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散文;有现代文.文言文;有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学习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对待自己.从容面对未来,准确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原则是“一切从文本出发”,从作者笔下的“哈姆雷特”出发。为此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把握词语的语境意义;2.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3.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4.推断作者的匠心用意。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样式。其基本特征是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简单,主题较集中;人物较少,性格较单纯。其情节又称故事情节,是作者依据上述特点,从人物塑造及主题表现等角度出发,经由对社会生活艺术加工而构成的一种侧面性领域,片断性过程;是真实性与典型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简单、集中与形象、生动等特点。而篇幅越拉越长,情节越写越散,却是新时期以来短篇小说,特别是其中情节小说等创作中一种严重倾向。为此,笔者拟结合有关作品实际,对短篇小说情节集中性问题从如下三个方面作一简要论述。一短篇小说的情节,以至情节…  相似文献   

4.
文章《长恨歌》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争鸣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一是因男女主人翁的特殊身份所致,二是作者创作动机与作品客观效果不相吻合所致。从作品对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分析,全诗的政治色彩淡泊,而在作者的创作竭力和情感倾向的矛盾及作品的实际效果可以说明《长恨歌》主题当以情主。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所选课文围绕主题,分别叙述了海外侨胞、普通国民、科学家、政治家等人鲜明的爱国主义事迹。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学会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这类作品直接描写了明遗民与满族统治的对抗情节,并带有明显的刻意崇尚汉文化的倾向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倾向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即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炫耀汉文化传统才学的倾向,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事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文化道德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野蔷薇》是茅盾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一个象征色彩很浓的小说集。集子的命名暗示了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认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身上,寄寓了作者追求和探索的心灵历程;轻盈讽刺的语言、矛盾心理的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情绪和感受,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对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在高考中出现在古诗词鉴赏中。而对这类题不少考生吃不准。似是而非,或不知所措。其实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是;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相似文献   

9.
SQ3R指浏览(Surve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eall);复习(Review)。 一.浏览 通过快速的预习或者浏览尽力掌握你所看的材料的大意。总的主题范围——书的标题;具体的“倾向”或者“角度”——副标题;作者的名字,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决定作者的观点是否是值得注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担当暮年审美倾向再次发生嬗变,在其诗作中歌咏的对象大多是败茅老树、枯松病竹;在绘画作品上,所表现的皆残山剩水,寒林枯麓.其审美情趣倾向于丑与怪诞。丑,一个达到更高更新对立统一美的标准;怪诞,其本质是真。这在中国诗、画创作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当史铁生由现实主义写作转向形而上的写作。转向人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时.作家的创作发生了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创作上因形而上的思考而采取“主题先行”.他的这种手法有别于那种脱离生活实际的“主题先行”.是一种“意在笔先”的“主题先行”;另一方面作品的风格达观而平和.这源于作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更主要的源于作家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尤利西斯》是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奇作,在纷纭庞杂的内容中,表现出反罗马教会、反殖民统治的倾向,在人物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作者的精神追求。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的精神”这一现代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利西斯》与《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主题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创作宗旨就是重铸民族的灵魂,弘扬“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变》,评论界对其主题的探讨主要存在这样两种倾向:其一,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以画师良秀一生的不幸遭遇来揭露"地狱"的惨状以影射现实;其二,这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作者高度礼赞画师为追求艺术的至上境界不惜牺牲人伦,甚至人的生命,这是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使然。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显然偏离了作者的本意,第二种观点比较接近作者创作的实际情况。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追求的是观念中的"唯美",而无视这种追求过程中所暴露的人性缺陷;"地狱"是不健康的人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变》,评论界对其主题的探讨主要存在这样两种倾向:其一,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以画师良秀一生的不幸遭遇来揭露"地狱"的惨状以影射现实;其二,这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作者高度礼赞画师为追求艺术的至上境界不惜牺牲人伦,甚至人的生命,这是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使然。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显然偏离了作者的本意,第二种观点比较接近作者创作的实际情况。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追求的是观念中的"唯美",而无视这种追求过程中所暴露的人性缺陷;"地狱"是不健康的人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思想感情、主观感受,是文学写作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在涛歌和抒情散文中更为常用。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情怀,它往往以“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当感情强烈奔进,不直抒不足以表达之时,常用此法。这种抒发是坦露的,能使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交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叙事类作品中,它是作者表露对所描述对象的感情倾向和美学见解的一种方法;在抒情类作品中,它还是传神造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诗词名家,在当时文坛上享有盛誉。韦庄的诗歌作品内容广泛、包蕴丰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细分为社会政事诗、羁旅纪行诗、感时伤世诗、咏史怀古诗及写景咏物诗等等各个主题。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前辈和时贤们一般倾向于探讨韦诗中的伤世主题、怀乡主题和写景主题。本文以特殊的视角,关注了韦庄“咏物诗”的取材倾向及“家事亲情诗”中的亲情主题。  相似文献   

17.
《铸剑》的主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主题的变奏。它既包含了作者对宴之敖这一形象所寄寓的理想和信念:也涉及到了作品中各个不同的个性面对现实生存处境的演变;还表达了对人的灵魂的裂变的深刻关注。除此之外,作者对上流社会的憎恶,对愚昧落后的庸众的奴性心理意识的批判等也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8.
要改变古诗教学枯燥乏味的窘境,就要对古诗教学进行整合。古代诗词,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勇于去思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不同作者的作品主题、同一作者的作品倾向巧妙进行整合,以彰显古诗教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只能有一个,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在对《西游记》主题的探讨上,为其找到一个确定的主题,就成了许多学者的基本出发点。其实,对《西游记》主题的理解,应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者意图;二是作品本身,三是读者接受。这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尤其第三个层次更就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当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下个哈姆莱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题。阅读教学进行文本解读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