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丽 《今传媒》2010,(12):74-75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为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动力。无论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等等,电影每个阶段的发展与进步无不是以科技的革新为先导。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迅猛推进,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影响着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电影,可以说经历了从1980年代第四、第五代导演对电影本体表达的探索,到1990年代逐渐形成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的创作格局,而到21世纪后终成贺岁大片的类型电影滥觞、多元泛化的类型片发展。改革开放对中国电影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元,不断面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产业化过程。从这一路径总结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将对中国电影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鲍枫 《传媒》2021,(5):84-86
美国大学电影教育主要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模式.本文以哈佛大学为考察对象,回溯其电影教育的发展历史.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估方式,探讨美国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电影教育模式,旨在为中国综合性大学电影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彭艳戎 《东南传播》2016,(6):126-127
电影教育历经从早期自我学习,到学徒制、学院制教学,再到互联网大潮下的新媒体教学,从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影视人才培养上不仅针对电影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更保留了对创作者影像风格以及思想内涵的培养。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在契合当下发展潮流的同时,成为了一种促进影视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崭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1905-1949年是中国早期电影诞生与发展的时期.从1905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到1948年影响较大的<小城之春>,早期电影在娱乐生活以及社会教育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国早期电影的语言有鲜明的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电影的艺术功能与产业功能并存,而韩国电影界却惯于优先考虑其产业特性。本文认为,电影教育应不仅仅实现单纯的产业功能,还要能够培养出艺术家,并据此确立未来电影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论。尤其是随着数字网络发展而形成的媒体融合的环境,对于过去以培养导演和摄影技术为中心的电影教育方式需要进行变革,需要从经验教育、融合教育入手,建立一种适应未来挑战的新型电影教育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北京电影学院教学中纪实美学风格从形成到成熟的过程,其发展和演变既是固有电影艺术和美学传统决定的,又不断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影响。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电影教育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庾晋 《电子出版》2005,(8):9-13
21世纪,电影正在世界范围发生着一场根本的变革,数字技术全面介入了传统电影的制作、发行及其传输领域,并影响着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数字电影的诞生是继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电影技术发展的第三次革命。在政府的大力推广支持下,数字电影在中国已有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9.
刘玉祥 《今传媒》2016,(1):110-111
人才培养是电影产业迅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韩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所主导并实施的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尤其是行政措施的妥当、人才教育的改革、政策法规的完善以及民族情感等多层面的支持,使得韩国电影产业迅速成为本土市场的统治者,在世界电影的发展浪潮中独树一帜.本研究对1998年以来韩国电影产业概况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从韩国电影人才教育的多个层面分析了韩国电影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部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结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代代电影艺术家不断探索电影发展规律,不断挖掘电影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电影作为一门最为年轻的综合性艺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行走.  相似文献   

11.
李斌 《声屏世界》2016,(11):66-68
澳大利亚电影百年发展到如今,电影产业经历了从繁荣到低谷的阶段,现在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全球电影业上赢得了地位,政策支持无疑是澳大利亚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经验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丹 《出版广角》2016,(24):78-80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要有文学、戏剧、音乐和绘画等艺术性的内容做支撑,而且也要有科学技术做保障.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艺术的每一次发展革新都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影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开始以新的面貌与形态面对世人.本文从数字电影的制作方式入手,探究数字电影作品的特性和本质,探讨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就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影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旨在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新媒体影像进行分类,并对这种新的电影表现形式进行美学价值探讨,从而促进新媒体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西方电影批评便已经从电影制作的附庸进入了电影的本体论研究,在此之后,电影批评脱离了早先尴尬的位置,转变成独立的意指过程,并进而发展出电影符号学、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等诸多脉络。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电影批评“语言学转型”的需要,纷繁的电影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并被运用到各种表意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日新月异。电影技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色道到双声道、直至发展到今天的环绕立体声数字电影;而电视技术则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直到发展到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前者已发展一百多年,而后者发展也有几十年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结一句话,影视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苏航 《东南传播》2021,(10):76-79
历经八十多年的发展,从1937年的"公主电影"开山之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2020年9月在美国上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迪士尼一共创造了十四个特色鲜明的公主形象.本文把迪士尼公主电影作为反映美国女性地位变迁的晴雨表,通过总结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发展历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其叙事特点与类型边界的转变.解读迪斯尼公主电影中从单一到多元的女性形象转变,探索女性主义思潮下男性话语的解构,了解女性从沉默到掌握话语权"发声"的和谐转变.  相似文献   

17.
秦振宇 《声屏世界》2014,(1):158-160
正手机电影的发展现状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宽银幕电影、3D电影、未来的全息电影……电影艺术形式的每一次变革都建立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上,手机电影更是如此。3G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在大范围上对2G技术的取代,除了大大提高了日常通讯的质量,其超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对人们传统意义上的看电影也产生超乎预期的影响和改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手机宽带、手机电视、视频通话、手机网游等核心应用得以顺畅实现。广电总局  相似文献   

18.
司思 《东南传播》2014,(4):35-37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音乐电影的产生到现代音乐电影的现况,音乐电影是以音乐为题材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它是由普通电影和音乐糅合而成的电影表现形式,音乐片现代发展为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歌舞片。本文通过对好莱坞、宝莱坞音乐电影的对比,分析我国音乐电影的市场空白和发展现状,最后基于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今后我国音乐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侯晓慧 《新闻世界》2012,(10):91-93
新媒体时代网民媒介素养对于良好网络环境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无处不在的大众媒体,有责任思考、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电影《搜索》作为第一部反映网络暴力话题的电影,从影片内容和制作思路上对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参考,启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要考虑网民群体的个性特点、接受习惯,从教育内容、形式、理念上积极创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4,(8):6-6
日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4)》(广电蓝皮书)在北京发布。2013年,节目创新创优从数量规模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人文教育类节目大量涌现.综艺类节目总量减少,总体品质明显提升;公益类、文化类节目比重有所提升。节目原创已经成为发展新主题,从节目克隆到节目引进改造,再到节目原创的三级跳已经开始,中国节目模式市场雏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