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初看《养花》这题目,便以为是一篇写养花的观察日记。可经过仔细阅读,反复体会,才知道老舍爷爷的这篇文章确实不一般,写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而且很感人。课文中写道:“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却常常没有用心去体会。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是啊,从古至今,哪个伟人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磨炼出来的?哪项科学成就不是从反复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又有哪件事不需要通过劳动能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读了胡锦涛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的内容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崇尚科学光荣,愚昧无知可耻”这句话。胡锦涛爷爷说的这句话太精确了。有些老年人就是太相信迷信,也太担心自己的子女遭什么不测.才被一些好逸恶劳的年轻人骗去好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金钱。好几次,我在《绍兴晚报》上看到有几位老人去算命,那些算命先生可能说了,什么你的子女要出车祸了、生大病啦等等,让那些老年人交给他(她)钱,才可安然无恙。每当看到这里,我恨不得马上告诉那些老年人:“科学依据才是实实在在的,而迷信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再版多次的前苏联大型经典教育理论著作。原著首版印刷高达10万套,先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对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卷:包括《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  相似文献   

4.
<正>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是造物主。它造就了雄伟的山川河流,造就了枝繁叶茂的树木和万紫千红的花草,同时造就了人类,并给予人类无限的智慧。因而,从卢梭让儿童“回归大自然”的尝试到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不少教育哲人都是在探寻着大自然的“教化”伟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做得最为突出。他的《论智育》一书,从多层面多角度论述了儿童智力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贯串着利用自然开发儿童智力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儿童智慧的永恒的源泉。”在他看来,“大自然”,这是一个无穷的概念,是没有智慧极限的地方,是儿童充分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6.
对于《红楼梦》,我们并不陌生。初次读它的时候,我还太小,对其中的爱、恨、情、愁,还不懂。记得当时的我,为林黛玉的死哭上了好几天,甚至痛骂作者没有人情味,于是它被冷落在书架上,好久好久。现在我长大了,重新拾起这本书,再来感受一次其中的每个故事,我慢慢觉得——黛玉的死是最好的结局。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表  相似文献   

7.
在洛社师范读书时.老师们常常把“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挂在嘴上,对他推崇备至,而我们这些初入行的师范生也在老师的要求下强记了一些他的教育教学观点。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为了写论文、案例,常常会翻开他的著作,“别有用心”地看上一会儿,然后摘取一两句作为“理论支撑”。真正通读《给教师的建议》,也就是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只有七万多字,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它涵盖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生活、学习、劳动、理想、做人、真理、爱情、友谊等。全书始终贯穿着如何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幸福而高尚的人这一主题,内容博大精深,给读者以无限的教育启迪。以下几方面尤其让人感受深刻。  相似文献   

9.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是“要相信孩子”。但是,只有热爱孩子才能相信孩子,热爱孩子是相信孩子的基础,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因而,他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他用爱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并非向所有的人都能敞开的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这颗心对于什么是“爱护”,什么是“挑剔”,什么是真心实意的“帮助”,什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选集》上卷有不少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论述,这些论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  相似文献   

11.
顾明远 《新教师》2021,(3):95-96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亚米契斯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作品原名《考莱》 (Cuore),出版于1886年.中译文有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1909年包天笑先生从日文转译过来的,取名《馨儿就学记》.1924年,夏丐尊先生对照了日文、英文两种译本翻译成中文时,把书名改为《爱的教育》.我们老一辈的教师,读的都是夏丐尊...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六年秋,陈毅同志登上西山,观赏红叶。他从那“霜重色愈浓”的红叶中,摘取了几枚“红透底”的夹在书本里。归来,写了《题西山红叶》诗七首,其中之一云:“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多么壮美的诗句!它使我们联想到;陈毅同志所写的全部诗词,以及陈毅同志的整个革命一生,都象这首诗所写的那样,是一枚永不枯槁的红叶。  相似文献   

13.
《温暖爱》是一部收集了《读者》杂志十年来经典故事的集子,一共22篇,每一篇都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温暖和让我们前行的力量。《父亲的山歌》里不拘言笑的父亲在山场砸石头,对于生活的艰难父亲从来没有在孩子们面前提及山场离家远,每天天不亮,父亲和大伯出发了,边走,父亲边唱。那时,村庄还是寂静的,歌声在辽阔的夜色中传得很远很远。父亲爱他,即使劳累了一天后,父亲去挑水,也是一只手扶着扁担,另一  相似文献   

14.
爱如空气——读《爱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简介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他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22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就是那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并因此而成名.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亚米契斯早期曾漫游世界各地,著成游记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班牙><荷兰><君士坦丁堡><摩洛哥>等几部.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  相似文献   

15.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05,(2):109-111
多年前,有一次到李其琼老师家,看到墙上挂着一幅飞天的临摹品,这是盛唐第320窟著名的双飞天,但李老师只画了左侧的一身飞天,双手上举,一腿支起,一腿伸直,仿佛正由下往上升腾而起.  相似文献   

16.
余青 《生活教育》2009,(7):61-62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这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肺腑之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他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园丁,辛勤地耕耘着,用心去发现心,以爱培育着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孩子们。他的一言一行启迪、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爱”是教育的核心,“爱”是我们不竭的源泉,“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独特教育观。本文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涉及学困生教育的思想为基础,从学困生的类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方面,总结概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困生能力提升与转化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了这一教育观对当今中国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位哲学家说:“心灵只能恬憩在永恒的真理旁边。”但他紧接着又说:“真理是被虚无飘渺,变幻莫测的表象所遮蔽着的,就像月亮那样,它会使你的观察变得迷惘和恍怫”。那使人变得迷惘和恍怫的东西是什么呢?我把这种富于玄奥和哲理的话用来解释诗人扬帆的一首涛歌:《月光》。——这是一首空灵的小诗,正是因其飘忽的语言,它显示出了一种犹疑不定的多重意义的指向,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在种种角度下变幻出了种种迷离的光来,让人恍怫和迷惘。 这首小诗是这样开头的: “月光/一抹横生遍地/散淡的情绪/远天在此际腊黄/一如我的脸色”。 月辉在中国的诗歌传统中一直是“阴性”的,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今年8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套对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曾产生重大影响的苏联大型经典教育理论著作,在我国再版过多次。教育科学出版社再次把它重新隆重推出,可谓匠心独运。它呼应了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20.
林曾芳 《教育文汇》2014,(14):40-40
最近阅读了特级教师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闫老师在书中深入剖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生动呈现了自己和一些优秀教师怎样践行苏氏教育思想的鲜活案例。掩卷沉思,对闫老师奉为教育经典的苏氏三则“语录”感触极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