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满文老档”,中外学者多有论述。兹据清代档案之有关记载,赘叙二三事,略为补充。 一 原本的习用之称与钞本的正式命名 “满文老档”有原本和钞本之分,钞本又有“音写本”与“照写本”之别。近世以降,中外学者对“满文老档”的命名不尽一致,有《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等等。其中,《满文老档》一名,或专指原本,或专指钞本,或泛指原本和钞本,因人而异。这些不同的命名,虽然各有一定的依据或理由,却导致一物多名、称谓混乱,甚至引起了一些学术“纠纷”。我们认为,对这些档案的命名,还是遵循“约定俗成”、“名从主人”的惯例为好。  相似文献   

2.
顺治元年(1644),清入关定都北京,《满文老档》原本作为重要典籍被带入紫禁城,深藏于内阁大库,密不对外,鲜为人知,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乾隆六年(1741),距新满文替代老满文已有100多年之久,当时能够阅览和看懂《满文老档》原本者已寥寥无几.据说,乾隆皇帝对此深感不安,唯恐长此以往人们会遗忘满洲文字的来源,或...  相似文献   

3.
《满文老档》是以满文书记的记事性档册。它是研究清入关前满洲社会、后金汗国的兴建、扩张以及满族语言文字发生、变化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重大的价值。《满文老档》有原本与重抄本之别。原本成于清入关前。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5年 ) ,额尔德尼等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文 ,此即无圈点的老满文。满文创制以后 ,后金汗国的记注官遂以该种满文来记注当时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作为后金政权的官方文献保存下来 ,形成记事性的满文档册。这些档册以记事为主同时也选录公文、案牍的内容和抄载其它档案的资料 ,内容宽泛 ,载记全面。但由于这…  相似文献   

4.
《满文老档》是满文书写的档册,成帙于入关前,到乾隆时重抄,得以流传。它是将各种档案原件摘编而成,其史事距事件发生时间颇近,史料原始,翔实可靠,多为其它文献所未载,或载而不详、不确者,是研究入关前清史和满族语言文字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近年来,清史研究蓬勃开展,特别对入关前的清史研究有很大进展。国内学者利用《老  相似文献   

5.
《满文老档》的形成、内容和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文老档》是保留至今清入关前用满文书写的最早的一部官撰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的各种官方活动,是研究满族早期历史、东北地区民族、满族语言文字等的第一手资料,很早就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  相似文献   

6.
满文刻本图书可以分为官刻和坊刻两大类。本文专门讨论官刻图书。从满文创制到清代灭亡的三百多年中,满文官刻图书的起源、发展、鼎盛、衰落的各个阶段,本文试图作一分期和描述,并对其兴亡盛衰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一、满文刻书的滥觞公元1599年,巴克什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创制满文后,用满文记录了大量上谕、公文、函件等档案文献,这就是后世称之为《满文老档》、《国史院档》等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反映了满族在关外的社会生活,其中许多史料为汉文文献所不载,(?)  相似文献   

7.
段乐民 《档案》2023,(6):38-45
以《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为代表的满文史料,不仅详细记录了努尔哈赤“以战定天下”,建立后金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其个人从部落权威到国家权威的嬗变过程。通过以满文史料为中心的考察,可以得知努尔哈赤个人权威嬗变历经“淑勒贝勒”——“淑勒昆都仑汗”——“天命金国汗”三级跳跃,同时伴随统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满族社会阶级的分化而加速了后金的开国。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的《锡伯族档案史料》一书,已由辽宁省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上、下两册,共计60万字,收录了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清宣统二年(1910)的有关锡伯族档案史料,共300余件(不含附件)。这些档案史料,主要来自本馆所藏满文《月折档》、《上谕档》等清代官方文书,内容翔实,弥足珍贵。本书所录,对东  相似文献   

9.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档”关系考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满文档册 清入关之前,在创建和巩固其民族政权的军政活动中,还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满文书写公文、记录史事,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满文档册,其中按时间顺序记录史事的记事性档册不仅部帙庞大,而且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史料价值最为珍贵。这些入关前的记事性满文档册,在其编写、保存和留传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两种典籍,即《旧满洲档》和内国史院满文档册(后简称“内国史院档”)。 1.《旧满洲档》。清入关前的满文档册,在清廷入主中原之际,随同其他许多文件一起运到北京,一直存放于内阁库中。乾隆六年七月,鉴于当时所见及的三十七册入关前满文档册多由无圈点老满文写成,清高宗谕令编辑一部老满文字书,以作为阅读满文旧档的工具。十一月间,这部字书基本完成,大学士鄂尔泰等在进呈该书时奏称:“再查此档因年久残阙,既期垂之永久,似应逐页托裱装钉,为此谨奏请旨。”这个提议得到批准,于是,三十七册旧档得到裱装,并编以《千字文》的字号。但这次编号乃信手拈来、漫无顺序,如清太祖朝记事最早的一册编为“荒”字,在《千字文》中为第八字,而清太宗朝的一册却编为第一字“天”字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四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辑选编了七个题目的档案史料,其中天命十一年十月至天聪四年十一月间《盛京满文逃人档》105件、崇德年间《盛京满文清军战报》满文木牌28支,纸写档案105件,以及崇德年间《盛京吏户礼兵四部文》39件等三组史料,是从馆藏满文档案中选译的,另四组史料是《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记注档册》、《乾隆年间治理湖南苗疆史料》、《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光绪二十九  相似文献   

11.
何博  李旭 《兰台世界》2015,(8):142-143
对读《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和《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辅之以《满文老档》等"档案",可以发现太祖实录存在"隐讳"努尔哈赤征伐乌拉布占泰的问题。《满文老档》等"档案"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原始"的信息,使我们能够钩沉出那段欲为"隐讳"的历史及其轨迹。  相似文献   

12.
满文又称"清字",清代被尊为"国书",因而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文献,数量浩繁.其中形成时间较早、备受中外学界关注的当属清代官修编年体史书——《满文老档》.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档案馆保管有:清代12位皇帝的《实录》——编年体大事记录、前10位皇帝的《圣训》——清帝治国谕令训诫语录,《玉牒》——爱新觉罗氏家旅谱、"国史秘籍"《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汉文旧档》等清代重要历史文献万余册。满汉文兼有,书写精美,装祯华贵,书体具大,存世稀少,宾乃世间瑰宝。这些原为都城北京京金匾后室所贮清皇室秘籍圣物,缘何落户盛京(沈阳)?宣阅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实录》和盛京总管内务府档案,可知:秘籍尊藏盛京宫殿源于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一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辑史料共有八个专题:一、《崇德七年奏事档》原为满文,现译汉公布。它记载了清军进攻松山、锦州、杏山、塔山过程中,俘获明军人口和缴获物资数目,以及清军攻打界岭口、黄崖口、蓟州的经过情形。二、《使交纪事》。原件系满文手抄本,康熙二十二年赴安南使臣邬  相似文献   

15.
足迹     
《兰台世界》2014,(Z4):29-30
<正>辽宁省境内的赫图阿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出生地,也是他称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立为首都之地,后又移都辽阳(称为"东京")和沈阳(更名为"盛京"),改国号"大清"。清军入关后,盛京成为陪都。在这里,就有了后金和清朝形成的太多的史料和文献。如今,辽宁省档案馆便得天独厚的承继了这些珍贵的档案。早在清亡之后,这些档案历经了民国、日伪等时期,曾有国人在此整理翻译出版,如汉译《满文老档》。伪满洲国时,日本人为其统治中国的施政需要,到东北各地搜集了大量历史档案,并翻译出版,如影印并日译《顺治年间档》、影印清朝《实录》。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一书,已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16开本,43万字。有清一代,曾用满文书写了大量公文,编撰历史并翻译了大量汉文图籍,也用满文在哲学、历史、语言、文艺等方面进行创作,清代史料保存于满文图书、档案中者为数甚多,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为使这些满文图书文献更好地被研究利用,特编写此书。该书分图书、石刻拓片两部分。收集了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49个单位收藏的满文图书1015种,石刻拓片693种。图书部分,每种书均按书名(包括汉文、满文、满文拉丁转写)、著者或译者、出版年代、出版者、版  相似文献   

17.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官文书制度。由于奏折往往附有皇帝的朱批,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记载,所以史料价值甚高。奏折始见于康熙朝,目前,康熙朝朱批奏折分藏于北京、台北两地。七十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将该院所藏的康熙朝朱批奏折影印出版了,全书共9册(其中最后两册为满文奏折),命名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1984至1985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该馆所藏史料价值较高的1千多件康熙朝汉文奏折与《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中的2千多件汉文奏折汇集一起,分8册影印出版,命名为《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以下简称《奏折汇编》)。  相似文献   

18.
<正>满文木牌是清代以木牌为载体书写的满文文书档案。清入关前,在禀报事宜时常将文字书写于薄木之上,往来传递,名曰牌子。木牌形式各异,大小不一,为随时削制而成。每只木牌上端有一小孔,用牛皮将多枚木牌穿在一起,称做档子,至康熙时,木牌仍有使用者,满文木牌留存极小,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满文木牌共28块,木牌文字为无圈点老满文与加圈点新满文两种。此木牌是清武英郡王阿济格军中遗物,上面记载了阿济格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率满、  相似文献   

19.
在我馆所存满文档案中,有天聪朝七、八、九年及崇德元年以后各年的满文国史档。这些档案史料,记载了清入关前皇太极执政时期的政治活动、经济状况、军事制度、民族关系、阶级矛盾、对外关系,乃至宫廷生活、社会习俗、天文、地理、气象等内容,多为清《实录》、《东华录》所不载,或载而不详,或有出入。因此,它是研究清初社会性质,早期满族历史,和我国东北地方史的珍贵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满族语言文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当前我馆正在翻译这些档案史料,准备于数年后全文公布。现选译天聪七、八两年的部分史料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曹雪芹家世及李煦家世盛衰的档案史料,本馆曾先后公布过多篇。它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和“红学”的研究,起了一定作用。现从馆藏内务府满文《上传档》中,译出雍正二年查抄李煦家产并审讯其子李鼎及家人钱仲璇、沈毅士等人的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清史和“红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