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玲 《兰台世界》2014,(12):157-158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教育家,张之洞从多角度论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亲自创办了外语学堂,制定了《癸卯学制》,该"学制"较为全面地设置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外语教学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最早开展外语教育的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在近代社会中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对于发展近代外语教育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玉 《兰台世界》2014,(1):133-134
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最早开展外语教育的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在近代社会中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对于发展近代外语教育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张之洞大力倡导"中体西用"的政治思想,对于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发展近代工业与教育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蒲应秋 《大观周刊》2011,(26):74-74
张之洞引进西方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改科举,建学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务实之风,扭转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的不良趋向。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5)
《时务报》是戊戌维新时期倍受社会各方关注的重要期刊,张之洞对《时务报》的发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维新运动不断深入,曾受张之洞优礼有加的康有为梁启超与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时务报》大肆宣扬康派学说,突破了张之洞维护封建朝廷的"底线",张之洞转而力挺汪康年创办《昌言报》。张之洞对《时务报》态度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其文化信仰和从政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察并论述张之洞对广雅书局的成立及刻书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蔡红 《兰台世界》2012,(33):72-73
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详细分析其"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内涵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当今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新政"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变革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不容我们忽视——张之洞,可以说没有了他,晚清的这场新政又将是另外一番模样,因此,在本篇中笔者将探索张之洞对清末新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得以入学接受教育的多是男子,而广大妇女则无权进入学校学习。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开明之士为了振兴和富强国家,曾经倡导过洋务运动,也推行过维新运动,并开始对几千年来的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女学即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得以兴起和发展的。一清末女学的兴办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它作为中国第一部钦定学制正式颁布,但并未施行。次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又重新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以上两个章程虽然都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中青年新闻出版工作者学习外语的需要,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了首都编辑、记者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以业余学习为主,学制一年,聘清高等院校的讲师、教授、外籍教师及外事单位的高级翻译授课。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张之洞的生平,详细论述了其撰写《书目答问》著录的内容,从体例上首创五部分类法、指导读书举业的举要书目、具有续《四库全书总目》的功用、类目加细与有增有合、切合实用与著录版本等方面探讨张之洞在目录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1948年底离开南京共43年,迁校6次. 一、初创时期(清末1906年-1912年) 陆大是清末为编练新军的需要创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开始淘汰绿营,改革军制,训练新军.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以德国人为教习;张之洞先后在南京、湖北设立陆军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1902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先后创建了北洋行营特务学堂、武备速成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陆军师范学堂和宪兵、军医、马医、军械、经理各军事专业学堂,以加速培养新军干部及各项专业人才.清政府命兵部会同练兵处参照外国学制拟定新的军事学制,在全国实施.各省大部设立陆军小学学制三年.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各设一所陆军中学学制二年.由练兵处(陆军部)设直辖陆军兵官学堂,学制二年,毕业后分配任初级军官.  相似文献   

14.
<正>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伦理,这种观念被其他清廷洋务大员主要践行为"师夷长技",即引进西式工业体系,而张之洞在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封建科举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为培养现代工业发  相似文献   

15.
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省城尊经书院(以下简称尊经书院)在成都石犀寺正式落成。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时任四川学政张之洞是尊经书院的实际建议、造端、经营、规划者。1875年,为解决尊经阁藏书和生员学习用书的不足,张之洞用自己的俸禄,为尊经书院的生员购置大量图书,沿存至今,成为今日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重要馆藏——集档案、文物和文献于一体的"张之洞捐俸置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证了张之洞一通手书信札,通过试读信札内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的贡献,也从中展示了张之洞书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的学堂设置体操(体育)课,是从洋务派开办的军事学堂和工业学堂开始的。随着《奏定学堂章程》"三段六级"学制的实施,各学堂里有了学制上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是以清末的学制为基础的,通过学制的改革,获得了良性的发展。广大"海归"的音乐人投身到积极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行动中,也结合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渗透到了师范音乐教育中,逐渐迈向专业化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忠 《兰台内外》2006,(6):54-54
张之洞的薄礼有一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回老家探亲,正遇上他的一个本家姑姑谢世了。出殡那天,张之洞在灵棚前行了跪拜礼,马上便有人把他领进了账房。账房老先生问道:“张大人今日有多大赏赐呀?”张之洞不慌不忙从身上摸出四两银子,轻轻往桌上一放,说:“大家一看便知。”“怎么  相似文献   

20.
李元鹏 《兰台世界》2012,(18):54-55
本文以戊戌维新为分界点,探究翁同龢、张之洞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历史大潮中"求变"与"守常""、开新"与"卫道"复杂多致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