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班昭<大雀赋>的作年,目前研究者多把它确定为永元八年(96).笔者利用分别从<后汉书>中关于进献大雀的记载、大雀在汉朝的政治意义以及史官职责等几方面进行辨析,认为<大雀赋>作于永元十三年(101)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3.
马娴 《兰台世界》2012,(3):32-33
结合尤袤其人其事,着重论述尤袤《遂初堂书目》图书分类体系的特点与版本著录情况,尤其版本目录对后世影响很大,以期对今天目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京杂记》的作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为刘歆所撰,葛洪所编集;其二,葛洪所编集,并托名于刘歆。文章赞同第二种观点,对之作了补论:一、葛洪《西京杂记跋》于理不通、疑点重重,不可作为论证《西京杂记》为刘歆撰的依据;二、"辨《尔雅》"条与刘歆的小学观相矛盾,也说明《西京杂记》当为托名于刘歆之所撰。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不朽的经典名著,但其成书后至西汉一直隐而不显,经刘歆和杜预才使《左传》在社会中传播开来。刘歆实现《左传》由隐到显;杜预实现《左传》由显到贵,刘歆和杜预无疑是传播《左传》的两个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6.
贾谊赋作的流传与《新书》关系怎样,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贾谊《新书》正文含有其赋作,陈氏所见本已失传,它对后世版本有什么影响,笔者在此试图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向、刘歆是西汉著名的编辑家,他们奉诏对当时全国的图书进行了编辑整理。刘氏父子等在校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校勘程序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刘氏父子在校书时编定的《别录》、《七略》奠定了古代图书目录编辑的基本框架,他们整理群书的经验和《别录》、《七略》对后世书籍的校勘、目录的体例和分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老子考》的目录学成就表现在收录齐全、分类允善、对辑考体的著录体例有创造性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事类赋注〉引汉魏六朝赋考》一文所用校勘方法似不无可商榷之处,今择其要者,略作叙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敦煌文献、历代目录著录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了唐雯对《蒙求》作者考证的未尽之处,否定了傅璇琮将此书作年定于中晚唐的结论.认为《蒙求》一书的作者当为唐代安平人李瀚(或作翰),与李德林、李百药父子同宗,曾于广德二年前任信州司仓参军.《蒙求》一书当作于盛唐时期,广德二年之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文献目录学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新理念.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规模空前的隐性书目文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参考司马迁<史记>和利用刘歆<七略>的产物,班固参考<史记>而闭口不谈,乃是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对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名称由来进行了论证,使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这两份名似相同,而实际不同的著作能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3.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明袁宏道选《精镌古今丽赋》和清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的详细对比和研究,论述了《精镌古今丽赋》的突出特点,以及不可忽视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从而进一步说明,《精镌古今丽赋》是赋学研究者研究赋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1812至1813年间,胡培翚著<燕寝考>一书,在辨析诸家之说的基础上详考天子以至大夫士燕寝之制,颇有创获,是古宫室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该书考证至为详备,但稍嫌繁琐.其论说本于郑玄,对其多有回护,有时未免尊郑太过.此外,限于材料,胡氏之考据时有推论,致使其立说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洛阳近年流散唐代墓志为主,对其中涉及的唐代九卿资料加以整理,所见多可增补《唐九卿考》一书,故依原书体例与编次,对《唐九卿考》及后续相关研究略加辑补.  相似文献   

17.
在赋学史上,庾信《愁赋》是一篇直接以人的感情为描绘对象的赋。其文本已经亡佚,在宋代的类书和古注中还存有佚文,且此赋在宋代文学中引起很大的回响,北宋诗歌中已经化用其意象,而南宋的遗民词人则喜欢整体上用“庾信《愁赋》”这个意象,以表现其亡国之余的内心痛楚。庾信《愁赋》的成功之处, 在于其运用了化虚为实、“一与多”对比、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最后本文又从赋体文学史上作纵向的比较以见其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重读鲍照《芜城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照<芜城赋>的写作时间及其命意历来有不同的意见;综合各种资料来看,应作于大明三年(459)七月沈庆之攻入广陵之后、大明五年(461)鲍照入临海王子顼幕之前.鲍照在这一段时间内到过广陵,怀古伤今,痛惜这座名城的衰败.此赋<文选>列入游览类是大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校订约起于清代,卢文弨和王先谦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最近则有台湾的部分学者,也重视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本身的校订问题,但这些校订尚有疏漏,本文希望在此基础上有些许突破和完善.由此,我们还认为,多数<文献通考·经籍考>之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于目录学史的阐发和对它的运用,文本本身的校订和研究尚有待进一步的细致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是叶启勋四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上半叶四库版本目录研究方面的优秀作品。该书原已完稿与否不详,现存16篇,系20世纪30年代,叶启勋在《图书馆学季刊》与《金陵学报》上发表的。这16篇共计补充419种书籍的目录版本资料,能为学者们研究《四库全书》著录之书的目录版本提供很大方便。尤为可贵的是,它们还指出四库馆臣在佚书搜辑与提要撰写方面的疏失,且可以弥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的一些不足之处。可见《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虽非完帙,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