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月顺 《寻根》2006,(6):119-121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名扬中外。他的理学思想不仅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在13~14世纪对高丽于朝的封建统治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中国,多数人部知道朱熹为中国“理学之大圣”,而对朱熹后裔一支变成朝鲜族一事却知者甚少。笔者是中国的朝鲜族,也是朱熹的后裔。那么,我们的家族是如何变成朝鲜族的呢?  相似文献   

2.
朝鲜高丽时期著名诗人李奎报(1169—1241),是朝鲜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描写民间疾苦的诗人。作为朝鲜四大汉诗人之一,李奎报在朝鲜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朝鲜的李太白”。他一生热爱和向往中国,尤醉心于向中国优秀汉诗传统学习,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深受其影响。年轻时代,李奎报便热衷熟读中国经史百家佛老之书,终逐渐达到精通程度。同时,李奎报还曾与“海左七贤”派诗人交游,经常参与他们诗会的活动。他故乡的这七位年长的文人,标榜中国晋代  相似文献   

3.
外国的长城     
朝鲜长城 从朝鲜西北部的鸭绿江下游起,沿着崇山峻岭伸展到东海的东朝鲜湾海滨,一道长370多公里的城墙,就是朝鲜的长城。这是高丽人民从1033年至1044年,历时12年修筑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一、绪言三峰郑道传(1337?—1398)是韩国高丽王朝末朝鲜王朝初,领导当时时代精神的思想家、政治家,及一代儒学学者。他既是朝鲜王朝建国的开国功臣,又是将儒学推为朝鲜王朝国学的一等功臣。三峰自小就喜做学问,从儒家经传到礼乐、制度、阴阳、军事、医学等...  相似文献   

5.
赵文斌 《寻根》2001,(2):78-80
1998年11月4日,一座以收藏、陈列、研究中国青瓷为主的专题博物馆——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隆重开馆。这是中国目前馆展青瓷数量最多、品类最全、体系最为完备的一座私立青瓷博物馆,也是一座融收藏、科研、教育、旅游、化资源开发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的新型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韩国宫廷宗庙祭礼及其礼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4世纪末,朝鲜王朝取代灭亡的高丽王朝,并定都汉城(当时称汉阳,今称首尔)之后,即在王宫东侧建造了一座寺庙——皇室的宗庙【注】,以用于供奉朝鲜王朝已故历代国君的灵牌。当时,皇室的后裔们每年都要在宗庙内举行祭祖礼仪。这是朝鲜王朝时代国祭  相似文献   

7.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取代灭亡的高丽王朝,并定都汉城(当时称汉阳,今称首尔)之后,即在王宫东侧建造了一座寺庙-皇室的宗庙(注),以用于供奉朝鲜王朝已故历代国君的灵牌。当时,皇室的后裔们每年都要在宗庙内举行祭祖礼仪。这是朝鲜王朝时代国祭中规模最大的重要祭祀,亦称“宗庙大祭”。  相似文献   

8.
12世纪初,即北宋政和七年,宋王朝在明州(今宁波)设置高丽使馆(也称高丽司),前后活动近半个世纪。如今,在宁波城内镇明路宝奎巷口,它作为中朝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史话。 明州,在伊斯兰世界和中国海上交通频繁发展的9世纪,已成为在阿拉伯航海界闻名的广州、交州、明州、扬州四大中国名港之一。它与朝鲜、日本的航海联系紧密,商船往来,货物流通。公元1074年,即北宋熙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中国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5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件中国浙江烧制的“天鸡壶”,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泡茶用壶,其嘴呈鸡头状。中国陶瓷在日本的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据1985年统计,日本全国在近SOO处遗址中发现了中国陶瓷,其中主要有越窑、龙泉窑的青瓷,景德镇的青白瓷、白瓷,建窑天目(黑釉)瓷等。东京、京都、奈良等日本国立博物馆都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宋…  相似文献   

10.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商周时代,便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末年的太师。纣王无道,箕子进谏规劝,反被纣王所囚。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了箕子,箕子“走之朝鲜”,周武王因封箕子为朝鲜侯。箕子在朝鲜“教民以礼义田蚕”,  相似文献   

11.
越窑的鼎盛     
越窑是中国青瓷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窑系,从东汉晚期真正瓷器出现至南宋时期停烧,其烧造历史近一千年。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  相似文献   

12.
郑永福 《寻根》2006,(4):47-53
自古以来,朝鲜半岛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朝鲜王朝时代,以儒教立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朝鲜(Choson,Korea) 国名:朝鲜意为“朝日鲜丽”。此名称源于中国殷商末年有关箕子的传说,散见于《史记》、《汉书》、《魏志》、《后汉书》等中国史书。站在中国看,朝鲜正位于太阳升起的东方。以“朝鲜”为国名,起于自  相似文献   

14.
梦游录是一种以梦游的形式表现作家思想和寓意的、具有独特结构形式的汉文短篇小说,盛行于朝鲜16至17世纪时。由于朝鲜与中国在思想文化上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其梦游录小说在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宗教思维等方面都接受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也表露了一定的自主独立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婷 《寻根》2015,(3):85-88
相比唐代富丽与素雅并重的多彩、自信与进取的风格,南北朝的青瓷似乎少了些色彩,而青瓷莲花尊却以其形体硕大、装饰精美诉说着背后的那个战乱却精彩的时代。青瓷莲花尊概况1948年,4件青瓷莲花尊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墓葬群,此后,先后在湖北武昌、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山东淄博等地的  相似文献   

16.
朝鲜之旅     
朝鲜对于中国人而言,既有割不断的历史情愫,又迷一样神秘莫测。记得小时候,朝鲜是我们“最亲密战友”。那时,在介绍朝鲜的画报上,经常看到朝鲜一幅丰收景象,大大的苹果,活蹦乱跳的鲜鱼,朝鲜人民脸上都是幸福满足。也许这一形象在我脑海里  相似文献   

17.
朝鲜艺术一度使人深感神秘莫测,但生2007年7月其当代艺术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展览后,其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尽管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隔江相望。却少有机会接触其相关艺术作品。伴随近年朝鲜艺术与中国交流的逐渐频繁,其市场价值亦逐渐获得中国业内及藏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福建古陶瓷     
福建负山面海,是中国东南地区陶瓷窑场较为密集的省份,晚唐五代时期,福建陶瓷业就十分发达,据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证实,日本福冈市古代大宰府鸿昨馆遗址出土的青釉碗、施化妆土的釉下褐彩水注、青瓷盘口壶,其生产地来源于福州怀安窑。宋元时期,依窑业体系划分,陶瓷大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建阳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二是以德化窑为代表的青白瓷器。三是以晋江磁灶窑为代表的釉下彩和绿釉器。四是以同安窑为代表的青瓷。到了明代,福建的窑业形成了晋江、九龙江流域密集分布的格局。誉为瓷都的德化县,利用瓷土资源可塑性能强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8,(10):91-91
在英文中,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此意义的交叠,足以说明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优先地位及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上的代表性。姑且不论商代中期近似瓷器的器物制作,自东汉发明青瓷以来,瓷器历经白瓷、唐三彩的发明和各朝名窑的推衍,迄今至少已1800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物换星移的长河中,瓷器在形体、釉色、装饰技巧、纹样、烧制程序上的繁异表现,自使其成为美学议论无法泛泛言之的场地。  相似文献   

20.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06-121+190-191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