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红(1960~),河南开封人.教授,著名艺术设计家,全国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盛典序幕拉开之际,遥想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同时飘扬在香港上空的庄严情景,许多人想到了肖红--原河南大学艺术系那个年轻的教授.在获奖之前从未去过香港的他,何以能在成千上万件香港区旗、区徽图案设计评选中获得最高奖,接着又成为澳门区旗、区徽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2.
刘建民 《兰台世界》2007,(10S):58-59
肖红(1960~),河南开封人。教授,著名艺术设计家,全国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盛典序幕拉开之际,遥想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同时飘扬在香港上空的庄严情景,许多人想到了肖红——原河南大学艺术系那个年轻的教授。在获奖之前从未去过香港的他,何以能在成千上万件香港区旗、区徽图案设计评选中获得最高奖,接着又成为澳门区旗、区徽的设计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那天晚上,我们在家喝酒庆祝还放了烟花,就跟过年似的。”富华国际集团总裁赵勇对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场景,记忆犹新。 他的母亲——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女士作为特别嘉宾,受邀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为了陪同母亲,全家人齐聚香港,在可俯瞰全港夜色的家,通过电视直播见证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政权交接仪式,“很激动很兴奋”。  相似文献   

4.
我叫郑大志,今年66岁,洞头县城关北岙人。小学时我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喜欢画画和制作手工。凭着自己的美术根基和对贝雕制作的浓厚兴趣,我十几岁就进了贝雕厂,之后在贝雕行业坚守了近五十年。一洞头贝雕是海洋文化的一朵奇葩,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才成规模生产,当时由洞头县二轻牵头,从服装厂调出部  相似文献   

5.
这次香港回归,我的任务是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的有关情况。我有幸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的采访部队进驻香港的148位随军记者之一。在香港交接仪式的新闻大战中,各家新闻单位的通讯技术装备五花八门,从电话、传真到私人专用线路、综合服务数字网络和电脑  相似文献   

6.
我真幸运,有机会采访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成为“世纪盛会”的见证人!这次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共有700多个新闻媒体派出了8400多名新闻从业人员来香港采访,其中日本1300多人,美国1000多人,英国700多人,香港本地2800多人,中国内地600多人。参加报道香港回归活动的各国、各地区记者,都要事先申请,经批准到香港后,还要办理身份鉴定,最后才能领到一张采访卡。这个数字是经过身份鉴定最后统计出来的。至于用其它各种方式到香港进行采访活动的记者就无法统计了。我有  相似文献   

7.
徐京星,1978年参加新闻工作,1993年调入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任图片编辑、中央外事新闻摄影记者,1997年被任命为摄影部副主任。作为在外宣战线工作的新闻工作者,1993年以来,徐京星先后参加过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叶利钦签署中俄边境条约、香港回归祖国防务交接仪式、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香港第一届立法会选举等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闻的采访工作,发表有关新闻照片870余幅。其中,反映老艺术家为敦煌古乐而不惜生命的《千古终响、破译艰辛》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在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团结鼓劲,精心组织,克服了各种困难,全面实施报道计划,圆满完成了宣传报道任务,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海内外观众反响强烈。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制定宏大的宣传计划 争当东道主,使报道处于主动地位。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是英方把香港管理权交还给中国。谁主宰交接仪式的报道权,就突出谁的国家领导人,就对谁有得,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中方同英方在宣传报道方面较量的焦点,是谁来为世界各国电视台提供公用信号。英方认为,零点以前仍由他们管辖,交接仪式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百年盛事,举世瞩目,举国欢庆。作为一家企业报,怎样配合这件历史性大事搞好宣传呢?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党委的支持下,我们编辑出版了“七一”彩色增刊,对开四版大报,用铜版纸印刷,色彩鲜明,文图并茂,在中远集团内外取得了一定的轰动效应。企业报不同于专业大报,可以直接接收新华社电稿,在“七一”及时编发有关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重大新闻。我们出这期彩报,要提前20天交付印刷厂排版印刷。因此,我们以中远集团所属中远(香港)集团有  相似文献   

10.
《海南档案》2007,(3):M0002-M0002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历经沧桑后回到祖国怀抱。从那一天起,香港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同胞实现了当家作主,真正成为香港的主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全球华人为之欢呼雀跃。25年后,我有幸作为一名驻港视频记者,见证和参与报道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一历史时刻。一、追寻主席的足迹见证“东方之珠”的成长岁月2022年6月30日15时10分许,列车徐徐驶入高铁香港西九龙站。习近平主席乘坐专列,来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到访香港。  相似文献   

12.
细节如椽     
这是一篇特写,只有450个字。450个字,却成功地记录了香港回归这样一件大事。这篇特写出自美联社记者之手。在我看到的当时记录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所有的新闻报道中,我认为这一篇是写得最好的。新华社的《参考消息》曾两次刊载此文:1997年7月1日刊载过一次,2001年7月纪念香港回归4周年时又刊载了第二次。  相似文献   

13.
“世纪新闻大战”———8000多人采访回归庆典□兰天摘编香港九七回归成为全球新闻媒体的报道焦点。截至1997年5月8日,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已收到8423名中外新闻工作者的采访申请。一些香港电视台为了“占位子”,甚至连木工、司机等非新闻部人...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14):46
尽管报业正受网络媒体冲击,但香港报业公会主席甘焕腾4月23日在"2011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典礼上披露,自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报纸的发行量却是"节节上升"。他说,这几年间,无论是世界各地以至是香港,都有很多评论或报告指报业市场前景黯淡,甚至急速萎缩,但香港的情况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马不停蹄赶路人——记山西青年作家、摄影家王晋军李慧智盛夏骄阳烈烈,王晋军的事业也正红火。6月份,他所著的曾被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作为“国家礼物书”的《澳州见闻录》,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再版。“七一”香港回归,王晋军作为特邀嘉宾赴港参加了香港的政权交接仪式,他...  相似文献   

16.
澳门特区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区徽的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以中文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下面用葡文写“MACAU”。 图案的含义是;底色是绿色,象征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与“世纪新闻大战徐兴堂在本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全球新闻界迎来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盛事。香港回归不仅仅是香港人和内地人关心的事,也不仅仅是亚洲人关心的事,她引起了全球所有人的关注。有人为此扬眉吐气,有人为此欢欣鼓舞,有人为此神色黯然,也有人为此心...  相似文献   

18.
汪闽燕 《青年记者》2017,(17):30-32
2017年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一国两制”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实践总体上被认为是成功的,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一国两制”在香港被“错误”理解,导致近几年香港发生“占中”事件、普选风波以及港人和内地游客的摩擦.  相似文献   

19.
香港回归,举世瞩目。为全面、准确、及时、充分地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成了规模空前的报道队伍,其中由编辑、记者、播音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赴港报道组就有40人。可以说,这是建台以来新闻事件报道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报道组6月11日和20日分两批先后抵港后,随即投入采访工作。截止7月2日,香港报道组在中央台香港宣传总指挥的直接领导下,圆满完成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宣誓就职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庆典”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招待酒会”等五场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20.
国事追踪     
国事追踪●1997年6月30日晚11时05分,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会见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并表示很高兴能与查尔斯王子共同主持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