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永乐宫纯阳殿壁画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是对于画面人物的形象和特点以及色彩上进行研究,对于壁画中山水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对于其青绿山水的研究一般学者很少或者仅限于简单的概述。本文主要针对纯阳殿壁画中山水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我们采访了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柴泽俊先生。柴先生从事古建筑及地上文物的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已有五十多年,实地勘察和研究过上千座古建筑实例,对古建筑的类型、构造特征及其内部的壁画、塑像等艺术内容都非常熟悉,参加主持、指导和修缮了芮城永乐宫、五台山南禅寺、太原晋祠圣母殿等百余处古建文物,是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十二公里处的上京村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毗卢寺。从外观上看,这座寺庙只是一组低矮的古建筑,灰顶红墙,十分普通。可是,就在这座外观非常一般、规模不大的寺庙内却藏有稀世珍宝──毗卢寺壁画。毗卢寺现存两大殿,前殿为释迦殿,后殿为毗卢殿,两殿均绘有壁画。释迎殿壁画绘制水平一股,在“文革”时期被刷上了一层白粉,许多壁画已模糊不清。毗卢殿壁画绘制水平较高,且比较完整,是保存到现在的屈指可数的古代壁画之一,无论其内容、取材、构图、造型都堪称稀世之作,是我国现存古代壁画之中不可多得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北五里的古魏国遗址内,北为中条山岭,南临黄河古道。 我因读过一些道教全真教的历史,知道有个永乐宫,对之十分向往,只是没得机会去山西。1986年9月,为纪念司马光逝世900年,在山西夏县司马光家乡开会,就近参观了永乐宫,才得如愿以偿。 从夏县出发,翻过中条山,盘山越岭,曲折迂回,来到渴望已久的永乐宫。这天下着小雨,参观的人不多,得以仔细地把各殿走遍看遍,饱览了这里的宏伟建筑,精彩壁画,真有留连忘返之感。最后我还应邀在重阳宫月台上为这里的工作人员讲了全真教事迹,才依依不舍地与他们握手告别。 一、从吕祖祠到永乐宫 永乐宫原址在芮城西四十里的永乐镇。永乐镇在唐朝属河中府永乐县,宫以此被称为永乐宫。 永乐镇,相传是唐朝道士吕嵓(洞宾、纯阳,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故乡,有人说他生在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晚年才考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壁画源远流长,其中寺观壁画蔚为大观。东汉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宣扬佛法的威力,扩大佛教的影响,各地大修寺院,在寺院中绘制佛教题材的壁画成为当时社会之急需,因而佛教艺术也被大量引进,使中国壁画艺术发生了重要变化,佛教内容逐步占有了重要地位。中国道教虽然没有佛教发展得那样迅速,但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感情上更接近于老百姓,所以在道教的寺观里也绘有许多壁画,如山西省芮城永乐宫的壁画。历史上我国人民就很重视孝道,为此建立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的图文关系入手,梳理并分析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在传道度化过程中使用绘画的目的与意义。首先,对重阳殿壁画中出现的四类传道图像进行识读、归纳,结合《道藏》及相关画史文献记载,对四类图像及其母题进行简要阐释。其次,以《叹骷髅》图像为研究重点,分析"骷髅"母题在全真教语境下的发展变化。最后,注意到《叹骷髅》图像作为画中画的特殊性,并借助米歇尔的元图像理论,阐述该图对全真教生死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是我国仅存保留完好的金代壁画之一.壁画以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为主要题材,结合自然、人文景观及社会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及时代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到一本名叫《印度壁画》的书,唤起了我对印度古代艺术的仰慕。 《印度壁画》一书分为四章,先后对“印度壁画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陆军 《出版参考》2016,(11):55-56
我国东汉时代的辞赋家王延寿曾经写过一篇有名的《鲁灵光殿赋》,生动地描绘了灵光殿当时的建筑及其内部壁画的真实面貌.其中说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海神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如今,灵光殿的璀璨景象早已湮灭在了历史的深处,幸亏王延寿的这篇赋作得以流传下来,我们才能凭此了解当时的丹青胜景.可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如灵光殿般的艺术杰作又何止千万,作为后人,我们又怎样才能有福分去领略和体味先人们的精湛技艺呢?《陕北匠艺丹青纪胜》的出版就是试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案例,尽管它的示范作用可能会有点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具有鲜明风貌的西藏地区文化受到人们的重视。四川人民出版社综合编辑室推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西藏文明研究》系列,包括《西藏佛教寺院壁画艺术》、《西藏岩画艺术》、《西藏丧葬文化》和《西藏原始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敦煌壁画的发现,将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在世界面前打开。敦煌壁画中那千姿百态的舞伎,感染启发了今天的艺术家们,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舞蹈精品:《丝路花雨》《敦  相似文献   

12.
<正>圣经寺大经殿为三层楼阁,始建于咸丰年间(1851—1860)。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王府的旗庙,该庙历史上曾有过兴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受"破除迷信"的影响除大经殿被农民会占用外,其他建筑全部拆毁,60年"文革"期间大经殿因供销社使用、幸免被拆毁。如今圣经寺大经殿为东蒙地区保存较好仍金碧辉煌满堂彩色艺术壁画的藏传佛教蒙古喇嘛寺庙。80年代先后定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初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经寺按蒙古地区宗教习俗庙史均无  相似文献   

13.
杜航 《今传媒》2016,(4):143-144
本文以藏传佛教壁画和西方中世纪祭坛画为基础,以15世纪夏鲁寺壁画和《根特祭坛画》为例,探究中西方同一时期不同绘画形式中的艺术奥秘.虽然二者都属于宗教艺术,但出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社会、生活背景之下,必然在画面中产生各具特色的艺术面貌.本文将从画面本体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形式语言上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14.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5、16与17窟是位于窟群区内谷南区中间靠近地面的一组中心柱窟,三窟共用同一前室,形成一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其中,16窟位于中间,其前室南侧为15窟,北侧为17窟。这种以三个中心柱窟组成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在龟兹石窟寺遗址中仅见。三窟内塑像不存,壁画在20世纪初年被切剥流失海外,根据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壁画资料,知原壁画为唐朝风格。本文利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的馆藏壁画资料,以及德国、法国探险队于20世纪初年在库木吐喇石窟拍摄的历史照片资料,并结合前人的记录与研究,对库木吐喇第16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进行复位与识读。此外,还通过与敦煌英高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进行比对,分析库木吐喇第16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的特点,及其与敦煌唐代壁画图本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马宁 《文化遗产》2017,(2):98-108
正勉冲·罗布斯达,男,藏族,1967年生,西藏日喀则拉孜县人,藏族唐卡艺术大师,西藏唐卡勉萨画派的代表性人物,现为西藏唐卡画院院长,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藏唐卡博览会专家评审组成员。曾参与扎什伦布寺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灵塔殿、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的壁画绘制工作,负责色拉寺藏巴康赞、哲蚌寺乃琼查仓莲花生大师宫殿的壁画绘制工作,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6.
将文渊阁库本经部提要与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详细比勘,又取文溯阁前八卷提要与殿本《总目》比勘,发现殿本《总目》与库本提要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体例、对象、著录及内容等方面。《总目》在库本提要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辞加工,但《总目》与库本提要分类体系一致,内容大同小异,思想大体相符,属于同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17.
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石窟壁画艺术的繁盛时期,其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已经完全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壁画的艺术典范。研究唐代敦煌壁画对于研究整个敦煌壁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以来,已获得了无数的光环。这出大型民族舞剧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它的主要舞蹈语言都来自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剧院从莫高窟壁画舞姿中提炼而来的,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女主角英娘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公认为是敦煌舞的代表。“琵琶舞”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造型更成了敦煌舞的经典标志。截至去年10月,《丝路花雨》已演出过1400场,因“演出年轮、场次最多”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这27年里,敦煌艺术剧院对《丝路花雨》进行了四次复排,投入300多万元改进服装和…  相似文献   

19.
徐梦瑶 《图书馆界》2022,(6):61-65+83
宋郑汝谐撰《论语意原》是一部以义理见长的解《论》之书,在《论语》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书在宋代多次刊梓,今皆不存,存世皆为清本,分武英殿聚珍本和《四库全书》本两个版本系统。殿本是存世诸本中最早之本,校勘精审,以此为祖本,衍生出《墨海金壶》本、《指海》本、《经苑》本。《四库》本讹误较多,《经苑》本讹误相对较少。诸本中殿本讹误最少,版本价值与学术价值最大,但《墨海金壶》本、《经苑》本、《四库》本亦有可校正殿本之处,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浙本与殿本的优劣问题是四库学的一大公案,文章仔细审查了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校记的每一条材料,从三个方面考察了《总目》殿本与浙本之间的总体差异,并用完全归纳法证明:殿本优于浙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