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新闻学概括深度报道“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这就是说,深度报道既要说明“怎么样”,“是什么”,更要解释“为什么”。“是什么”可以从画面中看到,“为什么”则需要报道者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
时下,许多报刊、传媒设置的“新闻追踪”栏目备受关注。追踪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消息类新闻,属于“重型武器”,许多重大题材的报道,均借助追踪报道这一载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权威性。记者在追踪事件的时候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对新闻报道的整体要有个合理的安排,适当调整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在策划追踪报道时记者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三点:选角度、抢速度、挖深度,这样才可能做好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3.
陈蓓 《青年记者》2009,(24):67-67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的步步进逼中,时下纸媒大有借深度报道“一纸风行”之势,党报亦不甘落后。但于党报而言,此“深度报道”已非彼“深度报道”。较之党报以往驾轻就熟的典型报道、主题宣传的“重头戏”而言,如今纸媒推崇的深度报道已渐趋回归新闻本义,即“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6.
浅析电视深度报道的传播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吾  郑妍 《新闻界》2006,(4):66-67
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s),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诞生于本世纪40年代,是新闻的5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要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美国媒体“9.11”事件的报道和“9.11”五周年的纪念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与灾难事件纪念报道的差异,认为灾难事件报道注重时效性和准确性,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更注重深度分析和理性预测,提出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的具体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正日益为大众传媒和受众所重视。实践界存在一个认识:深度报道要把问题做足。但在受众尤其是学者眼里,许多“做足”了的深度报道不过是篇幅长一些、事件讲得更详细些。理论界的评判标准是:深度报道应该反映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联系,透过现象反映出本质。纷争一直在继续。那么,什么样的报道才算有深度呢?从知性和理性的双重层面出发,寻找深度报道的内在规定性,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孙喜云 《新闻采编》2002,(3):17-19,13
最近一个时期,各家党报纷纷加重了深度报道的份量。 何谓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辞典》解释其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某些论著称之为:“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全息结合,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有的则称之: “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  相似文献   

10.
普遍意义上讲,财经报道分为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深度报道,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两者都是以事件性报道为主流的,财经新闻报道较为浅显,读者很容易看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是大多数的财经深度报道却难以看出事件性来。从另一角度上讲,财经深度报道的事件性报道远远区别社会和时政新闻的事件性报道,如果撰写不好,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事件顺序的散乱和观点的不清晰,这主要是由于记者撰写文章的失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在撰写财经深度报道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要有过硬的财经知识。做一篇较大篇幅的财经深度…  相似文献   

11.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2.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追踪其原因,预测其趋向的报道方式,“为什么”和“怎么样”是报道中最重要的事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要体现时代精神和“三贴近”原则 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在选题中要牢牢把握“三贴近“的选题原则,力求探讨主题鲜明的事件、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使报道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平实之中见深度的效果。一名好的电视记者应该善于运用理性思维,从事件的发展中发现和提出关于日寸代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此来影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发现在电视中“深度报道“这个词频繁出现,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我认为,深度报道是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萍 《新闻采编》2001,(5):20-22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报道而言,它 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意义、影响、发展趋势等。深度报道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深度报道年”,但进入90年代以后,深度报道走入低谷。有学者指出:“90年代,深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容易体现出电视新闻特色的报道,怎样才能"深下去",需要新闻工作者下苦功夫、下真功夫。一句话,得来全要"费功夫"。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深"字上下功夫写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一、在"深"字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度上取胜1.优秀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简单说是就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起因、背景、现状、发展、结局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新闻性、纪实性很强的电视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报道现象,还要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不仅要叙述清楚事件本身,还要揭示出事件的深层含意;不仅要确认事件的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纸媒转型的有效路径之一,深度报道的形式特征也给讲“故事”提供了空间.深度报道要讲好“故事”,首先要考虑选题本身是否适合讲故事,在此基础要讲究叙事,并灌注人文意识以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张力.  相似文献   

20.
深度军事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与军事活动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近年来。从军报到军区军兵种报纸.着眼党报使命特点和部队建设发展需求.相继推出了不少有影响的深度报道。笔者感到,写好深度报道。关键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也就是往哪儿“深”。选准主题。深入问题。选好题材是搞好深度报道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