作,成为家藏颇富的近代知名古董收藏和鉴赏家。罗振玉收集文物古董可谓不择手段。他15岁举秀才,1882年和1888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殷墟文化时期的镶嵌绿松石方缶、钺与戈等兵器,这几件器物反映了殷墟文化时期镶嵌绿松石青铜器多为兵器、车马器等器类的特征。殷墟文化时期的绿松石镶嵌工艺既有精细、粗糙之别,也有等级高低之分。较高社会等级所使用的器物,其绿松石嵌片往往更为精制讲究。但绿松石镶嵌并不代表较高的社会等级,或者作为表达较高社会地位的必选物。这反映了镶嵌绿松石青铜器在中商文化之后已经失去礼器地位,绿松石成为青铜器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物报》读者投票选出的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论著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杨鸿勋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江南园林论》(杨鸿勋著 ,台湾南天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论文集》(陈梦家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苏东海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和科技史》(夏鼐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术考古学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