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参考历代字书及古籍文献,对嘉靖《保宁府志》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描述其字形的演变过程,有利于推动俗字研究的全面发展,并为《汉语大字典》在收字、释义及引证方面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明《保宁府志》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817),主事者是时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的杨瞻,纂修者是安岳县教谕杨思震。全书十四卷、六册,先后被皇家内阁、天一阁、千顷堂收藏。现唯一存世的本子藏于我国台湾省。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彰德府志》有七次编修,嘉靖《彰德府志》是第一部,也是流传最广,好评度最高的一部。崔铣编辑的府志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海内名志,有其价值所在。从嘉靖《彰德府志》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文献支撑的角度来看,编者崔铣以"备物垂轨"为宗旨,在府志编修过程中特别注重文献的保存,这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嘉靖《许州志》是现存许昌明代志书中最完整的一部,是许昌的一部重要地方志,其体例和内容皆有特点。嘉靖《许州志》是比较全面地记载和反映明代许州的地理、经济、风俗等情况的许昌地方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望夫云》及其“核心” 《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间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  相似文献   

8.
莆仙有修志的优良传统。莆田置县以来,所修志书不下百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推南宋史学家郑樵。他以布衣之身独力编纂200卷的鸿篇巨著《通志》。其他主要的志书有:宋乾道钟离松、陆琰《莆阳图经》、潘畴《莆阳志》;绍熙赵彦励、郑侨《莆阳志》。明永乐《莆阳志》,景泰《莆阳志》;成化岳正《兴化府志》,黄体勤、林若权《兴化府志》;弘治彭韶《莆阳志》、黄仲昭《八闽通志》,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嘉靖郑岳《莆阳志略》;万历康大和《兴化府志》,林尧俞《兴化府志》。清康熙林麟火昌 《莆田县志》;雍正俞荔《莆田县志》;乾…  相似文献   

9.
邢台古方志乾隆版《顺德府志》《艺文》、《人物》、《烈女》、《风俗》、《山川》、《寓贤》、《仙释》、《艺术》诸卷所载的散体文,以其娴熟的文章结构布局,成功的人物形象刻画,恰切的行文风格选择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鲜明地昭示世人,邢台古方志乾隆版《顺德府志》在散文创作方面,具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邳县古称“下邳”。张良谋杀秦始皇不遂,曾逃匿下邳;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曾都于下邳;应劭解释说:“邳在薛,其后徙此,故曰下邳”。古代以北为上,以南为下,“下邳”即由此而来。汉代以后,邳地建置历朝变易。明时,省县入州,并领宿迁、睢宁二县,属淮安府,清初,承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徐州升为府时,又归属徐州府。民国时,才改称邳县。邳县地方志书,明代以前的今均不存,明代及其以后的除了《淮安府志》、《徐州府志》中有专节记载之外,专书记载一方之事的今存六种,分藏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现据所见各书版本情况略述如次: 一、明嘉靖本《重修邳州志》明代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陈柏主修、杨辅主纂的《重修邳州志》是目前世存最早的邳县地方志书。书名曰:“重修”,杨辅序曰:  相似文献   

11.
阆中古城有关张飞的传说流传甚多,皆源于张飞镇守阆中的历史。这些传说将张飞神话为阆中古城的保护神,千年传诵,影响深远,成为阆中古城重要的文化资源,时下理应成为阆中古城旅游开发的"主牌"。  相似文献   

12.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吴秀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对近年现当代文学史编写过度突出"思想"的现象有所纠偏。全书从"历史的文学"(史料)入,从"文学的历史"(生命)出,以动态、开放、多元、包容的理念和丰富的史料,构造出充满原生趣味和现场感的文学史。书名虽曰"写真",然全书贯穿的对话、史论互证的特点,依稀可辨出其中淋漓的生气。  相似文献   

14.
“阆中”地名释义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拥有千年不曾更改的地名,举世罕见,其得名原因众说纷纭。从阆中上古聚居部落民族主体及其使用语言看,"阆中"得名起源于古濮语词汇,发音似汉语"浪",意为"河谷"之地貌。秦收巴地置郡县,经同音通译、同义互代以汉语"阆"为通称。因地形地貌颇显殊异,遂增补汉语"中"以示聚落实体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确切方位。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国史大纲》而言,钱穆所作《秦汉史》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甚至钱穆本人对其亦一度未曾多加留意:一来此书未能终编,书中对东汉内容并无关涉,只能称为"半部"《秦汉史》;二来此书本不为读者而作,实为课堂讲义性质,故而不以史实叙述见长,而以思想文化为主脉贯通始末,对读者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指引,其中诸多创见颇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井上清的著作《“尖阁列岛”——钓鱼岛列屿的历史剖析》从翔实的史料着手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对此,原田禹雄专门著书《“尖阁诸岛”——读册封琉球使录》以反驳井上清的观点.文章通过对原田禹雄书中观点的逐一分析,不难发现该学者企图通过曲解册封使录中的史实来推翻井上清的观点,但由于其引据不当,考证粗疏,再加上大胆的主观臆想,反而从侧面证实了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嘉庆)《无为州志》是安徽无为县现存旧志中内容最为详实、编纂体例最为严谨的一部志书,该志并非简单沿袭前志,而是在参考各类资料并对其进行考证、甄别的基础上精心编纂而成,具有较高的编修质量;该书具有特殊的文献辑佚及校勘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长江沿岸军事和水利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并保留了无为县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无为县的社会历史发展、整理无为县旧志提供了宝贵线索,同时,该志还为我们做考证工作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史学名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流誉千古,时人评其书曰“并迁双固”。依《三国志》而通俗化的各种话本,戏剧乃至成为演义式的小说,其最著者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称《第一才子书》,士林及民众莫不喜读其书,可谓雅俗共赏,家弦户诵。从文化视野考察,文、史各行其道,两苑各撞其芳。随时代之演进,民众需要文化,文化之持续发展亦有赖自身的通俗化,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满足大众对文化的渴求。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是雅文化与俗文化互补成功的典范,彼此交相辉映,体现了雅、俗文化自身的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9.
包尔生的《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是世界上重要的教育史著作。该书的逻辑架构凸显德国大学特色,研究范围集中而视野开阔,史料运用丰富翔实。它是一本哲学家"副业"的大学史专著,是新"观察力"下的重要成果,并体现了"整体史观"在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包尔生对德国大学研究的贡献卓著,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语历史文法》是研究汉语历史语法的的重要著作。但其中也有可商榷或补充之处。书中说,近代汉语中没有“ABAB”型后带“儿”的现象,其实,《金瓶梅词话》中有4例,虽然数量很少,但却有这种语法现象;书中又说,近代汉语中动词重叠带“儿”尾后后面没有带宾语,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但现代汉语方言(如山西,陕西)中有这种现象,这可补太田先生此书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