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献蛇迎宾突尼斯诗斐米德人遇到客人来访时,主人定会献出两条蛇装在客人的口袋里,以表示对客人的盛情欢迎之意。这两条蛇一黑一红,黑蛇是友好的象征,红蛇为欢乐的象征。虽说这种迎宾方式使大多数国家的客人都会感到恐惧,但客人还必须“入乡随俗”,不能表示出有厌恶之感,而且还应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向主人表示谢意和高兴,否则主人会认为你不实诚,甚至还会产生反感。喀麦隆西部撒可尼拉族人最隆重的迎宾礼节更为奇特。当贵宾临门时,主人就会毕恭毕敬地献上一条活蛇环绕到客人的脖子上,以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和忠心的祝愿。骆驼迎宾骆…  相似文献   

2.
《寻根》2006,(6):138-138
在新的一年里,《寻根》依然突出文化寻根、血缘寻根和山水寻根,刊物的风格重点突出雅俗共赏,所刊发的文章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可读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追求的风格。为此我们欢迎朋友们为《寻根》赐稿。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寻根》的稿件要求,特将主要栏目告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梁宇峰 他是在晚上闯进明清时期的,喷着酒气在古旧的庭院里高喊——唐可妮!唐可妮!十几个房间和那高耸的阁楼转眼吞咽了这高分贝的噪音,如水溅在了海绵上,倏忽不见.夜,是一根浸泡在高度白酒里的千年老参,在这个古祠、庭院与厢房辟成的容器里散发出醇厚的陈香味,却看不清那条羽化登仙的参,眼前一片稠黑.他打开手机电筒,闪过月洞门,穿行青石板路,扳着木扶栏,掠身冰凌格花窗,七摇八晃,一步三颠,沿木梯攀援而上.  相似文献   

4.
少年时代的环境影响居伊·德·莫泊桑于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省。关于他的确切出生地说法不一,据户口簿记载,他出生在迪耶普港附近的米·罗梅尼尔堡。他的父母虽然是经过恋爱结婚的,但后来感情破裂。母亲洛尔带着两个儿子(莫泊桑和弟弟埃尔韦)隐居在爱特尔塔的别墅。莫泊桑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离海不远的地方度过的。在生长着茂盛的菩提树和无花果的庭院内,飘溢着红白两色野蔷薇的馨香,具有乡村风格的白色阳台上,有茉莉花和金银花攀援着。宽敞的房间里,陈设着古雅的家具和名贵的卢昂瓷器。在莫泊桑的身边,有深切地爱护和关怀他的母亲,以及同他一起在海边嬉耍的渔民和农夫的孩子们。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和以诺曼底为背景的许多短篇杰作,都同他少  相似文献   

5.
雪冬 《世界文化》2008,(9):26-26
这个埃及女孩被父母卖给了一个富有人家.并被主人非法带到了美国。在两年的日子里.她失去了自由,干着繁重而肮脏的家务活。后来有一天.获救的机会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1892年1月2日凌晨l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  相似文献   

7.
正刚到普吉岛的时候,总是听同事们说起老街。五仁月饼是从老街买的,泰式服装是从老街买的,西式彩虹蛋糕是从老街买的,港版的旧书也是在老街上淘的。老街是什么地方?过了很久我才知道,中国老师口中的"老街"就是"old town",相当于普吉镇的老城区。在这里的任意一条街道走上几百米,都仿佛站到了时间和文明的交汇处。葡萄牙风格的钟楼、中式庭院、混合着葡萄牙风格的闽南骑楼,它们远渡  相似文献   

8.
村庄之恋     
晨光从花格子窗透进来,清代的雕花大床留下了剪纸般美丽的图案。我静静地躺着,享受着这个古老的村庄那不一样的早晨。公鸡的呜叫是很早就开始的,这下,它们的躁动从邻近的鸡舍里传来。显然,它们全都醒了,只等主人一释放就奔到野外去。大院里的声音已经透着不少零乱。勤劳的女主人忙着刷锅起火,厨房里便时不时地传达着劳作的碰撞声。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单调,却能让许多城里人回到童年。  相似文献   

9.
谷子 《世界文化》2007,(3):43-45
数据,魔戒般的幽灵 越来越大的电脑空间里,储存着主人的生命灵魂,它以数据的形态被珍藏在戒备森严的重重保护之下,但并非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特别是在意外发生的时候——病毒侵入,误操作,摔了,碰了,死机了,不可抗拒的雷击、水灾、火灾,等等,瞬间,数据全部丢失。摧毁性的破坏,后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在加拿大安大略湖畔,有一处北美独一无二的“蒂伏里微型世界”公园,它使人们的梦想奇妙地变成了现实。这个公园坐落在风光暗施的名城圣凯瑟琳市郊。夏日里,我与朋友有幸到这里一饱眼福。刚进公园门,我立即想起了格列弗游记中的“小人国”。世界各国的名胜在这里按三种不同的比例缩小,一丝不苟地精心复制出来;它们精巧玲球,引人入胜。站在入口处望去,这些著名建筑在这个浓缩了的新天地中巧妙地重新组合,它们在绿树、红花的簇拥中,在草坪、山坡和湖泊的环抱中烟烟生辉。各种年代、风格通异的建筑在这里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1.
戏写海明威的被盗作品程在里1922年12月14日的傍晚,从停在巴黎里昂车站的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人偷走了一个绿色的小旅行皮箱。这旅行皮箱的主人是海明威第一个妻子哈德丽,这是在她赴瑞士即将与丈夫相会之前发生的事,后来成了美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失窃事件,...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达官显贵的客厅里,举办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经常处在贵族及带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粗线条的硕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他高度的自尊心,使他的一举一动比贵族还要高贵。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几位不是别人,而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的时候,便纷纷表现出五体投地、景仰之极的样子。公爵为了取…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7-97
4月10~21日,法国电影联盟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及法国文化中心,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举办第五届法国电影展映。届时,观众将看到法中合作挑选的多部法国影片。这些反映多种风格的优秀法国电影将在不同影院里展映,所有影片均为原声对白并配以中文字幕。影院放映后还举行公众讨论会。影展期间,由国际知名导演和演员组成的约15人代表团将在法国Pathe电影集团主席吉罗姆·赛杜带领下,与中国观众见面,团员包括有关导演、演员及制片商和发行商。  相似文献   

14.
暖意融融:俄罗斯茶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对茶炊在家庭生活和朋友聚会时的绝妙作用,如果只字不提,无异于一种极大的不敬。列夫·托尔斯泰写道:“茶炊代表着家庭的安宁与祥和,衬托出主人的好客。聊天时,它更是兴味盎然的催化剂。”同为文学巨擘,陀斯妥耶夫斯基对茶炊的描写却迥然不同:“在所有的事故或者不幸中,茶炊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具,尤其是在那些可怕的、突如其来的,甚至是怪诞的惨剧中。”在古俄罗斯,茶炊文化非常盛行。人声鼎沸的小酒馆里,古旧的院落中,无论是富商的豪宅还是平民的陋室,都可以听到茶炊里欢腾的水声,都可以看到旁边摆放着盛有柳兰或是…  相似文献   

15.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或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人个风格的画家,然而他在逝世后的几百年里却鲜为人知,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被英国艺术团体“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发现。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夏秋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组织考古人员,对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一批距今1000年的辽代(公元907-1125)古墓进行抢救发掘时,在一座大型古墓中,发现并揭取了州余平方米的大幅壁画。这幅壁画共绘有44人,在墓主人享实的图画中,令人惊喜地发现了我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在这幅绘制精美的壁画上,墓主人倚坐在半浮雕的木椅上,在他面前摆有供案,并有侍从恭敬侍候。在供案上,陈放着两大盘水果,一盘里是三个西瓜,瓜皮碧绿,其状呈长圆形,另一盘里摆放有石榴、桃子、杏等五种水果。考古学家和园艺史研究者对这幅壁画予以…  相似文献   

17.
酒的滋味     
酒的滋味川军到了国外,忽然又喜欢上中国喝酒的方式。想起在中国饭桌上,每个人要饮一杯酒,还须准备许多说词,几乎每饮一口,都要向主人或客人说些吉利的话。满席的人都沉浸在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里,踩着“步步高”的节奏饮到微醺。主人多是善于喝酒的,一口将残酒饮尽...  相似文献   

18.
仿效陆游养生法保你健康□郭振东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这是陆游《幽居初夏》诗。陆游,字放翁,人们都知道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喜欢栽树和布置庭院环境美的专家。他的庭院被他经营得花木扶疏,树...  相似文献   

19.
访大阪难分宾主位,酒似未易杯。我今来大项,君自上海归①我言淀川好②君说淀山美③精通千里待,心共一海水。荣、普今若在④应感虹D泪⑤鉴真当复明③岚山读诗碑①①采访当日,恰值主人李大汉市代表团访问上海归来。②指大皈淀川河。③指上海淀山湖.④③公元7世纪,日学问增荣率、普照赴扬州邀请中国局借鉴真赴日,12年中5次东波不果,鉴真双目失明,第6次始偕同达奈良。⑤会见中,主人谈及今年大项市少年艺术团访上海毕,于红D机场告别时,与上海市少年拥抱不舍,挥泪失声,情极场人。o指周恩来总理诗碑,为日本朋友所建,在东京都岚山…  相似文献   

20.
杜梅 《世界文化》2002,(1):25-26
施罗德夫人:沿袭职业风格多丽丝·施罗德—克普夫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的第四任妻子。在与丈夫共结连理之前,她是位非常活跃的新闻记者。在接受其采访时,施罗德被她焕发的活力和犀利的谈锋所吸引,从而坠入爱河。多丽丝的着装风格与其职业非常吻合。她喜欢牛仔裤,翻领衬衣和质地精良的休闲上衣。长裙和西服套装绝对不会出现在她的衣橱里。即使是作为德国第一夫人出现在正式场合,她也不改本色。身高仅152厘米的多丽丝显得娇小玲珑,她不喜欢借助鞋跟“高人一等”。丝巾是多丽丝最为钟爱的饰物,她非常注重丝巾与服装的整体搭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