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开埠,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了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等,一种名为吕宋票的西式彩票也进入了上海.  相似文献   

2.
论文主要分析了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设计的、启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具体模式——中体西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一模式失效的原因以及对它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商业保险在近代中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是由西方传入的新制度。从1805年外商出于进出口贸易的需要把现代保险制度引入中国,至1860年代保险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期间华人以保户、股东、职员或代理人等身份侧身其中。1875年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诞生,至1911年,华商的保险企业先后有45家,大部分把总公司设在上海,并在大小通商口岸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民族保险业初具规模。中国保险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徐陈超 《大观周刊》2012,(41):18-19
作为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宫(CrystalPlalace)成为那届盛会最著名的展品,代表了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裁入世界建筑设计史册。晚清张德彝为代表官方和民间人士由于工作和游历等原因亲历了这座宏伟的功能性建筑的现场盛况.以他们的视角为当时的国人和后世的研究者留下了关于水晶宫场景和图像真实的笔墨,相关内容对我们在中国现代设计的方面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思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门类,狭邪小说产生于清末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它的出现昭示着青楼文学传统的终结,也标志着小说出版向市场化的演进.在文学机制市场化历程中,印刷资本主义的介入促使狭邪小说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并受制于商业文化的运作机制.纵观狭邪小说的出版路径,连载于刊的出版模式旨在拓宽读者面向,营销层面则采用广告宣传、折价促销、书报网络构建等策略.晚清出版者有意识地对小说市场把控与开拓,无不体现出以读者为本位的市场观念,最终助益大众出版市场悄然成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晚清白话报为分析对象,将其社会功能和历史功绩作为基本框架,从白话报刊创办人启蒙和革命的主观意图出发,探讨白话报在教育和宣传方面的社会功能,并对白话报刊的历史功绩做出新闻学、史学、文学和社会运动四方面的叙述,客观评价晚清白话报刊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晚清西学东渐强风,促进了西医东渐的历程。文章阐述了西医凭借其卓越的外科医术,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和良好的医德医风,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中医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在西医面前有些相形见绌,开始了缓慢的分化变迁历程;因其导致了近代民众就医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医疗卫生制度的5I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近代《大英百科全书》是西方国家最具权威性的大型工具书之一,晚清时期首次在华展开大规模的广告传播,催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学术场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里程碑.本文分析其在华广告传播的特点,如注重广告传播网络搭建、构建"知识之书仓"形象、注重"西学之启蒙"价值、应用"邻国兴盛"例证刺激、采用多样促销手段等创新之举,同时总结其对于现代中国图书广告营销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管仲乐 《图书馆》2020,(1):7-12+19
晚清随着西方文化渐入,我国传统书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厦门博闻书院即此背景下的产物,它由中外人士合力创办,并剔除相关"考课"功能,突出公共阅读功能,成为较早具有"公共阅读空间"性质的藏书机构。博闻书院"公共阅读"特色包括院藏书籍多样化、书院设置现代化、书院管理制度化、书院功能立体化等。它隐性地激发了近代公共阅读事业和近代化图书馆的发展,并契合当时的学术转型需求,是我国近代思想文化启蒙建构中的一个版块。  相似文献   

10.
卢厚杰 《图书馆》2021,(2):101-107
以晚清时期晋商家刻为分析个案,探讨商人群体参与私家刻书的影响因素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化清代刻书史和晋商文化等学术课题的研究。研究认为,三晋刻书传统、晋商藏书以及著述成为他们参与私家刻书的文化要素,雄厚的经济资本、出版技术的变迁以及由晋商子弟组成的编辑人才力量,则从物质、技术和人才等角度为晋商私家刻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清时期晋商投身私家刻书实践,有助于传播三晋乡邦文献、构建地域文化及重塑晋商群体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1.
林盼 《新闻大学》2012,(1):21-27
近代中国新式媒体的诞生及发展,深受英国报刊的影响,尤其是《泰晤士报》,更是广受中国报人的推崇,亦有不少报人将《泰晤士报》作为标杆,对该报的经营理念、体例规划等方面进行学习及借鉴。本文从晚清报人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追崇与仿效入手,观察西方报业对中国新闻业草创时期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孙蓓玲 《新闻传播》2023,(16):143-145
2022年,广播音频价值提升又一年。新年伊始,安徽生活广播音频战略的“轻骑军”《晚清四十年》,用“漂亮”的数据、“啧啧赞叹”的口碑,吸睛无数,在经历多次“里程碑式大事件”后,最终蝶变成安徽广电音频战略较为成功的尝试。本文以《晚清四十年》为研究个案,从历史发展的纬度,对其进行分析,沿着其从创意到终篇,同步关照广播音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晚清对于中国女性解放来说,具有重要的开端意义,变革首先发生在公共话语领域,中国传统女性从“隐匿”到“现身”,而近代报刊作为一种外部力量推动了这一转变。《万国公报》所代表的西方现代报刊,让女性得以从封闭的文化和道德的逻辑链条中跳出,在“中西之别”的尺度上获得了“可见性”,并以“他者”的视野完成了中国女性的“问题化”过程。《时务报》所代表的国人自办报刊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改造女性的“合法化”过程,在国族建构而非在身体经验的层面来论述改造的必要性。这并非是一种历史局限,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策略性选择。维新士人们秉持着“报为国口”的理念,认为报刊的言说主要是向国,所以只有在“国族建构”的层面获得意义,女性问题才得以在面向当政者言说的报刊版面中占据重要位置。于是,解放女性的理由,从传教士报刊中的女性个体权益,被置换成了维新报刊中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报刊以其相异的实践方式,参与有关女性的公共言说,并共同影响了女性在公共话语领域的现身方式。报刊成为开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程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胡娟 《新闻世界》2009,(10):108-109
《申报》曾经是旧中国极有影响力的一份商业性大报。在封闭的旧社会中,《申报》充分发挥了其新闻纸的作用,通达内外,启蒙国人。本文试图通过《中报》对1876-1877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的连续报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该报建构出怎样的当时美国国家形象。这一系列报道在特定的时期内,展现了《申报》对西方世界的认知程度,体现了当时国内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渴望进步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