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份《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剩男剩女"负面情绪超7成,"婚恋误区、多重压力、夜生活频繁、性压抑、过度晚婚晚育"成威胁"剩男剩女"健康的5大潜在"杀手".  相似文献   

2.
江宇  韦娜  王莉 《青年记者》2013,(26):22-23
近年,数量逐渐增长的大龄未婚群体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中人们普遍谈论的话题。"剩男""剩女"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大众媒介通过有目的的选材以及内容构建,使"剩男""剩女"以不同于社会真实的面孔展现在受众面前,造成社会对大龄未婚群体的误读。大众媒介中对大龄未婚人群的报道情况如何?存在哪些偏差成见?本研究采用新浪爱问搜索引擎搜索"剩女"新闻的方式获取关于"剩女"报道的媒体文本。查询关键词为"剩女"并剔除"剩男",位置为"新闻频道"、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了171个汉语新词,在这批新词里包含了这样几个词:"剩女"、"轻熟女"、"没女"、"白骨精".这几个词是网络时代的用语,单身女性作为一个群体更是没有逃离网络舆论的追捧.第一次宣告"剩男剩女时代来临"是在2006年.2006年5月26日,中国经济网以头条报道了这个标题,2006年8月社科类书籍<剩男剩女>出版.那时候的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剩女数达30万;上海43万……数年以后,这样庞大的数字已经以几何级数在增加.①  相似文献   

4.
热词     
正心理晚婚线多大年纪才算剩男剩女?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女性认为35岁~40岁没有结婚的男性是纯剩男,而多数男性认为30岁~35岁没有结婚就是剩男。多数女性认为在30岁~35岁才会被称为剩女,但八成男性认为女性一过30岁就是剩女。30岁,是普遍认同的女性"心理晚婚线"。网聊最伤人词汇网友评出年度最伤人、最恶心的聊天词汇,"呵呵"当选。笑声里含义深刻,不显山不露水,"意味深长"让你琢磨不透。网友表示这个词只有一个用处——以最大的效果激怒对方,践踏对方的全部热  相似文献   

5.
新传播环境下专项教育活动的意义中国记者:新的传播环境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有其特殊意义与迫切性.比如,最近有条新闻原本是这样的: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联合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其中:超九成男性认为女性应在27岁前结婚;超五成女性认为男性最佳结婚年龄是28-30岁.但是,原发纸媒标题夸张:"妇联机构全国调查,给出剩男剩女定义",而网络"标题党"转发得更离谱,标题是:"全国妇联划定剩男剩女标准:男30岁女27岁".  相似文献   

6.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出现为剩男剩女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和交友的平台,同质化、缺少创意,娱乐过度、服务性少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一些交友节目引入了创新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下"剩男剩女圣斗士"群体越来越壮大,相亲逐渐成了适龄男女青年完成终身大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媒体也堂而皇之地把以前上不了厅堂的隐私话题摆到了观众面前.从有12年历史的<相约星期六>,到北京卫视的<今晚我们相识>、四川卫视的<特别心动>,相亲类节目牢牢占据了晚间黄金档.浙江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也在杭州本土节目中具有相当高的人气.  相似文献   

8.
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因为契舍了剩男剩女时代、爱情速食年代、看与被看时代,因此成为当下最为火爆的电视栏目之一.它因为打破平衡的叙事技巧、悬疑手法的运用、程式化的包装技巧而显得标新立异.而由它引起的各种争议,我们应当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9.
2010年相亲之势席卷电视荧屏,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安徽卫视的《周日我最大》、以及河南卫视的《原来就是你》等婚恋交友节目劲爆亮相,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诠释奇观逻辑的相亲世界。"宝马女"、"富二代"、"剩男剩女"、"豪宅女"等流行新词裹挟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涌入时代浪潮之中,多视角展现了中国第二轮电视相亲热潮。  相似文献   

10.
李大伟 《今传媒》2013,(8):87-88,96
时下相亲类电视节目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了"剩男剩女""富二代""拜金女"等社会问题的广泛热议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例,从节目设计即节目题材、节目形式、舞台设计、话语、女嘉宾气质的多样性等五个方面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并结合节目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女性主导的表象下男权中心的隐形控制,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分析相亲节目传递出的性别意识的变化,引发人们对性别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11):27-34
本文以新浪网2011-2015年"剩女"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揭示"剩女"媒介形象的呈现内容,并通过"剩女"媒介形象与其社会形象的对比分析,阐明"剩女"媒介形象的本质。研究发现,"剩女"媒介形象存在"婚姻理性主义者"和"急嫁主义者"两种基本模式,媒体报道总体上较为客观,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剩女"群体的真实形象,是对"剩女"媒介形象的呈现性建构,并不是对"剩女"的污名化建构。由此可见,研究者运用批判性理论框架之时,应当从事实材料和科学分析出发,避免预设立场的陷阱,致使结论背离实际。  相似文献   

12.
《非诚勿扰》于2010年1月在江苏卫视正式开播。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非常高,这个节目的成功首先是因为节目定位的准确,因为当今社会,80后们现在有很多是处于单身状态,越来越多的80后成为剩男和剩女,而结婚的也有很多人已经离婚,就像一些人说的,现在的婚姻就像方便面。所以人们更加关注有关婚姻和两性的问题,《非诚勿扰》恰恰就定位在这,所以节目本身  相似文献   

13.
正当网络等新媒体对电视发起咄咄逼人的攻势时,电视正在试图接管芸芸众生的终生大事——让众多父母整日唠叨、让剩男剩女身心焦虑、让社会学家颇感担忧、事关人类繁衍社会和谐的男女婚恋大事。电视相亲节目在沉寂多年之后峰回路转异军突起,不仅抢了众多婚介所的生意,也抢了同时段娱乐类甚至新闻类节目的不少收视份额,搅起电视业界的几多口水几多硝烟,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广播相亲交友节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全诚热恋》是江苏无锡梁溪之声广播的一档相亲服务类节目,五年来,以广播推介、主持人牵线、新媒体互动、地面活动等方式,帮助单身男女喜结良缘,体现了广播服务受众的价值,塑造了城市广播相亲节目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剩女"两个字,会出现31,500,000多个网页,在网上很多以"剩女"为主题的论坛和贴吧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贴子发表,许多"网友"每天在帖子里积极地讨论"剩女"的婚姻、爱情和理想等话题."剩女"这个略带个性和苦涩的词,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兴起,不仅如此,在传媒领域里,这种"剩女"现象也已引发了高度关注,大众传媒热烈的讨论着"剩女现象",各种报刊杂志不断发表关于"剩女"的各种新闻,电视上各种"剩女"的相亲节目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6.
结婚了吗?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适婚年龄的青年男女及他们的父母最常被问候的就是这一句。记者近从一些交友网站和本市部分婚介所获悉,节后前来注册、咨询的青年男女数量增长明显,一些婚介所一天的报名人数甚至比春节前一周激增40%。一些剩男剩女表示,虽然平时也会被家人催促,但从未像春节期间这样如此集中。  相似文献   

17.
郭子毓 《新闻窗》2010,(5):42-42
电视相亲节目现状 近来一段时间,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再到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电视相亲节目再度成为荧屏“宠儿”,以马诺为代表的相亲嘉宾们迅速蹿红网络,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新型相亲节日为时下“剩男剩女”与“潮男潮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  相似文献   

18.
“热相亲”的冷思考——兼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玫瑰有约》舞动着“玫瑰”大旗,每周一次演绎着浪漫的情调,给予人们无限的宽慰与瞳憬。10年后,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的相继开播,新一轮荧屏婚恋交友大战在2010年初春悄然拉开。这一轮交友节目因应了当下社会“剩男剩女”的热点现象,直接被冠之以“相亲”节目之名,凸显其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世新 《新闻天地》2011,(5):26-26
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剩男剩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各国的政要中也有不少由于身居高位,政务繁忙依旧是单身一族的,他们被媒体称为政界"钻石王老五"。当人们在关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局势时,也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这些"钻石王老五"的身上。日前,菲律宾单身总统阿基诺三世就十分纠结,他担心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忽视了政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一、窥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制造 近几年来,"剩女"已经成为街谈巷议、报刊杂志和影视传媒热议的焦点.以此观之,"剩女"既是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问题.但是学界同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剩女"成因的不少,从性别传播角度讨论"剩女"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媒的生产与制造,及其所隐含的性别与社会意义,却无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