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十年代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蹦蹦跳跳、风风火火、敢想敢说、敢唱敢做,大大方方,心比天高。他们对过去的历史缺乏了解和体验,喜欢眼睛朝“外”,左顾右盼,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缺少冷静思考。他们自信又脆弱,自负又急躁,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又矛盾重重。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该怎么办?是盯住他们的“缺点”不放,成天叹息“一代不如一代”,用一道道“清规戒律”去责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当年的独生子女如今已成为“独一代”父母、“独一代”教师,他们与“独二代”学生构成了“三独链条”。“独一代”教师是“三独链条”的中间环节,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当“独一代”教师“遭遇”“独二代”学生,擦出了不小的火花,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代一代的美学理论家曾为摘取美是什么这颗美学王冠上的明珠绞尽了脑汁。尽管他们各自都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但他们的理论观点又有不够圆满、不尽人意之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我们摘取这颗明珠开辟了道路,却并未给我们做出现成的结论。因此,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仍然是美学家们的共同任务。我以为,在我们研究美是什么的过程中,只是翻来复去的解释“劳动创造美”的命题,只是孤立地抓住“存在决定意识”的论断或“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观点,恐怕难以把问题解释清楚,也更难以把问题引向深入。下面我不避浅陋,愿就美是什么这个古老的话题发表点自己的看法,恳请前辈和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田建国 《成才之路》2010,(8):I0002-I0002
对“80后”青年一代,一些社会舆论评价为“叛逆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政治冷漠的一代”等。然而.通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奥运志愿,我们深深感到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值得信赖的一代,大有希望的一代。这些年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持续发生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不光要看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该在让学生打牢基础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百年校庆之际的复旦校园,迎来了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让该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对“挑战杯”有了别样的理解,“杯赛具有的一种精神就是敢于向未来和未知挑战,年轻人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因为他们是最有胆魄、锐气,充满好奇又没有束缚的一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80后”是新世纪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也是在社会舆论和民主生活大发展的今天备受争议的一代人。他们曾经被冠以“垮掉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网络暴民”等“头衔”,又在2008年得以乾坤逆转,频频获得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好评,争得“鸟巢一代”的光环。他们创造了“族文化”、“宅文化”,带动了“草根运动”、“青春文学”等的兴起,可以说是中国青少年亚文化发展至今比较完整、比较持久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7.
备课,作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同上课质量直接相关。如何备课,不仅是态度与方法问题,也存在备课观念的不同。其中以“面向书本”的备课观与“面向学生”的备课观最为突出。一提到备课,最不易引起争议的教条,可算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不用说,其中所谓“水”是知识的比喻。这个“杯水隐喻”作为朴素的真理,在一本又一本“教育学”中被引用,又作为一代又一代老教师的心得传给一代又一代新教师。如今已经成为教育谚语。这其中的喻义是:教师在备课中尽可能充分地占有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从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知识传给学生,而…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10,(4):8-8
从1963年起,毛泽东就下决心要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认为,青年学生最积极,保守思想最少,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正适合在“文革”中当主力、打先锋。毛泽东说,这些年轻学生,正是杜勒斯(美国前国务卿)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将来再告诉他们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9.
王立华 《中国培训》1999,(10):49-49
技校生,常被认为是“萝底橙”———挑剩的;技工教育,也常被认为是“次等教育”。作为技校班主任,我不能让学生背上这个包袱,不能让学生自认为低人一等,应以朋友之情,父母之心对待他们,引导他们……一、理解技校生“差”,并非差在智力上,而是差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差在自我管理约束上。他们既自尊,又自卑,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却又很难管住自己。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天才。”基于这种观点,我总是以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语言去鼓励他们,赞扬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把对学生的爱告诉他们:爱他们的纯洁…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奇特的教育现象:“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两个极具个性的群体,在21世纪的校园里相遇了。 所谓“80后、”,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群体。有人说,“80后”是畸形一代,他们颠覆传统,没有理想信念,没有道德操守,自私、懒惰;又有人说,“80后”是超前一族,他们有个性,有激情,与时代接轨,敢于突破条框束缚。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历经沧桑,一代又一代地用血的代价创造出来的历史,需要向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情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单凭几节历史课,一本教科书是不够的。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是补第一课堂之不足而行之有效的途径.怎样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我们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利用黑板报、墙报、剪贴画报等形式开辟“历史园地”。这是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开发学生智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园地”内容形式要多样,环绕“新”“奇”两字来吸引“小读者”。为配合形势,我们出过几期专刊,如法制教  相似文献   

12.
杨青 《初中生》2009,(9):4-10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成为我们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章惠娟 《学语文》2007,(3):0-10
“满腹诗书”是古代文人的阅读追求,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成就了他们的文学梦想。随着时代的推移,这样的追求似乎已成为美丽的神话。我们的学生更愿意沉醉于摇滚乐的疯狂中,更愿意沉迷于流行歌曲的喃喃低语中,而不愿意接触那文字书写的华美厚  相似文献   

14.
卢雁  马方路 《上海教育》2005,(12A):6-10
“大学教育不光要看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该在让学生打牢基础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他创新的火花。”百年校庆之际的复旦校园,迎来了第九届“挑战怀”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让该校常委书记秦绍德对“挑战怀”有了别样的理解,“杯赛具有的一种精神就是敢于向未来和未知挑战,年轻人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因为他们是最有胆魄、锐气,充满好奇又没有束缚的一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教师和学生都喊累,“减负”减了那么多年,喊累声依然高涨。为什么这么累?从学生层面上讲,因为他们有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从教师层面上看,因为他们有讲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减负”喊了那么多年,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有人陉高考,说如果取消高考制度就万事大吉了,可在目前看来,这还是天方夜谭!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不是我们教师个人能够决定、能够改变的。不管怎样,学生学习的痛苦远大于快乐,“减负”就是空话。怎么办?难道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累下去?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经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80后”的青年。然而,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到四川抗震救灾,“80后”一代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改变我们的看法。正确分析“80后”一代青年思想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应该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的背景坐标下观察评判。这一代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亲历者,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他们是由个体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由独自享受走向同甘共苦,由自我中心走向自觉担当的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17.
九月十日,广州地区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三十余人,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问题。与会者分析了在今天新时期中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征。有同志认为,现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有明显的不同。在他们身上,既有不如年长兄姐的弱点和短处;又有胜过自己前辈的优点和长处;既有“文化大革命”动乱时代的思想痕迹,又有进入“四化”建设新时期的思想脉搏;新与旧溶于一体,积极与消极集于一身。总之,是懂得思索,不轻信盲从;讲求实  相似文献   

18.
五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动乱,包括藩镇动乱和禁军动乱,而主要是藩镇动乱。五代藩镇军阀(称为节度使)之骄横与暴虐较之唐代藩镇军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逞其武力,嗜杀为雄,轻则杀人越货,重则反抗中央,甚至篡权夺位。因之,五代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中,战争频仍,动乱迭起,政权如走马灯似地更换。用北宋史学家欧阳修的话说,就是:“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五十三年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至三、四岁而亡”、“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教学怎样化解学生思想“热点”问题陈德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碰到的“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渴望回答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政治教师有责任满足学生探索真理的强烈意愿,而不应使他们感到失望。因为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新,原《教师之友》编委会主任;姜广平,《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见本刊2004年第一期专题“那一代”)一文的作者之一(原署名景颂)。本期编发他们关于“那一代”的对话,旨在实践“批评”的真义,但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