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新闻世界》2013,(4):270-271
传播模式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群众活动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用传播模式的理论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既是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叉大众化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就不会有马克思主叉的大众化.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者路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中国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已经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这里主要以中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陈望道、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冯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的学者路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者路径的特点和作用,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事业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叉,是十分宝贵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高杨文  韩姵妤 《传媒》2022,(24):83-86
马克思主义自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传入中国至中国共产党建立前,报刊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按照零散传播、系统传播、有组织的传播三个阶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通过报刊传播的过程、特点和贡献,对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业务研究     
本期《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征文》栏目刊登的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钱耀敏撰写的文章,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阐述。文章指出,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媒体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媒体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文章从七个方面对创新传播路径作了分析阐述,这是对我们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经验总结,对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原宙 《东南传播》2022,(2):40-43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欧,19世纪中后期在欧美的广泛传播中,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出于斗争的需要,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和工人政党的革命家、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书报刊物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武器,同时始终与错误思想思潮作斗争也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与吸引力。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欧美的传播,这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需要我们在传播主体、受体、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是新世纪的显著特征,也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全新境遇。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媒介新景观,积极运用并发挥其在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这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出版中不断推进内容创新、平台创新和终端创新,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大众化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深化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信息资源,借鉴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力,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拓宽传播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起点的,必须遵循和坚持传播的基本原则。借鉴传播学中的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1910年代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中外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其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这种传播既是中国思想史的大事,也是政治史的大事.除了北京和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内传播的主要地区,江苏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青年张闻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对我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重要作用,其传播途径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传播有重要借鉴意义,分析《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章,可以理清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近年来信息文化传播中的活跃要素,它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渗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新媒体语境下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新趋势和新策略,是现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的重中之重。由周小华等著的《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一书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形式、渠道和效果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分析与总结,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功能、价值与应用方案,反映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早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工人运动,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途径和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途径以及早期传播对当代的启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标语文本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过成功尝试,在所处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党和红军将政治宣传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采用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标语是当时最为普遍运用的媒介,标语将马克思主义抽象的理论化为通俗的言语进行传播,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这种成功的传播经验值得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胡庆祝 《兰台世界》2016,(1):156-158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近代史中的大事件。由于地理、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成为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之一,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传播中心、"红色交通线"的重要枢纽。哈尔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早期传播是从榆林中学、绥德四师开始的,李子洲、魏野畴是马克思主义在榆林地区早期传播的革命先驱,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在该地区的早期传播由学校逐步扩展向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殊载体,本文从红色歌谣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探寻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苏区红色歌谣的传播实践及意义.苏区歌谣通过讴歌代表人物、阐释政治词汇、紧扣中心工作和再现民众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象化、通俗化、本土化和情感化传播.红色歌谣传播者运用园地制宜、技法多样、情感共鸣、贴近实际等策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最优化,其传播经验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贝  王爱云 《兰台世界》2017,(6):105-10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动荡时期,生长于此时代背景的杨匏安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而且还在广东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地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董岩 《当代传播》2013,(3):32-3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揭示了新闻传播的本质及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具体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新闻现象,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机制”被理解为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成型的系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机制”.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需要对其内在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难怪一些学者指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出现了危机,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