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名僧空海(弘法大师)(774一835),一生勤于著述。王利器先生在《文镜秘府论校注》附录二《弘法大师所著书目》中,仅“举其大概”,所列空海的著作就达九十六种之多。 《文镜秘府论》是一部论诗的专著.它是空海的重要著作之一。王利器先生曾这样评论此书:  相似文献   

2.
《文镜秘府论》初稿编撰当在817年以后,不太可能作于空海居高雄山寺时期,日本小西甚一的看法可能有误。817年前后空海向嵯峨天皇谈到《文镜秘府论》的有关问题,并被敕赐高野山,可能因此考虑真言宗理论体系的完善。恳请空海编撰《文镜秘府论》的"一多后生"应当指空海的后生弟子实慧,"一多"可能指《周易》变化成卦"两少一多"的少阴之数即32这个数,可能指"后生"的年龄。实慧32岁,正在817年。  相似文献   

3.
齐梁时期存在八病之说,并且与沈约有关系,《文镜秘府论》的声病材料是可靠的。《文镜秘府论》所引沈约"八体"可以看作是八病。八病说的最早探索者是沈约,沈约早在二十岁其创作就追求声律和谐,回避声病。沈约声病说有着丰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镜秘府论》所引用的材料,大部分在中国都已散失,而这些材料对于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最有价值的在于《文镜秘府论》辑存的创作理论,即全书六卷中地卷之"十七势"、"八阶"、"六志",南卷之"论文意"、"论体"、"定位"等。以《文镜秘府论》创作理论为切入点考察其来源,立足于作者赴唐之前在日本国学习背景、赴唐期间习得内容,以及归国后在中国所学基础上结合日本国文化创作而成的《文镜秘府论》进行综合考订,可以发现其创作理论主要溯源于中国古代文论。  相似文献   

5.
1.1.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古代格律诗和诗歌格律形成的时期,当时一大批诗人热衷于探索和倡导诗律,利用字声平仄的交互应用而构成了一种自别于古风的新的诗体,即永明体,或称齐梁体.这种诗体若从声律结构上细加分析,则可归纳为三类:即粘式结构、对式结构和粘对混合式结构.其中的粘式即是后来所说的近体诗的声律结构,古人是将它包括在齐梁体中的,例如日僧弘法大师在《文镜秘府论·天卷》中曾撰有“齐梁调诗”一节,所举诗例就包括了粘对合  相似文献   

6.
《文镜秘府论》(以下简称《文镜》)是研究初盛唐诗格类著作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保留了初盛唐人关于诗歌对偶的理论和类型总结。但《文镜》中的属对类型虽经空海整理,仍有许多模糊重叠之处,给后人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文镜》中的"二十九种对"进行概念解读和辨析,并结合现有成果中关于"二十九种对"起源出处的考释,探寻初盛唐属对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唐前声律以“四声”论而不以“平仄”论,据《文镜秘府论》载,“文”、“笔”皆运用声律,具体规则有:一句中两分句句末声律相间,上句与下旬相对,第一句末不得与第三句末同声,第二句末与第三旬末止可同声不应同韵,第二句末不得与第四句末同声,骈文上四句与下四句的声律调谐。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诗格》系伪书说一度影响甚广。直到《文镜秘府论》传回国内,学界才肯定了"王昌龄确实撰有《诗格》"以及《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的可靠性,并以《文镜秘府论》本《诗格》为参照,研究《吟窗杂录》本《诗格》的真伪。考察王昌龄诗歌创作对《诗格》引诗的接受及其与《诗格》理论的相互验证,可作为《诗格》真伪考证的两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唐代不仅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文学批评与诗歌理论研究也相当活跃。其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散论,如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白居易《与元九书》等;二是专著,如释皎然《诗式》、释空海《文镜秘府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等:三是以理论结合选诗,兼以评语,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元结《箧中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等。就其侧重面而言,唐代诗论有两派:一是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与社会功能,偏于宏观研究。由初唐的陈子昂到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直到晚唐的皮日休,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 王昌龄《诗格》之真伪历来是撰文学文论史者深感棘手的问题。《四库总目提要》一九五集部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提要中说;“唐人诗格传于世者,王昌龄、杜甫、贾岛诸书,率皆依托,即皎然《杼山诗式》,亦在疑似之间”;又卷一九七集部诗文评类存目《吟窗杂录》提要说:“前列诸家诗话,惟钟嵘《诗品》为有据,而删削失真,其余如李峤、王昌龄、皎然、贾岛、齐巳、白居易、李商隐之书,率出依托,鄙倍如出一手。”于是一些慎重的学者们提到王昌龄的《诗格》时总要加上“托名”字样。日僧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于清末被介绍到中国来,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