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莎士比亚戏剧著名翻译家、诗人.朱生豪英文功底扎实深厚,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人,其译文质量出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业界所公认,译本后期影响深远,对造就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莎翁迷功不可没,被誉为中国前不见尝试者、后不见超越者的翻译莎翁戏剧之王和译界楷模.  相似文献   

2.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对推动我国的戏剧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对翻译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莎剧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风格独特,形神兼备,堪称中国译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朱生豪是我国最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在他英年早逝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皇皇巨制的莎士比亚译文作品。本文主要介绍了朱生豪韶华短暂而成就卓著的一生,并对其"译莎"活动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朱生豪先生是国内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最多的学者,他的译文质量高超,有鲜明的特色,得到了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的一致公认。在战乱年代,他家境贫困、疾病缠身,但依然以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贡献出划时代的翻译巨献。  相似文献   

5.
朱生豪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一生都奉献给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翻译事业。本文从王国维治学"境界说"出发,整体地去探寻朱生豪短暂坎坷的翻译人生,作者认为它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目标的寻找、忘我的追求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焦菊隐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导演艺术家,还是位多产的翻译家,尤其是在外国戏剧翻译方面建树卓著,堪称翻译大师。本文着重归纳焦菊隐先生的翻译成就,并概括其翻译思想,以期对文学翻译或剧本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出版是现代文学制度中的重要一环,现代出版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出版与文学互动而生。朱生豪在世界书局做过6年的全职编辑,他的翻译创作与世界书局密切相关。文学制度视域下,朱生豪的经济生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自我资助"和"寄食"于世界书局。由于世界书局编辑所英文部主任詹文浒的鼓励,朱生豪方得以从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世界书局的总经理陆高谊与朱生豪有学缘关系,基于这层关系以及朱生豪自身的才华,朱生豪才得以"寄食"于世界书局,在1942—1944年期间全身心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相似文献   

8.
一个同一主题的戏剧季,三台来自不同国家的“莎剧“表演,轻而易举地反衬出中国戏剧创作与“优秀“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王法宁 《兰台世界》2012,(24):33-34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民国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这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普遍受到欢迎与推崇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呼亚玲 《兰台世界》2012,(19):69-70
梁实秋(1903—1987),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英国莎士比亚著作的文学权威,自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从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贡献卓越。一、深厚的文学造诣梁实秋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余杭,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堂,求学期间他刻苦认真,博览群书,并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和翻译训练。清华学堂当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教育教学完全采用美国式的西方教育方法,因  相似文献   

11.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已成经典,朱译本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浪漫主义气质与古典气质,而文本的气质体现了译者的心态。朱生豪的心态呈现为“混杂的现代性”状态:一端是浪漫主义心态,对应的书籍主要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如雪莱、济慈、拜伦等人的诗作,以及莎士比亚戏剧;另一端则是古典情怀,对应的书籍主要是陶渊明、屈原、庄子等高洁志士的抒情作品。故此,朱生豪的“现代性”心态的建构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对话与理解的过程,通过诗意的自我表达以及“译莎”建构诗意世界来获得自我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苦难是文学的影子,苦难压不倒文学,反而会成为文学的营养,很多文学巨匠的成就与其生活的苦难密不可分。在抗战期间,在中华民族最苦难的日子里。一位翻译家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以过人的毅力与执著,翻译出了32个莎士比亚戏剧作品[1]278。他是天才的翻译家,他被中国翻译家协会尊为"译界楷模",他一生淡泊名利四处漂泊,他是将莎士比亚作品引入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  相似文献   

13.
14.
在两性关系中,书信往来是民国时期最能让后人感受时代风流之处。民国莎剧翻译家朱生豪被誉为情话文豪,与才女宋清如通信十年之后结为伉俪,传为佳话。其书信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才子佳人,柴米夫妻的浪漫与诗情,同时不免为情书这一艺术的消失深感惋惜。  相似文献   

15.
《麦克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的重要悲剧代表作之一。剧中描写一个战功显赫的英雄麦克白在邪恶的女巫和追名逐利的夫人诱惑下,杀死国王成为嗜血暴君的故事。然而,几百年来,它居然成了戏剧史上最晦气、最不吉利的一部戏。《麦克白》的首次演出就很叫人瞠目  相似文献   

16.
噪音是剧场的天敌,一部剧场发展史就是努力消除噪音的历史,但由于噪音也是信息,因此剧场噪音无法彻底消除.一直有个误解,即剧场的噪音是由不文明观众制造出来的.若将戏剧看成一种直线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将剧场看作剧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传播媒介,那么导演和演员作为戏剧信息传播的环节,可能比观众制造的噪音更大.戏剧信息传播最大的不稳定性,来源于导演对原作的错误解码和再编码,导演即是戏剧传播之熵,而演员对剧中人物的过度演绎则是信息冗余.他们共同增加了戏剧传播的熵值,并因此引起了无穷无尽的戏剧观论争.  相似文献   

17.
杨倩 《大观周刊》2011,(31):169-169,166
与剧作家的创作一样,戏剧翻译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舞台表演。本文运用目的论这一翻译理论探索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原则。以英若诚和霍华的《茶馆》英译为例,结合目的论和戏剧表演对戏剧语言的要求,本文提出戏剧翻译的三项原则:戏剧翻译口语化,动作化,和性格化。  相似文献   

18.
王法宁 《兰台世界》2012,(25):90-91
萧乾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知名记者,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及西方文学的翻译工作,他向国内的读者翻译与介绍了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撰写了300多万字的散文、特写及翻译作品等。萧乾在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选择与探索上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其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就是出于对青少年及儿童作品的偏好,并且翻译这个作品也能为青少年做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很有现实与教育意义。因此,萧乾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在1956年出版后,就广受欢迎与热评,并在第二年重新进行了印刷。作为中国知名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出身中落之家的卞之琳以其勤奋刻苦在求学与学术研究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突破自我,在文学翻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思想和文学生命力通过翻译在海外得以扩展与延伸,但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简要梳理了鲁迅及其作品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历程,分析了其在法国翻译传播的特点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