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岭 《兰台世界》2014,(1):28-29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首开史书上记载经济活动的先河,不仅对当时社会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专篇的讲述,将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的趋势进行总结,司马迁的经济管理思想也在《货殖列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赵伟 《兰台世界》2012,(9):50-51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而《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篇章。司马迁在这两篇文章中开辟了记载经济史之先河,在经济管理思想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范蠡在治国和经商中的重要思想,留下许多很有价值的经商理论。文章就《史记·货殖列传》中范蠡商业经营理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述了范蠡的商业经营观及其产生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出欲富恶贫为人的本性,脱贫致富的关键在于精通生财之道,在逐利过程中及富后均应讲求仁义道德,这些思想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对当今人们脱贫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徐迟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传记文学曾经有过光彩耀目的一页。太史公的史记,以货殖列传来统领经济史及经济地理,以刺容和游侠两传来陈述国家权力所不及的社会力量及其领袖形态,又以儒林文苑的学者名士列传推及文化学术上的成就。可以说,正是司马迁,把...  相似文献   

6.
分体量词是一类特殊的量词,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用例较多;分体量词用法比较灵活,可组成"数+分体量词+名"格式和"名+数+分体量词"格式;分体量词在南北朝以后基本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成功塑造了屈原形象,并且由于二人生平经历的相似,列传显现出了很多司马迁的史学观念。本文从《屈原列传》出发,探讨司马迁对皇权的反抗,对天道观的挑战和对人性光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百姓列传”概貌。“百姓列传”栏目是由《保定晚报》总编辑提议,参加编前会的成员七嘴八舌议定,于1998年9月由业务骨干先行示范创办的。当时的考虑是: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区域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应该努力反映长期得到文化积淀陶冶的保定市民的生活,可以借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的“列传”体例,为小人物立传,让平  相似文献   

9.
石磊 《档案与史学》2011,(10):14-18
在民国历史上,陈其美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辛亥革命胜利以前,他的身份是同盟会会员、青帮大哥和反清战将;民国建立后,他贵为一方大员,却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对于陈其美的一生,他墓前蔡元培的题词将其概括为: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询是鲁连子房一流.游侠货殖指的是《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鲁连  相似文献   

10.
谁是将兵法运用于经营管理的第一人? 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一般都回答为日本的《用兵法经营》一书的作者大桥武夫。殊不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有一位名叫白圭的商人,就已经将兵法运用于经营管理了。有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引言为证:“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白圭是周地(今河南洛阳)人,他善于观测市场行  相似文献   

11.
张晓兰 《兰台世界》2016,(17):155-157
《史记·平原君列传》中的"躄者"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如同司马迁笔下的其他"英雄人物"如项羽、廉颇等人一样,反映了先秦时期发扬蹈历的士风、人性的张扬、鲜活的生命力及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先秦这个特定的历史土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越来越远离先秦时期发扬蹈厉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潘振刚 《大观周刊》2011,(22):234-234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义利观充分体现在他的《史记》一书中,本文以《史记》一书为例,粗略探讨了司马迁的义利观:一、追求物质财富是每个人的本性;二、经济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三、要用道德来调控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他那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话,成了激励有志于民族解放事业的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影响深广。然而,在司马迁的笔下,霍去病的形象却显得并不怎么崇高。《史记》中,霍去病与卫育合传,称《卫将军缥骑列传》。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骤骑列传》第五十一。”对于卫青和霍去病,《太史公自序》只述其战功而不及其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次序的排列上,司马迁把同是抗匈名将而功业略低的李广的传记排在了《匈奴列传》的前面,而把卫青…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孙武与《孙子兵法》一书的关系,学界一致认同"司马迁肯定孙武著《孙子兵法》说",但是从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提供的线索仔细分析,却存在若干疑问,利用这一内证,结合司马迁的史料观、书法以及其传记原则等外证,可以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历代学者对于《史记·货殖列传》开篇"塗民耳目"这一重要用词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意见,本文首先通过探究汉代其他文献中"塗民耳目"一词的意义来考察学者们的意见是否具有历史依据,再比较道法两家政治思想之异同,说明为何"塗民耳目"一词在历史上能够适用于此两种迥然有别的思想语境,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的结论以及《货殖列传》之行文为"塗民耳目"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与作用提出一种更为恰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周怡 《新闻界》2007,(1):50-51
一、“旧闻”概念的历史考证“旧闻”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司马迁的父亲嘱托儿子要完成未竟之业,说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又有《汉书·司马迁传》记,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信中称:“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相似文献   

17.
汪文彬 《军事记者》2006,(12):28-28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60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王贞写《农书》花了15年。玄奘写《大唐西域记》花了17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宋应星写《天工开物》花了20年。许慎写《说文解字》花了22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名著汗水知多少@汪文彬  相似文献   

18.
《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相似文献   

19.
五经     
《五经》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为孔子编定,但后人认为不可信。《书》即《书经》(又称《尚书》),为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的。《礼》即《礼记》,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似文献   

20.
为司马夫子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河报》2003年12月6日刊载一则消息报道,标题是《考古专家“叫板”司马迁,惊天发现为楚霸王平反》,大字副标题是《项羽火烧阿房宫?误传!》。中讲到:“……人们便从《史记》中得出阿房宫毁于大火,而项羽是纵火之人的结论。”我一直把司马迁当做档案人员的老夫子崇拜,自认“司马弟子”(仅指档案工作)。现在既然有人向司马迁“叫板”,我就想为夫子辩上几句。当与不当,且由它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