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朔的<动物凶猛>、林白的<致一九七五>和韩东的<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都突出地表现了文学的主体性.这三位作家都在颠覆中"成长",但是颠覆的内容和形式迥异.就文本的创作技巧而言,都采用"颠覆"的叙事策略,却收到不同的效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在"颠覆"中成长,彰显着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文坛引发争论的“互文性”理论,因有网络文学的出现而变得十分普遍,其写作手法与文本内容对传统“纸张文学”进行了极大的挑战与颠覆。本文试图就“互文性”这一理论对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进行分析,其所表现出的对电影《大话西游》的明显模仿与对经典作品《西游记》的戏仿和颠覆,都鲜明显示出“互文”理论在网络文学中的应用。而这一应用,也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征,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黑人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从理查德.赖特到托妮.莫里森,许多黑人作家都援用《圣经》中的典故来隐喻美国黑人的地位和身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关系。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阐释《所罗门之歌》与《圣经》在人物上的文化互文性,旨在凸显莫里森的互文策略——戏仿中颠覆,颠覆中重构,展现黑人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赵先皖 《英语广场》2022,(30):45-49
《阿拉比》是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一个短篇。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小男孩,他通过对初恋的美好憧憬和现实的衰败残酷而顿悟了、成长了。小说《灼人的秘密》自奥地利小说家斯特凡·茨威格创作。文中也有一个小男孩,发现妈妈的婚外恋后,领悟了、成熟了。这两篇所描述的都是童年时期的故事,都是男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都是带着读者一起“长大”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从语词游戏到结构布局都戏仿传统侦探小说这一题材。纳博科夫在小说中重构了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改“追查罪犯”为“确认受害人”,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他还彻底颠覆了小说中的侦探形象。这些都体现了纳博科夫唯美主义的艺术创作观。  相似文献   

6.
王娜娜 《文教资料》2013,(29):85-86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亿万读者,它是对于以往作品的冲击和颠覆,对于我们已有观念的冲击和颠覆,这种冲击和颠覆不仅体现在情人身上,还体现在家人身上。《情人》的冲击力和颠覆力也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孙子兵法》这部论著中,《形》、《势》、《虚实》为三姐妹篇,相互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孙子通过层层论证,实现了军事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据此,三篇中的“形”、“势”、“虚”、“保法”、“不责于人”、“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和“故曰胜可为也”等词语的注释都应重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新历史主义文学功能论中的“颠覆”和“抑制”概念来分析《巴比特》的社会政治功能。小说通过巴比特的反叛来颠覆因循随流这一主流社会意识,但这种颠覆受到了抑制,巴比特反叛失败,回归到标准化生活。由此在小说的颠覆与抑制两种力量的动态关系中实现了协和。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语料库这一科学方法,对收录在《中日对译语料库》中的《雪国》3个中译本(叶渭渠、侍桁、高慧勤)进行了比较,发现高慧勤这个唯一的女性译者虽然在平均句长、性别词汇、歧视词汇等方面都显示出其女性主义意识,但是却并没有明确显示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中的”交流、重写、操纵”迹象,并不具有颠覆性。这是由高慧勤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大话西游》用戏仿、拼贴等后现代的方式对传统经典秩序,以及这种话语秩序背后支撑的美学秩序、道德秩序、文化秩序等进行戏弄和颠覆,解构了经典。《大话西游》与“大话文化”有相通之处,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应用于教育,即成长记录袋评定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评定改革运动”,2001年7月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各学段的“评价建议”部分都提出建立和使用成长记录袋,因而这种评价方式逐渐引起国内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约翰·欧文的作品《苹果酒屋规则》讲述孤儿的成长经历和边缘人物的生活。本文从颠覆与抑制角度剖析欧文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5.
《福》运用“经典的反话语”策略,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后殖民重写,颠覆了欧洲经典文本背后的文化霸权意识。通过叙述视角的重大转换,《福》颠覆了《鲁滨逊漂流记》整个叙述的可靠性和权威性。通过对被忽视的星期五的沉默的关注和读解,《福》肯定了他者的主体性存在,释放了被压抑的力量,为殖民地人言说自己打开了话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17.
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创作还原了《简·爱》中那个被恶魔化了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成功塑造了一位置身于西印度群岛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安托万内特的成长经历。斯皮瓦克认为里斯这部作品颠覆了“帝国主义话语,还‘属下’(subaltern)以叙述声音”。然而,摆脱《简·爱》中帝国主义话语并获得自我话语权的疯女人,叙述声音中凸显出地却是她无法摆脱的身份困境及由此最终导致地主体意识的丧失。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寓意和反讽艺术。两书分别在欲和情的漩涡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描写,从而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悯。另外,两书均以强烈的反讽意味,对污浊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嘲讽和颠覆。  相似文献   

19.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阐释,造成其主题思想的“朦胧性”.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影像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极佳的基础”.2013年2月,由周星驰导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创下新高,虽然整体上是对原著的一种颠覆,但也是对原著的一种复位.本文试从英雄成长这一永恒主题和追求真善美、扼杀心魔的哲学主题两个方面,探讨《西游·降魔篇》对《西游记》小说主题思想的一次另类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