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琦 《兰台世界》2014,(10):41-42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秦时期的商鞅对现在的法制等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本篇文章分析了商鞅对于法治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观点和采取的措施,希望对现在的发展可以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商鞅变法在作用于秦朝的经济社会的时候,同时也对秦国礼制的发展以及演变带来了影响,史学界始终坚持商鞅变法背离秦国礼制这么一个观点。现笔者将通过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以及考古资料,探究商鞅变法给秦礼制的发展与演变带来了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3.
顾梁莎 《兰台世界》2012,(36):79-80
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现实,从法制维度探析了商鞅变法的法制理念和具体律令。笔者认为,商鞅变法总体来说,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要求,律令施行后,也取得了较好的法制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商鞅变法是比较成功的,理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下,商鞅可以顺利地推行各种变法。本文中对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分析,了解商鞅变法对档案管理制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铮 《大观周刊》2011,(20):145-145,112
厚赏重刑是商鞅的一个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往的理解都局限于执法严厉、刑无等级等表面现象,有的学者有深入研究但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入手很难说明厚赏重刑能发挥巨大实际作用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希望通过使用法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厚赏重刑进行分析,进而对商鞅的厚赏重刑思想在新的视角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何彬 《兰台世界》2017,(14):87-89
现有关于商鞅变法的研究聚焦于变法的具体举措,从宏观政治学的视角讨论商鞅变法的研究比较少。文章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讨论了商鞅变法的社会结构性影响因素。"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政策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尚法的政治文化动员了民众"重农重战";诸侯混战的外部环境不仅坚定了秦孝公对变法的支持,而且适时地检验了变法的成效。商鞅变法所蕴含的原始朴素的政治学思想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始于公元前356年,终于公元前338年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一系列变法中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也最为彻底的一次封建化改革活动.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咏商鞅诗>中就热情讴歌:"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相似文献   

8.
&lt;商君书&gt;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商鞅及其同派思想家的重要著作,初称&lt;商君&gt;.据考证,&lt;商君书&gt;并不是商鞅所做,是商鞅死后,由其同派及弟子编纂的记述商鞅言行和反映商鞅思想的书,如书中&lt;徕民&gt;篇说:“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也.“……  相似文献   

9.
卫鞅即商鞅,又称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两千多年前的卫鞅,通过“立木为信”解决了“商鞅变法”的“诚信”立本问题,这对中国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价值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农抑商"思想最早体现在商鞅变法中,商鞅主张耕战,后来的汉文帝则提出了各种重农措施。本文以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卫鞅即商鞅,又称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两千多年前的卫鞅,通过"立木为信"解决了"商鞅变法"的"诚信"立本问题,这对中国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价值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彭新立 《兰台世界》2013,(12):40-41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商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在管仲、子产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推动了法家流派思想的发展,并且促成了在泰国的变法.  相似文献   

13.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商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在管仲、子产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推动了法家流派思想的发展,并且促成了在秦国的变法。  相似文献   

14.
孙喆 《新闻爱好者》2021,(3):I0007-I0008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守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通过国家行政的方式建立法律条文来约束人们行为方式的做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商鞅变法。对于商鞅变法的正确与否,史学界历来各有分说,抨击者认为商鞅变法所规定的条文过于苛刻,对于彼时人们的处罚过于残暴,有违人类文明史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孝公时期秦国二元政权格局及孝公移政商鞅意图与赢驷力捍继承权并要独揽朝纲的矛盾,认为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历史趋势及后商鞅时代强化君权的需要,是促使赢驷集团以谋反罪杀了商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西汉人笔下有关商君的“开塞”一词,或指“商君之术”,或指《开塞篇》。《开塞篇》中的“开塞”意指开辟新的“兴王之道”;“上世、中世、下世”分别对应于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商鞅学派的历史观和建立君主集权的官僚制帝国的政治目标。《开塞篇》一般认为非商鞅手著,但所谓商鞅本人的刑赏观与《商君书》中刑赏观的矛盾还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孝公时期秦国二元政权格局及孝公移政商鞅意图与赢驷力捍继承权并要独揽朝纲的矛盾,认为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历史趋势及后商鞅时代强化君权的需要,是促使赢驷集团以谋反罪杀了商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时局动荡混乱,同时也是人才流动的时期。大批人才都诞生在这个年代,对我国历史的进步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如战国七雄中孙膑的孙子兵法,商鞅变法等,都促进了时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西汉人笔下有关商君的"开塞"一词,或指"商君之术",或指<开塞篇>.<开塞篇>中的"开塞"意指开辟新的"兴王之道";"上世、中世、下世"分别对应于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商鞅学派的历史观和建立君主集权的官僚制帝国的政治目标.<开塞篇>一般认为非商鞅手著,但所谓商鞅本人的刑赏观与<商君书>中刑赏观的矛盾还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去研究《商君书》,会发现它蕴含了商鞅的一些传播思想,涉及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