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莫言是先锋派作家最具实力的代表,他大胆地进行语言的创新与实验,试图将语言的地位提升到小说本体的高度,表现出一种鲜明的语言本体意识。莫言无疑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可谓登峰造极,其小说语言的创新实验突出表现在对语言的反常规运用方面,在词语的修辞上,善于运用变异手法对词语的形式、意义和搭配各方面进行开掘和创新。本文将以莫言的最新小说《蛙》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词语变异修辞方法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家莫言能获得最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大胆创新、先锋实验的作品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冯广艺教授《变异修辞学》一书第三章"聚合关系变异"中的有关理论,赏析莫言小说语言中色彩变异和语体变异两种模式,从而分析得出其变异修辞的相关价值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莫言是一个语言创新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可拿来细细品味。对莫言来说,除去语言将人物和故事捏合在一起是无法接受的,他拓宽语言的表现技巧,打破传统语言单一、乏味的陈述,用心灵体察百无聊赖的民生,加上想象的构成,其语言的表现效果超出了常规,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觉突兀,反而奇崛瑰丽,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独到之处,无论是书中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对各种景物的描写,都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法,由此使得整部小说的可读性更强。基于此点,本文从语言变异、色彩语言以及多种语言并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红高粱》的语言文化与创作,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使用变异,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本文从词语的超常用法、超常改装和奇妙的词语组合三方面来分析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喜欢用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善于打破语言约定俗成的惯例,自出机杼,新人耳目;语言叙述风格或诗意浓郁,或酣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斑斓多彩。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语言创新的大师,他的小说通过审丑而形成的语言陌生化,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愉悦,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莫言的作品常常凸现丑的事物,以丰富的感觉语言来描绘五彩缤纷的感性世界。审丑构成了莫言文学世界的中心,它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的特殊思考,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也展现了作品深刻的象征意蕴。当然,作家的审丑要有"度"的限制,应避免纯低级的感官刺激;作家理应努力追求那些闪烁着理性之美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莫言是一个语言本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在创作中不仅仅将语言看成一种工具——如传统作家凭借娴熟的技巧,操纵语言去捕捉事先设置的故事与人物;相反,他很重视语言自身的特点。对莫言来说撇开语言去谈论其故事与人物是难以想象的。或许因为莫言具有太强的感性特点,因此他更常感到来自语言的窘迫。一方面他要凭借语言去摄取那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表现自己极其丰富的情绪、感觉与体验,另一方面却觉得日  相似文献   

10.
莫言是新时期著名先锋作家,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敢想敢写,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汪洋恣肆、绚丽多姿的"前景化"语言,成就了大量的语言前景化现象。本文通过葛浩文先生翻译的《生死疲劳》,展现译文中如何体现莫言的前景化语言平行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何立伟的"诗化"小说《白色鸟》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艺术性体现为四点:叠音词、拟声词、语气词大量使用,吹奏出一曲悠扬的牧歌;斑斓的色彩词勾勒出意蕴缱绻的风情画;口语、书面语并行运用,构建雅俗共赏的艺术场;微量的方言词传递出乡土气息与湘文化;变异词汇带来了独特审美意趣与语言震撼,是何立伟语言实验的成功典范,具体包括词汇搭配违反常规、词汇性质的混淆,以及个性化"通感"的巧设等。  相似文献   

12.
郑子瑜先生对中国修辞学及修辞学史的研究,始终贯穿着语境理念。他既重视与考察对象相关联的上下文语境,也注重与修辞现象相关的时空语境,以及话语目的等语境因素。他的语境理念是广博、深远的,所论涉及多边缘学科。注重事物与事物的内在联系,注重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联,使他的修辞学研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梁光华教授是当代最钟情于莫友芝研究,并且在“莫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学者.他自幼深受家乡先贤莫友芝的影响,把莫友芝学说作为自己的终生研究方向;积极奔走,为家乡影山草堂复建作出贡献;梁光华教授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莫学”研究基地追寻黔学之光的踪迹,无私培育扶持“莫学”研究后辈,用自己的教学科研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莫学“研究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丽句清词”是他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也可用来概括他的诗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笔调清新、色彩明丽、语句晓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曾说过:“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需要的成分,”“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他的这些主张,除了体现在他的政论文章之中,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他运用现代语,创造新词语,改造旧词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诗集《河浪漫》是桂林诗人雷熹平在2004年中对生活和行政事务的温情体验.他善于通过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实现对生活的把握,平淡中见真情,明快中又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讲话的独特语言风格值得学习研究。分析其讲话语言的表达艺术.主要体现为朴实无华,坦率诚恳;引经据典,温文尔雅;饱含深情,真切感人;风趣幽默,寓庄于谐;沉着稳慎,简洁精练。  相似文献   

18.
顺应论是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强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翻译也不例外。在《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本中,译者葛浩文选择顺应英语语境,即英语读者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使译本在英语世界易于接受,获得大量好评。但同时,对中国的文化特色也存在一些误读和屏蔽。  相似文献   

19.
Peter Medway was an exceptionally able teacher, researcher and thinker, and his work throws light on governments, inspectors and educators. In the early 1960s, Peter met a theory which ‘established language as a major means of constructing our realities’. Later, after teaching English in secondary schools for two decades, he reflected on why this theory had failed to make English more serious and more central. In his research, he looked into the history of English, its assumptions, practices and motivations. He also wrote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ents’ experiences, looking carefully (and critically) at what they produced in talk and writing. Persuaded that English needs to be about using language rather than studying it, he helped students find the right words. Starting with their own words, Peter focused on the business of making interventions without compromising students’ own agency. When he returned from Canada to take up a lectureship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he was dismayed by the state of English in schools. His dissatisfaction with current English teaching led to a fully funded research project as well as a major publication that tells a story of the way teacher-led change transformed English in post-war London, English Teachers in a Postwar Democracy. Here we remember what was special about his contribution, his legacy and why we will miss him.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一位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当代作家,对传统的反叛使他走上了不断求新求奇的创作道路。在他的写作实践中,生活中各种丑的事物纷纷涌入他的笔下,丑成为其直接描写的对象。他用狂欢化的语言叙述丑的对象,对丑的描写超出了读者生理和心理的接受期待,打破了读者一直以来的审美追求,留下的震撼也是空前的。他对丑的表现是很值得重视的,而他的审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审丑对象的超界域;二是个性化的审丑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