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不断深化,传播要素的结构特性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传播主体突破了以往的单一模式,呈现日趋广泛之势;传播内容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题,中国特色尽显其中;传播方式丰富多元,新媒体、新平台、新话语普遍运用,融合性、导向性、通俗性显著增强。探析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各要素的发展嬗变,有助于科学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样态、新体系,对于充分挖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潜力和激发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宙 《东南传播》2022,(2):40-43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欧,19世纪中后期在欧美的广泛传播中,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出于斗争的需要,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和工人政党的革命家、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书报刊物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武器,同时始终与错误思想思潮作斗争也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与吸引力。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欧美的传播,这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需要我们在传播主体、受体、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杨文  韩姵妤 《传媒》2022,(24):83-86
马克思主义自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传入中国至中国共产党建立前,报刊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按照零散传播、系统传播、有组织的传播三个阶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通过报刊传播的过程、特点和贡献,对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深化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信息资源,借鉴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力,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拓宽传播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共满洲省委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面临着政治阻力、教育阻力、思想阻力,但我们党却迎难而上,通过巧妙运用刊物、积极开办学堂、注重传播大众化、成立爱国团体等多种策略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从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影响,在东北有效传播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促进了东北人民觉醒并走上革命道路。研究中共满洲省委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东北传播,对现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起点的,必须遵循和坚持传播的基本原则。借鉴传播学中的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对我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重要作用,其传播途径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传播有重要借鉴意义,分析《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章,可以理清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叉大众化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就不会有马克思主叉的大众化.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者路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中国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已经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这里主要以中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陈望道、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冯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的学者路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者路径的特点和作用,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事业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叉,是十分宝贵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殊载体,本文从红色歌谣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探寻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苏区红色歌谣的传播实践及意义.苏区歌谣通过讴歌代表人物、阐释政治词汇、紧扣中心工作和再现民众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象化、通俗化、本土化和情感化传播.红色歌谣传播者运用园地制宜、技法多样、情感共鸣、贴近实际等策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最优化,其传播经验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近年来信息文化传播中的活跃要素,它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渗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新媒体语境下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新趋势和新策略,是现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的重中之重。由周小华等著的《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一书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形式、渠道和效果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分析与总结,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功能、价值与应用方案,反映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胡庆祝 《兰台世界》2016,(1):156-158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近代史中的大事件。由于地理、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成为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之一,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传播中心、"红色交通线"的重要枢纽。哈尔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早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工人运动,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途径和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途径以及早期传播对当代的启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将呈现出传播资源整合化、传播媒介多样化、传播关系平等化、传播效果实践化的基本趋势.然而,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仍然面临媒体融合理念滞后、新媒体应用能力不足、硬件设施相对匮乏、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依托媒体融合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力,已成为巩固和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早期传播是从榆林中学、绥德四师开始的,李子洲、魏野畴是马克思主义在榆林地区早期传播的革命先驱,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在该地区的早期传播由学校逐步扩展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朱虹 《东南传播》2021,(3):54-5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路径研究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日本、法国与苏俄路径三个空间维度的演变过程,进一步发展出多元路径探索、比较视角转向、跨学科理论运用以及地方性传播的研究趋向.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路径研究脉络,探索引入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来拓展马克思在中国传播研究视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由于地理、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成为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之一,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传播中心。哈尔滨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守正创新性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展开,以此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科学依据。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对传统媒体继承的基础上逐渐呈现新的特性:传播渠道多样、虚拟与现实结合、言论自由与开放等,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之间、新媒体格局与舆论导向之间、人民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双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面临的现实困境。唯有创新传播模式、改进传播理念、增强传播效果、优化传播内容,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张力,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传播学视域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艺大众化的交织融合不是偶然的.政治传播与文艺传播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同构性,而且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政治传播与文艺传播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政治传播文艺化”、"文艺传播政治化”的双重经验启示党必须反映时代精神、结合时代主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毛清萍 《东南传播》2021,(11):58-61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与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同步进行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工人、农民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女性,她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文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途径,宣传正确思想,融汇群众智慧,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凝心聚魂.站在建党百年的全新历史起点,总结历史留下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程中重视发挥女性力量、创新传播路径、掌握传播规律,从女性传播优势、女性传播手段、女性传播技术、女性传播效果等多维向度打造一批理论过关、素质过硬、本领超强的女宣传员、女新闻工作者、女表演艺术家、女传播家,让马克思主义继续放射出耀眼的真理之光,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