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习得母语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图以儿童习得母语与成人学习外语的不同之处为借鉴.探索出适合成人学习外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母语习得的几个必经阶段 ,提出了如何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搞好外语教学 ,并将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自的利弊和学习中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语言学关于儿童母语习得的两个理论,即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以及基于这两个理论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法,而后根据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自然观察法所得到的结果探讨了儿童母语习得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年龄的差异、语言习得机制的差异、语言习得环境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儿童母语习得认知过程的研究,讨论了儿童本身具备的有利于母语习得的内在因素,并对比儿童的外语学习情况,探讨了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某些误区,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发和促进。  相似文献   

6.
母语习得 外语学得 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得”是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语言环境和交际意图在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幼儿习得母语过程的主要特点。“学得”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通过有目的的练习第二外语的过程。母语习得和外语学得在认识的主体、客体和认识过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共性。外语课堂教学应借鉴母语习得的研究成果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  相似文献   

7.
对比幼儿母语习得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差异发现,幼儿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所接触的语言文化环境和对待语言文化及错误的情感因素上都存在差异;同时发现学习语境中教授者的合作性和对待偏误的态度也存在差异。文章建议外语教学从学习者和教授者两方面入手,学习幼儿母语习得的成功因素,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母语习得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母语习得理论,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年大学生外语学习,提出大学外语教学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思路的转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阐述儿童习得语言的外部环境是自然的,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则是一种非自然活动。探讨把一些语言习得经验迁移到外语教学活动中,以改良外语教与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肖晏 《考试周刊》2007,(49):55-56
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众多焦点研究问题之一。从早期比较分析学说到后来的中介语理论,研究者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许多相似或相悖的假说,并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对各自的学说进行论证。80年代,随着乔姆斯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诞生,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常人在母语习得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人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却感到困难得多,并且所达到的最终水平也相差很大。文章旨在探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第二语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2.
母语习得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心灵主义理论和交互作用论等。在分析母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对外语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与变革,通过采取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努力改善外语学习环境、加强语言输出训练、强化语言的交际功能等具体措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一种是学习(1earning)。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所谓“学习”则是指有意识地研究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张蕾 《林区教学》2013,(11):102-103
儿童习得母语的能力从何而来、其过程又是如何?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只是在一种语言系统中进行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内容"。因此,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与他们本民族文化知识的接受,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他们思想观念、价值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相互不会发生矛盾冲突,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基于此,通过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展示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及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具体分析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母语习得的五大因素:大脑功能与年龄因素、机制因素、动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期望外语教育研究者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助于二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中究竟要不要使用母语,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学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母语是课堂教学媒介语,翻译也需要良好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母语又会干扰学习者的语音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异。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对影响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二语习得因素的分析,对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个人理解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儿童的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在很多方面(如习得年龄、手段、模式、环境和动力)都有区别。由此得出结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毫不费力的,而成人的二语习得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不同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效果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女性是儿童母语习得的重要他人。在覃塘壮族聚居地,儿童的母语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母亲和奶奶的亲密接触中自然习得,并由此确立了本民族的精神内核、思维方式和民族认同。在当下的跨文化语境中,覃塘女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选择的困惑,提升她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能力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而本地普遍存在的双语现象为民族语言生存与生态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何鹏 《文教资料》2014,(29):123-127
语音习得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并且对之后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对儿童语音加工之下的脑神经基础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以儿童的年龄为顺序,分析了儿童在语音习得的各个阶段中大脑偏侧化以及偏侧化之外的更具体的神经加工机制的情况。研究显示儿童语音习得之下的神经机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可塑性的变化,如神经的专门化以及效率化、神经的敏感性以及激活强度的变化等,说明儿童语音加工之下的神经机制是在后天学习、经验的作用下逐渐出现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影响儿童母语习得的三类变量,即语言环境、认知过程、及内在语言习得机制;并将其与成人外语学习的情况加以比较分析,以探究有利于成人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